浅谈语言训练中词语的内化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938450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语言训练中词语的内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语言训练中词语的内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语言训练中词语的内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语言训练中词语的内化(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语言训练中词语的内化靖西县实验小学 许华 小学语文教师大都有这样的困惑:小学生从低所级到高年级学过的那么多文质兼优的课文,接触了那么多词语、句子,可说话、作文却“词汇贫乏”。究其原因主要在阅读教学中重语言知识,轻语言训练。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材料,仅停留在朦胧理解和机械记忆基础上,未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此,强调把阅读课上成语言训练课,必须重视语言的“内化”,使其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并能在需要时招之即来,呼之即出。 一、理解内化的前提 语言的学习与掌握,都是从词语的理解开始。就某一词语而言,学生只有准确深刻地理解了,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才能奠定其内化的基础。为此,在教学中须把“理解”

2、作为语言内化的重要前提。1)深刻性。对词语只有理解深刻,才能掌握牢固。因此,对重点词语要引导深入理解,避免望文生义。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张冠李戴”可这样引导:第一步:结合字典,初步理解。第二步,联系语境,具体理解。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写“张冠李戴”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我”是如何“张冠李戴”的。第三步:根据关系,深入理解,让学生用“因为所以”造句,理解课文中“张冠李戴”的因果关系,再用“如果不必须”造句,让学生知道,“要想不张冠李戴,必须认真看书”,进一步理争体会鲁迅对“我”的关心。2)形象性。借助理解语言,可使词语活化、动化,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如飞夺泸定桥中的“千钧一发”在文中的含义:

3、突击队快到对岸,敌人突然放火,大火一起,铁索被烧断,就会前功尽弃。进而让学生联系实际列举生活中“千钧一发”的时刻(落水少年快要没入水中的时刻;房屋就要倒塌的时刻;亡命之徒向公安人员射击的时刻)这样“千钧一发”一词,在学生头脑中就不抽象,而是具本的形象。3)准确性。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紧密相关的,只有准确理解,才能准确运用。因此,对意思相近的词语要通过此较,弄清差别,以求准确理解。如一定要争气中写童第周进行试验,“还要耐心和细心”中,“耐心”是指坚持不懈,始终如一,突出其经得住时间困难的考验。结合课文,从“做了一遍又一遍”可看出“耐心”,从“把青蛙卵的外膜剥掉”蛙卵之小,外膜之薄,剥防之难,可以看

4、出“细心”。这样把其差别搞清了,“耐心”、“细心”就会变成自己的词语,一旦生活中出现相似情境,其词语的准确选用就不难了。 二、积累内化的基础 语言训练的重要目的在于以有效的方法将课文中丰富的语言材料逐步贮存于学生的语言仓库之中,这样,一旦需要,才能涌于笔端。因此,词语教学中,须在引导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将其引入记忆仓库,变成语言厍存。1)以新引旧,以复习促贮存。教学中,可在学生接触新学的词语,以一词引一类,以俣其贮存。如由火烧云中的“笑盈盈”引出“笑吟吟”、“笑哈哈”、“笑咪咪”等。这样,学生在词语运用时,便可随机选择,而避免用词单一重复。2)由内引外,以扩展促贮存。随着课文阅读的开阔,学生接触

5、的语词也越来越多,但这些词语学生理解往往是粗浅的,为将其变为学生的语言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有机引导,由一词带一串。如火烧云中的“红通通、金灿灿”引出“黑生生、黄澄澄”等,“半紫半黄”引出“半红半绿、半黑半白”等。3)从文引词,以变更促贮存。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归纳课文内容,以促使积累。如:将相和“完璧归赵”一段可这样引导:秦王写信给赵王说以城换璧,赵王认为去也不好,不去也不好,真是(左右为难);蔺相如认为还是去好,而且认为完全可以不使璧玉白白落入秦王之手,显得那样(胸有成竹);蔺相如见秦王一心赏璧,无意交城,便假说璧有斑点,把璧要了回来,这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蔺相如指出要秦王举

6、行典礼才肯交璧,其实他用的是(缓兵之计)。4)以词带词,在搭配中积累。教学中,可根据词语搭配规律,以词带词。如由飞夺泸定桥中“水声震耳欲聋”,可引导学生完成“雷声( ),琴声( ),鸟声( ),风声( )。”等词语搭配。 三、运用内化的关键 语言材料的理解和贮存,是以其“运用”为关键条件,因此,须加强词语运用训练,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内化,在语言运用中活化。(1)提供运用机会。如飞夺泸定桥中“心惊胆寒”一词,可在引导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出“心惊胆寒”的具体原因;接着结合实际,口述几个使人“心惊胆寒”的场面;再接着描述自己在某种情况下“心惊胆寒”的心理;最后让学生用这个词写话。(2

7、)创设运用情境。如詹天佑教学中,为让学生真正把握“赞叹不已”,可让学生看一幅美的画面,或读一篇美的文章,然后,要其借助动作、神情、语言作“赞叹不已”的淙,进而让学生以“赞叹不已”说几句话,具体描述上面某一情况。(3)构筑运用阶段。语言的内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得有个过程,教学中须架设语言转换的阶梯,以引导拾级而上,逐步内化。如草原一文中描写草原景色的一段语言优美,词汇丰富,为促进词语的内化,我这样引导:1)借助课文,描述画面。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要学生借助课文语言,描述草原景色,想象画面,感受其美;2)运用语言,转化语言。要学生用上”清鲜、明朗、高歌一曲,一碧千里、翠色欲流、云际、惊叹、久立四望、低吟“等词语,以自己的语言描述草原景色。3)借助语言,落实内化。最后,让学生运用上述词语描述“春天的田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