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翼应急产业园项目说明书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918806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津翼应急产业园项目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京津翼应急产业园项目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京津翼应急产业园项目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京津翼应急产业园项目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京津翼应急产业园项目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京津翼应急产业园项目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津翼应急产业园项目说明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应急产业示范园项 目 说 明 书一、项目背景1.1 应急产业现状(1)发展应急产业成为社会共识应急产业发展环境得到改善,中央和地方都出台了利于应急产业发展的政策。各项政策法规的出台为应急产业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原国务委员会委员华建敏同志指出:进一步加快发展应急产业。全面提高我国抵御风险、防范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关键要靠科技和产业支撑。因此,大力发展应急产业已成为社会共识,应急产业作为应急支援、管理的重要物质和技术保障,始终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应急产品、技术、服务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创新能力增强政府、企业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性企业为重点,加强应急产业

2、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应急产品科技水平逐步提高,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先进的应急装备脱颖而出,应急服务业态发展迅速。(3)应急产业发展力量不断壮大,一些地方开始打造区域性应急产业集聚区广东东莞:打造应急救援产业园区;安徽合肥:建设公共安全产业园区;四川绵阳:建设防震减灾科技园区;陕西西安:建设北斗应急产业园区。(4)应急产业支撑保障了四川芦山地震、人感染禽流感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处置应急产业为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自然灾害频发后,应急产业的建设逐渐得到重视,在后面的应急救灾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国家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理能力不断的提升。如在非典、禽流感等突发公共

3、卫生事件中,相关企业生产了大量流行病防护用具、检测设备、防控设施等;汶川地震中,应急产业提供了大量优质帐篷、活动板房、各类救援车辆等。(5)我国应急产业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改善对“应急产业”的定义不清晰,应急产业体系不全目前,我国对应急产业范围无法界定,难以进行分类和统计,在制定产业政策或规划产业园区建设时,对哪些产品属于应急产品,哪些产品应鼓励,哪些产品应限制等分歧较大,缺乏准确的依据和标准。另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应急产业的发展处于一种自发状态,不利于产业快速成长和发展。应急产品市场不成熟一是供求脱节。应急产品需求主体不明确,无法进行有目的的生产;部分政府用户虽然有需求,但不知道按照什么样的

4、产品目录和标准进行储备、配置。二是产学研脱节。政府、企业、院校与科研机构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每年大量投入形成的应急科研成果没有及时转化为现实产品。三是资源共享脱节。我国普遍开展政府应急管理信息平台体系建设,但应急产品生产企业、应急资源部门、受灾地区信息难以共享,资源难以实现共享。关键应急装备发展缓慢,关键设备仍以来进口我国与先进国家相比,应急技术装备手段仍明显落后。一是科技含量不高。近几年我国虽然注重提升应急装备水平,但大部分应急产品还处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状况,特别是大型、关键性应急装备。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应急产品的科技研发不够,缺少核心竞争力,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有些看起来比

5、较先进的国产装备,其实是对国外零配件进行的集成。1.2 项目简介项目坐落于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坨堤村以南、排水渠以西、京津高速公路以北地狱范围内,占地542.827亩。 项目目标地距离廊坊市30.7公里,距离大厂回族自治县31.7公里,距离天津市87.7公里,在北京天津都市圈内保证了1.5小时运输圈,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通州区为北京东南方向的政治经济大区,距离北京首都机场35公里,距离北京站25.4公里,距离北京南站26.9公里,距离北京西站32.5公里,距离北京北站32.2公里,在市域范围内保证了半小时运输圈;1.3 公司介绍本项目投资方为。请添加企业实力说明。企业经过深化改革,完善了经营体制

6、,调整了经营结构,建立了一整套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整治了企业内部环境,确定了企业的奋斗目标。加快了“二次创业”的步伐,进一步拓展企业的业务覆盖范围,实现面向社会、创新发展的战略目的,决议开发本项目。二、项目建设的意义2.1 发展应急产业对于我国有着重要意义(1)发展应急产业是提高公共安全基础水平的迫切要求我国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复杂,突发事件易发频发,防控难度不断加大。发展应急产业能为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物质保障、技术支撑和专业服务,提升基础设施和生产经营单位本质安全水平,提升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全社会抵御风险能力,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发展应急

7、产业是提升应急技术装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突发事件处置现场情况复杂,对应急技术装备的适应性、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更加苛刻。我国应急产业起步晚,一些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部分关键技术产品依赖进口。加快发展应急产业将带动相关行业领域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我国应急技术装备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2.2 本项目符合国家发展要求,将有力提升北京应急产业的发展水平我国为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地震、台风、暴雪、洪涝等在我国各大城市不频繁发生。我国政府一直在救灾救援方面做出许许多多的努力,包括各项政策的出台,以及对灾区的重建、物资支持等。目前,各省市对应急

8、产业的需求提上议程,包括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救援物资的生产等。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与经济中心,对应急产业发展的需求急切,本项目通过对应急产业进行深入的分析后,得出科学的项目定位及发展体系,将大大提升北京应急产业的发展水平,为京津冀区域的公共安全和应急救援提供切实的保障。2.3 本项目将成为通州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公众安全意识提高,社会各方对应急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应急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本项目的建设发展将有利于通州区乃至北京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催生新的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有利于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增强经济活力,扩大社会就业。三、项目定位与发展思路

9、3.1项目总体定位1) 项目名称: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应急产业示范园区2) 项目定位: 北京市军民融合发展新亮点 北京市应急产业基地 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园 全国社会应急服务体系示范点3.2.项目发展思路(1)立足北京,面向京津冀区域,全面提升应急处理速度本项目位于北京东六环处,紧邻京津二高速出入口,可立足北京市,并辐射京津冀区域。另外,本项目着力打造技术、物资、信息平台,从应急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恢复这四个环节出发,全面提升在京津冀区域应对公共卫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紧急事件时的处理速度。(2)与京津冀区域各应急园区/仓库进行有效的联动发展本项目通过对京津冀区域内各应急产业园区/

10、仓库进行充分的调研与分析,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有效联动,通过紧密合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优势互补,扩大本项目的影响力,有效实现园区联动,共同推进区域发展,体现园区的辐射和带动效应。(3)重视技术创新,提升应急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园区发展由于应急产业难题的破解是一个以核心技术突破为重点的系统性工程,应急产业的做大做强,核心技术突破必不可少,因此,本项目重点引进相关研究机构,一方面对应急信息网络层级进行研究与设计,在园区内形成应急信息平台,在应急指挥层级形成突破;另一方面,针对我国目前应急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利用技术转移的方式,引入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企业,构建园区创新体系。(4)

11、依托军地双方资源优势,打造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依托部队在应急救援产业上的专业技术优势,以及投资方在合作资源、项目运作上的优势,在产业链集成、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生活服务等层面上实现具有全价值链体系特征的“军为民用”和“民为军用”,推进双方在应急园区建设和应急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3.3项目功能定位本项目重点打造六大功能:(1)应急救援培训充分利用部队在应急救援上的专业技术力量,面向众多政府、企业客户,开展应急救援专业人员培训业务,重点包括应用科学中心、互动式教育中心、人道主义援助中心、自然灾害研究中心以及模拟实训中心。 重点合作对象:北京市应急救援基金会、CERT中国紧急救援训练中心、北京华援思德科

12、技发展等。(2)应急教育体验针对北京市广大中小学生及其他相关用户,进行应急事件的体验及应急教育,重点打造自然灾害馆(主题内容包括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及台风、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与公共安全馆(主题内容包括交通、消防、人防、社会安全等人为灾害),意在提升广大中小学生及相关用户的应急防护与自救能力。重点合作对象: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3)应急产品研发与知名研究机构合作,着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共性技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尽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促进科技成果产品化、产业化;培育市场需求,推进应急产品在重点领域应用,形成对应急产

13、业发展的有力拉动。重点合作对象:应急救援产业联盟等。(4)应急产品示范生产与展览贯彻实现产学研结合,将应急产品的研发结果进行试验性生产,最终将其转化为实际成果,提高应急产品研发专利转化率,并对产品进行检验与展览,优化我国的应急产品市场。重点合作对象:(5)应急物资储运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应急产业发展、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完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保障体系,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应急物资储备与配送,实现装卸存储作业的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推动应急物流服务的社会化,推动JIT配送、共同配送等模式。重点储运物资包括:医疗急救设备(急救药品/箱、医疗器械、训练模型);个人防护设备(地震/火灾/水灾

14、应急包);后勤保障(移动净水设备、帐篷、生活用品/设施等)。重点合作对象:红十字总会、慈善总会等(6)应急信息服务救援信息保障技术落后,当面对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的重特大事故灾难时,往往存在指挥信息不畅、资源共享困难等问题。园区运用平台化、大数据、简捷性、网络式等互联网思维为应急救援提供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形成开放式的公共安全应急救援保障支撑平台,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提供支撑。重点合作对象:中国应急管理协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四、项目效益评估4.1 经济效益本项目的盈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应急救援培训收入 重点面向政府及企业客户,根据初步估算,本项目年培训人员约为5万人,培训费用平均

15、约在600元/人,则应急救援培训收入约为3000万/年。(2)中小学生体验基地收入本项目重点面向通州区所有中小学生及北京市其他区县部分中小学生,预计将覆盖60%的通州区中小学生及15%的其它区县中小学生。截止2013年底,通州区共有在园幼儿人数20473人,小学生59413人,中学生28262人,共计约十万人。据初步估算,本项目将接待相关中小学生体验人数约为15万人/年,每人进行基地体验收费标准为200元/人,则中小学生体验及低收入约为3000万/年。(3)应急物资/设备研发生产收入本项目预计年形成应急物资/设备专利十项,并转化为实际产品,同时生产其他市场需求的应急物资/设备,预计年营收约为3亿元,地均产值约1500万/亩。(4)应急物资储运收入本项目将采取“战平结合”的发展策略,重点储运的物资具有一定程度的通用性,可面向政府、特定企业及个人市场进行服务,预计年周转应急物资达1万吨以上,年营收约为3亿元。(5)配套商务服务本项目设有一定的配套服务设施,该部分服务园区将采用租赁给中小商户的形式来,重点服务园区内企业、工作人员及相关来园客户等,预计年营收约6000万元。综上所述,本项目待开始运营后,年收入约为7.5亿元,可创造年税收收入约1000万元。4.2 社会效益(1)提升京津冀区域应急产业发展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