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心得体会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7932827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读《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研读《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研读《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研读《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读《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心得体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读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心得体会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不久前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需重点关注房地产企业、地方融资平台和中小民营企业等微观主体的流动性风险。近些年来,我国将防范风险作为金融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配合宏观跨周期调节政策,在不断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服务能力的同时,有效化解了金融风险,取得了良好成效。具体来讲,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我国坚持总量政策与结构政策双重发力,货币政策着眼跨周期调节;财政政策着眼提振市场信心加力提效,在保持必要财政支出强度的基础上,坚持落实减税降费

2、,多种举措形成政策合力,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不过,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外部扰动增加与内生动力不强双重因素带来的影响,经济运行好转仍然处于恢复性调整阶段,金融风险防范任务依然艰巨。特别是从内部来看,目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内需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且以房地产、地方债及部分中小金融机构为重点集聚方向的金融市场风险正加速显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对此,必须在保持经济发展不失速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以更前瞻的思维,更好统筹金融发展与安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赢得更多主动权Q客观上看,金融风险实际上是对实体经济与金融部门发展失

3、衡、金融企业治理不足、金融体制改革不完善等问题的集中反映,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在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基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以保增长、谋发展为目标,具体来看,可从多个方面筑牢金融安全底线。在政策层面,聚焦拉动实体经济的目标,加强跨周期调节。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效能精确性,定向支持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财政政策持续加力提效,通过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企业减税降费工作,尤其是降低民营企业制度性交易及经营运营成本,持续减轻民营企业负担。要坚定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

4、的支持,调整民营经济战略定位,保障民营企业社会身份地位的公正性,并完善顶层设计和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法治化、市场化原则,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建立助企纾困常态化机制,鼓励社会力量以市场化手段参与民间投资,充分释放民营企业创新活力。在行业层面,关注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一致性,稳妥化解风险。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和资源整合机制。对平台企业加强“梯次监管”,在进口端建立一个“防火墙”,尽早发现风险点,在出口端及时清理不良竞争、风险较大的企业,做好动态监管和及时纠偏工作。发挥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功能,推动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支持市场化整合,稳妥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此外,还要加强新技术手段运用,完善金融安全“梯次监管”网络。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完善金融监管能力建设,健全金融领域法律法规和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建立全国性的金融监管平台,完善对各类相关公共数据、准公共数据及相关产品的监管,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面协调联动的动态监管体系,及时扫清风险因素。进一步设立金融科技监管大数据平台,进行智能化数据集成与交叉分析,设立风险早期预警防范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