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决策信息之“避重”“就轻”管理法研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7931894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决策信息之“避重”“就轻”管理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企业决策信息之“避重”“就轻”管理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企业决策信息之“避重”“就轻”管理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企业决策信息之“避重”“就轻”管理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企业决策信息之“避重”“就轻”管理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决策信息之“避重”“就轻”管理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决策信息之“避重”“就轻”管理法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决策信息之“避重”“就轻”管理法研究于华飞(东北石油大学华瑞学院在校学生,黑龙江大庆 163458 )邮寄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明园1385-7信箱。邮编:163458联系电话:13059088217摘要:企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缘于持续有效的创新。创新是建立在承前启后和继往开来的基础之上。.只有对过去正确的总结和继承,才能更好地把握创新的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对企业管理中,那些被实践检验是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以求有助于今后的企业创新,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企业中许多信息是难以记录和描述经验、思想、个人禀赋,我们研究了基于图灵机原理 “避重”“就轻”管理

2、法,不去记录那些难以记录的思考过程(避重),只记录决策过程中凝结着决策者智慧的各类文档结果(就轻),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关键词:决策信息 管理 避重 就轻 研究Corporate decision-making information of the avoid heavy, to light Management Method一、引言在世界性的信息化浪潮中,信息化是企业提高管理的有效手段,如果说我国的改革开放背景下以明晰产权为核心的改革给了企业“做大”“做强”的骨骼,那么信息化的最大效益和根本效益应当是赋予了企业“做活”的神经和灵魂。尤其是跨入新世纪以来,实现企业战略的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方

3、法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为主导技术的信息化技术群的支持。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的统计资料显示,信息化建设给我国企业带来了积极的变化和明显的效益。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给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了积极的变化:通过信息化,77.5的企业降低了成本(如采购成本、加班成本等);67的企业缩短了生产周期和作业时间;64.6的企业扩大了产品销售收入;66.3的企业提高了流动资金周转率;36.7的企业提高了按期交货能力。1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加快了经济管理信息化与业务流程信息化融为一体的进程。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重建,使管理组织、管理方

4、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的管理方法和生产技术也纷纷出现。与此同时,在开放式交互型的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还促进了管理模式和管理理论的变革。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全新管理模式开始出现,物资流、资金流、技术流、人员流,将由信息流来引导、支配、组织和协调。而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企业中的物资流的信息化程度必将足以支持企业管理者决策时所需要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要求。二、企业决策信息的管理西蒙的经典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就是决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可以对管理人员制定决策的思考与分析给与有效的帮助,而不只是提供一些基础信息。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在自然渗透和糅合到企业管理及决策的各个方面。那么,企业管理过程的诸环节都已经被

5、信息化,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的诸要素都已经具备可由计算机高速处理的程度,那么,管理者决策时所需要的这些可以由计算机来进行高速处理的诸要素,完全可以与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一起储存起来,形成一个完整决策链条,为今后的管理决策提供一个可供联想比对的样板。这是我们需要的结果。2.1企业决策信息是企业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克服技术信息管理的缺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企业信息管理模式,是信息管理发展的高级阶段,和因特网及企业门户和外联网是其主要技术特征。信息资源管理对技术信息管理的超越和发展在于从观念上将企业中的信息作为经济资源、竞争资源加以看待。这样在实践中从技术、经济、人文(法律、政策、俗理)等多种角度

6、对企业中的信息流加以科学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使企业中的信息转化为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对信息资源加以重新开发和合理利用,从而有效地满足企业管理的信息需求,进而有效地实现企业管理的目标。企业门户技术、数据仓库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等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和在企业中的应用为信息资源管理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保障。总之,信息资源管理在对企业信息流的管理中强调系统化的研究方法,真正做到了“人机一体”,较信息管理更能有效地满足企业管理的特定信息需求,解决不断发展、变化、增长的信息需求与适用信息稀缺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得对企业管理的信息服务水平和信息保障能力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企业中的决策信息,是企业的一种

7、信息资源。因为,信息资源管理仅仅关注表达知识的记录型信息的管理,即涉及到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却无法对人类知识的主体-隐性知识的管理,而实际上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最终起作用的是自身知识,即隐性知识。什么是显性知识?什么是隐性知识呢?企业中的知识存储在两类载体上。一类是以编码方式存在于信息载体上,这实际上是显性知识。另一类存在于企业雇员的大脑中,是隐性知识。在从外部提供同样信息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的隐性知识不同,所做的决策及相应的行为也是不同的。隐性知识对于企业管理与决策较显性知识与信息更有效,更有价值。显性知识(可以格式化)是那些结构完整、脉络清晰,前因后果有理有据的知识,如技术报告、会计报表、

8、基础数据等。隐性知识(难以格式化)则是那些行之有效且逻辑结构不是很完整,前因后果有些是仅凭个人心脑感悟的经验、前人口传心授、耳提面命的结果,这些过程的信息往往是管理的难点,而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需要这些来源于企业实践且效果明显的管理经验。而正是这些作用大、数量多的隐性知识是很难管理的,一是不容易存到计算机,这些知识本身是不规范的、逻辑结构不很完整的,因为每个人悟性、天赋、经历的不同,处理事情的方式、效果也是不同的,这个不同却是非常不容易描述出来存到计算机里面;二是这些知识不容易获得,由于是个人收获、体会、经验,除非知识所有者本人愿意,别人很难知道和了解,更谈不到拿来存入计算机里面用于交流了,对于后

9、一种情况可以通过企业制订一些激励政策来鼓励人们把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贡献给企业,而前一种情况就是制约隐性知识管理、增加企业效率的瓶颈了。2.2“避重”“就轻”的企业决策信息管理法现在,回到这篇拙作的题目,来探讨“企业决策信息的管理方法”,前面曾引用著名管理学家西蒙所说:“管理的前提是决策”作为企业决策是企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的理论依据,而企业决策又是企业知识管理中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因为,企业决策起主要和决定性作用的是决策者的个人素质、经验、天赋等非格式化知识。作为决策行为又是知识管理中不易格式化的隐性知识,一方面决策时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管理行为,所以必须将其进行计算机管理以求有利于企业管理,另一

10、方面,决策又是非常难以进行计算机管理的管理行为,至今尚未有成熟的解决办法。下面要介绍的就是针对这一矛盾所给出的一个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这是一个“避重”“就轻”的管理决策和决策过程的实现办法。所谓:“避重”,就是抛开决策者个人的经验、阅历、知识、天赋这些难以描述或者目前还不能描述存入计算机的隐性知识内容,不进行管理。所谓:“就轻”是把决策者在决策行为发生过程中所使用的原始资料、各种方法、数据、理论以及决策者对这些原始资料根据个人观点、经验等因素进行的筛选、修改后的资料等信息进行收集并管理起来,这些原始资料和决策者实施决策的过程中的对原始资料进行的筛选等操作形成的中间过程、最后的决策结果形成的静态

11、资料一起所反映的就是决策者的经验、智慧、天赋。就是凝结着决策者智慧、天赋的、动态的决策过程。这些动态资料是当前的信息管理技术可以作到的,所反映的就是决策者智慧、天赋、果断、经验。例如,某个管理岗,对其所管理的数据、报表,管理者根据经验、某些理论、方法、模型进行筛选,修改后,作为管理结果的数据、报告与没有筛选和修改之前数据和报告相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变化就是管理者的经验和智慧。如果这个筛选和修改有益于企业管理,那就成为一个企业的非格式化知识,把这个非格式化知识作为管理数据存入企业管理数据库中,遇到相同的原始数据和结果应用对象相同的管理过程,就可以省去咨询和论证的过程(因为有先前的成功案例)。这

12、个方法的学术创新要点在于:利用已有的、可以用格式化的数据进行记录,并通过这些记录来反映不能进行格式化的那些基于决策者的思想、禀赋、经验等特性轨迹,使用比较和联想来对未知进行决策指导。2.2.1几个新定义为了详尽地汇报这个方法,需要首先定义几个新的概念:“决策现场”、“决策环境”、“中间过程”、“决策结果”、“应用环境”“智慧子集”。定义1:决策现场决策现场:就是决策者决策时所需要的原始数据。(在上报的论文摘要中是“发生现场”,因为当时认为“发生现场”就可以表述定义所说的定义内容了,现在感觉用“决策现场”更能贴切地反映定义1的内涵)例如,一个负责信息一路的总工程师需要决策明年计算机硬件的购买计划

13、是否批准。他(她)所面对计划部门呈送的购买计划、市场硬件行情、企业所能够拨付的资金数目等等,这些都是这个决策的决策发生现场;定义2:决策环境决策环境: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所适应的工具、方法、理论、参考资料(在上报的论文摘要中是环境,因为当时认为“环境”就可以表述定义所说的定义内容了,现在感觉用“决策环境”更能贴切地反映定义2的内涵)。在上面的例子中,就是总工程师在决策过程中使用的资金折现算法、硬件市场行情趋势分析方法等有助于少花钱的方法。定义3:中间过程决策者,利用自己的经验、智慧,使用决策环境中的工具,对决策现场中的各种数据进行筛选、修改后所形成的结果,这个结果可能就是决策结果,也可能是因为某

14、个工具、某种方法还需要推敲和验证,致使决策结果不能完成所产生的中间结果。定义4:决策结果就是决策者利用自己的智慧、经验,对决策现场进行决策的最终结果。定义5:应用环境决策结果的应用所涉及的管理单元决策结果的应用效果评估。定义6:智慧子集决策现场和中间过程乃至决策结果之间的不同点,构成决策过程的智慧子集,这个子集所反映的是决策者的经验和智慧。为什么把定义6称之为智慧子集,是因为前面5个定义都可以用集合Set来形式地加以描述,而定义6种的元素都是前面几个定义集合中的元素且不会大于其他定义的集合元素数,按照集合论的观点,比其他集合元素数目小的集合就是其他集合的子集2。2.2.2 决策信息管理形式描述

15、由于这几个定义都可以用集合来形式地加以描述,所以,仅用定义1的集合描述进行说明。“决策现场”用jcxc=u1,u2,u3,u4,u5,ui,来表示。i=该集合中最大元素个数。jcxc集合中的元素所表示的就是组成决策现场的各种报告、数据、报表,每一个ui就是表示一个报告或者其他。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每一个元素ui也可以是一个集合,这个集合的元素就是构成这个报告或者报表的逻辑结构的各个要素。例如,一个报告本身,可以是决策现场这个集合的一个元素,和其他的元素一起组成决策现场集合,而这个报告本身一个分为几个部分,也许会用小标题来表示,那么,这些小标题就是这个报告的逻辑结构,组成这个报告的那些小标题就

16、是报告的元素,是决策现场集合中的一个元素,而作为决策现场集合中的元素的这个报告本身的那些小标题,作为组成报告的逻辑结构,就成为这个元素自己的集合中的元素。这个决策现场集合中的元素:报告,报告中的小标题,就是它自己的报告集合的元素了。这个元素的集合就用ui=v1,v2,v3vk,k=报告集合的元素个数,vk可以是报告的小标题,也可以是报告中的关键部分或者关键文字,也可以把报告中的每个文字、图表都作为报告集合中的元素。如果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筛选和修改操作是以小标题为单位进行,报告集合的元素就是小标题,要是管理者的筛选和修改操作是以字为单位,报告集合的元素就是以字为单位。实际上,我们现在的计算机运行速度是完全可以支持对报告的以字为单位进行比较操作的。这样,当管理者在其决策过程中修改报告后,计算机就可以完成对没有修改前的报告和修高后的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