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结合管理制度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914768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教结合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产教结合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产教结合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教结合管理制度(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教结合管理制度第一、学分管理制度学校把学生在企业的认识实习、中间实习、毕业实践的课时,按标准计算学 分纳入学校学分管理体系。三年总计180个学分,理论学分:实践学分1: 1; 理论学分为每1个学分24学时,实习的学分计算为第一学期8个学分,第二、 三学期14个学分,第四、五、六学期均为18个学分;平时考试与毕业考试相 结合,小论文、各类调查报告、社会实践及其它小项目均可获得相应的学分。第二、专业辅导员制度每个专业必须与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建立常态的互动关系,并从企业的技术 人员中挑选专业辅导员。通常一个专业教学班至少配备一名专业辅导员,全过程 地参与学生专业成长历程中去。第三、人力资源资格方面

2、的制度产教结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人是最重要的要素,既是最根本内容, 又是产教结合过程的具体实施者。从教学层面产教结合来看,人还是产教结合成 果的重要体现者。教学层面产教结合实施者主要是学校理论教师、企业培训师、 学生。其个体素养与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教结合的持续与发展。所以, 必须建立以下人力资格制度。1、教师培训上岗制度职业教育的教师包括理论教师和实习培训师。理论教师要具备规定的学历要求与职业技能要求,实习培训师要有企业生产 岗位工作的经历,还要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教学法、职业教育学、职业心理学、 社会学、劳动法等方面的综合培训。理论教师重点进行职业技能与职业教学法的 培训,使之

3、对整个职业活动过程有充分的认识。实习培训师重点进行职业教育学、 职业心理学、职业教学法的培训。这样,校企双方共同在师资方面确保学生能达 到预定的质量标准。2、工学交替运行方面的制度产教结合是以职业学校和企业为主体,强调的是“学校”与“企业”的结合与交 融。工学交替则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学”与“工”的交叉与螺旋上升。教学 层面产教结合一定要实施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故必须着力构建以下几个制度。A教学计划一体化制度教学计划应在相关职业分析的基础上,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并实施与管 理;生产工作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占有合理的比例,也是 学生成绩考核评定的重要部分。突出强调包括课堂教

4、学与涵盖包括生产劳动在内 的各种社会实践的结合;学生作为“准职工”参与相应的社会工作活动。B部分时间制度即学生每学期或每周内只有部分时间在学校接受培训和学习,其余时间进入 企业的“培训中心”或生产岗位进行培训,并交替轮换。学生在学校理论教学或在 企业岗位培训时间的长短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原则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 教学为技能培训服务。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从理论到实际操作能力都达成乃至超 出预期的培养目标,实现学生整体素质与企业要求的无缝对接。C课程模块式制度在为实现一定教育目标而有效组织的教与学的活动及其过程中,课程处于核 心地位,更是实现教学层面产教结合的重要因素与制约瓶颈。课程模块式是指在

5、 教学内容、教学设备、教学师资、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实行专门化、程式化、标准 化。其中教学内容模块式是重点,教学评价模块式是灵魂。实施课程模块式就可 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方针,真正做到教学有配套设备,学 生有配套教材,教师有配套方法,以实现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3、“双师型团队”工作方面的制度理论教师和实习培训师是产教结合教学结构中两个不可或缺的主体。但只有 将两者在教学中的角色与功能准确定位,并在运作中艺术地揉合,才能使教学充 满生机和活力;理论教师和培训师之间、理论教师之间以及培训师之间存在着很 大的关联度。只有师资之间相互沟通,紧密配合,才能真正形成合力,才能真正

6、 在深度与广度上充分作用于学生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发挥出“双师型团队”工作 效能。为此,必须实行三种制度。A项目经理负责制度产教结合一定要建立在专业的基础上,离开了专业是不可能真正实现产教结 合的。按照专业与企业性质对等性原则,对每一个产教结合项目都任命项目经理。 对内对外全权负责产教结合的日常事务。B教师课程承包制度通常,根据教学模块的相近性和相融性,把专业课程分为专业一和专业二, 分别由二位老师承包负责,这样既避免了因专业教学任务过于分化,导致教师责 任不明确、教学内容重复或缺失的先天不足,又有利于课程模块式教学的开展。 技能操作模块也根据各个培训师的技能特长,实施分块承包负责。C交流沟通

7、制度 规定常态性交流时间,构建定期交流机制。专业教师每天用一定时间进行交流探讨,理论教师每周不少于3次与培训 师进行沟通交流;定期举行各类交流活动,例沙龙活动、各类发布会等;努力构 筑交流阵地体系,例报刊、课题、论坛等,并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展示,将广大老 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创新理念予以全面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4、教学层面产教结合的评价制度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工作的灵魂。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学层面的产教结合, 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教学的实施,加强教学的管理,进而有利于教学层面产教结合 的健康发展。A学习反馈制度学生不管学校还是在企业培训,每天都要书写培训记录。理论教师、培训师、 班主任、项目经理通过

8、学生每天的培训记录,对学生、作出相应的评价。并从中 得到反馈信息,对教学也作出相应的评价,以及时修正教学行为。B整体式评价制度教学层面产教结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 能力。理论教学考核与评价,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准备10%、 上课10%、平时作业15%、考试成绩50%、社会行为8%、学习内容记录7六个 方面。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注重学生技能、品质的共同提高。包括工作质量、 工作速度、专业知识、培训态度、文明生产、社会行为、安全生产、培训内容记 录八个方面。相关老师或培训师虽然从事不同模块或工种的教学工作,但学生的 最终职业素质都是整体体现在学生个体与群体身上。将理论教师和培训师也作为 一个整体考评对象,统一落实到是否将所有学生培养成优秀的现代职业人上。第四,跟踪反馈制度一方面是在认识实习、中间见习、毕业实习阶段的实习情况建立跟踪反馈制 度,另一方面是对毕业后的学生就业情况建立跟踪反馈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