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初探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937344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初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初探21世纪呼唤发明性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明个性,开展其发明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我校从变革旧的教学办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大胆尝试,丰盛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发明个性。一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

2、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发明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效劳的。激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开展,有利于开展学生的发明个性。1批判性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办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产生一种新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来认识事物,它在一定程

3、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开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课文中有许多看似矛盾的地方,假设能抓住这些机会引导学生质疑,势必能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发明个性。?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有这么一处描写:“小女孩嘴上带领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一名学生对作者运用“微笑一词很不称心,认为应改为“苦笑,理由是大年夜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这个小女孩却冻死在街头,她会微笑吗?安徒生爷爷是不是用词不当?教师及时肯定了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善于质疑的精神,引导学生抓住教材的矛盾处理解,并给予点拨,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进一步。学生的思维源于教材而不拘于教材,敢于批驳前人的观点,其发明个性得

4、以充沛展示。2探究性质疑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才能充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发明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察看、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发明个性的具体表现,我们应倍加保护和引导。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学生对诸葛亮利用草船巧妙借箭深感拜服,然而也提出疑问:如果曹操向草船射出“火箭箭头带火,诸葛亮岂不“赔了夫人又折兵?看来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已进入到深层次探索阶段,教师要适时启发学生抓住一些关键处来深思,如抓住“雾气很

5、大等处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诸葛亮考虑周全、料事如神。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疑,敢于发问,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发明的火花。二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方案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根底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泼。发明心理学研究说明:讨论、争论、答辩,有利于发明思维的开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开展学生发明个性。1一问多解时交流学习一问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伎俩

6、,也是开拓学生发明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问多解的精采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式思维与发明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维那么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因此,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开展,能够促进发明思维的开展。如给课文分段,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们往往有不同的意见,争论非常剧烈。通过分析、比拟、优选,同学们发现了最正确的思路和办法,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开展。2突破难点时动手合作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

7、,假设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那么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开展其发明力的有效办法。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发明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发明教育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办法。如教学?詹天佑一课“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一处时,学生对这项项目设计不甚了解。通过在合作中一起思考,一起画示意图,一起试着用小火车在“人字路上运行,在想、做、说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融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确实,每个人交换一件物品

8、,得到的还是一件物品;而如果交换的是一种思想,那就会产生新的、有更丰盛内容的思想。三创构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一位留学者归国后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的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乖僻离奇。这个例子表明,我国的教育比拟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无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盛,对文章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沛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开展想象力的因素,开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

9、拓展。1再造想象拓宽思维阅读中,学生借助语文材料在头脑中建立图象,并对图象进行选择加工,不断扩展形象思维的范围,把记忆系统中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加工。因此,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激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结尾时,许多学生谈到狼向小羊扑去,小羊被狼吃掉了。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这一思维框子中跳出来,想象当时的情景,启发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寻求不同的结果。学生的思维之门被翻开,有的说就在狼扑向小羊时却倒下了,原来一位猎人朝狼开了枪;有的说小羊一闪,躲到一边,狼扑了个空,掉到了河里众说纷纭,异彩纷呈。想象,使学生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又超越了教材本身,其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培养了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