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坠物应急预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7900783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空坠物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空坠物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空坠物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空坠物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空坠物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空坠物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空坠物应急预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贝y2.二、危险源分析2.三、组织机构2.1、组织机构2.2、人员分工3.3、相关单位联系电话4.四、应急预案的响应4.五、高空坠落、物体打击预防措施 51、高空作业防控措施5.2、高空作业应急预案7.六、事故报告程序和事故的处理 81、事故报告程序&2、事故的处理&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应急预案、总贝y在进行起重吊装、交叉作业、垂直运输、模板脚手架、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由于临边防护不到位,施工人员注意力不集中,现场指挥 不当等原因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等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事故, 为了 避免该类事故的发生以及发生该类事故能够紧急启动预案,采取措施抢救伤员防止事故的发展,根据项目部施工工程的特点制

2、定高空坠 落、物体打击应急预案。二、危险源分析高空坠落、物体打击主要的危险源为:施工人员高空作业不系安 全带,不戴安全帽,安全带挂的不规范造成高空坠落;基坑临边防护 不到位,发生物体打击;吊装物捆绑不规范发生物体打击;脚手架施 工不按要求设置防护网和脚手板和防护栏杆发生高空坠落、物体打 击;高空堆料防护不到位发生物体打击; 垂直交叉作业指挥不当造成 物体打击、高空坠落等。三、组织机构1、组织机构为防止高空坠落、物体打击事故发生以及发生高空坠落、 物体打 击事故后能紧急启动预案,项目部成立了小组机构,小组机构如下: 项目经理金XX、党工委书记王XX为抢险组组长,项目副经理张 XX、 宋XX、田X

3、X为抢险组副组长,项目总工郭 XX为抢险组技术负责人,下设综合协调组、抢险救援组、事故调查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抢险组组长不在项目部将由副组长金 XX代抢险组组长,全面负 责有关应急救援工作。项目部与施工所在地北京市丰台区花乡镇和大 兴区黄村镇镇公安局、消防队、临近医院等建立协作关系,确保救援 工作及时有效地开展。2、人员分工金xx( 186xxxxxxxx):救援组织机构总负责人,对事故进行整 体规划部署救援工作,负责组织、指挥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工作。王xx ( 131xxxxxxxx):负责在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在 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 析

4、和处理。田xx ( 186xxxxxxxx):协助金xx工作,施工现场直接负责人,负责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工作郭xx (159xxxxxxxx ):主要负责工程事故救援方案的提出和确 立及审批工作;指导抢险救援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为事故原因分析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张xx( 186xxxxxxxx):负责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 撤离到安全地带;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 员工的安全,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王xx( 151xxxxxxxx):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妥善做好伤亡 人员的善后处理事宜。宋xx ( 159 xxxxxxxx ):负责通知相关单位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协调

5、各专业处置组的抢险救援工作;落实上级和公司领导关于事故抢 险救援的指示和批示;落实事故区域周围能够提供救援的服务单位和 机构;及时向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地方政府行 政主管有关部门报告抢险救援进展情况。3、相关单位联系电话消防火警119交通事故122天然气96777通 信112盗警110急 救120四、应急预案的响应当发生高空坠落、物体打击事故发生时,由应急援救小组组长发出启动应急援救反应预案令,按照预案的规定和要求以及事故现场的 特性,执行应急救援反应行动。救援现场领导小组应以员工和应急救 援人员的安全、防止事故扩展及保护环境为优先原则, 根据事态的发 展需求,及时启动应急救

6、援资源和社会应急救援公共资源。五、高空坠落、物体打击预防措施1、高空作业防控措施脚手架材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的杆件连接必须使用合格的玛钢扣件。结构脚手架立杆间距不得大于1 . 5m,大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 2m,小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m,脚手架必须按楼层与结构拉接牢固,拉接点垂直距离不得超过4m,水平距离不得超过6m,拉接所用的材料强度不得低于双股8号铝丝的强度,高大架子不得使用柔性材料拉接。在拉接点处设可靠支顶,脚手架 的操作面必须满铺脚手板,离墙面不得大于 20cm,不得行空隙和探头板、飞跳板、脚手板下层设水平网,操作面外侧应设两 道护身栏杆和一道挡脚板或设一道护身栏杆,立挂安全网

7、,下 口封严,防护高为 1 . 2m严禁用竹笆做脚手板。脚手架必须保证整体不变形,凡高度20m以上的外脚手架纵向必须设置十字盖,十字盖高度不得超过7根立杆,与水平面夹角应为 45 -60 ,高度在20米以下的必须设置反斜 支撑,特殊脚手架和 20m以上的高大脚手架必须有设计方案。 有脚手架结构计算书,特殊情况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井字架的吊笼出入口均应有安全门、两侧必须有安全 防护措施,吊笼定位托杠必须采用定型装置,吊笼运行中不得乘人。1. 5X1. 5m以一下的孔洞,应预埋通长钢筋网。或加固 定盖板,1. 5X1 . 5以上的孔洞四周必须设两道护身栏杆,中 间支挂水平安全网。,电梯井口必须

8、高度不低于1 . 2m金属防护门。电梯井内首层和首层以上每隔四层设一道水平安全网, 安全网应封门严密,楼梯踏步及休息平台处,必须设两道牢固 防护栏杆或用立挂安全网防护,阳台栏杆应随层安装,不能随 层安装的,必须设两道防护栏杆或立挂安全网加一道防护栏 杆。无外脚手架或采用采用单排脚手架高 4m以上的建筑物,首层四周必须支搭固定3m宽的水平安全网(;高层建筑6m宽双层网):网底距下方物体不得小于3m(高层不得小于 5m)高层建筑每隔四层固定一道6m宽的水平安全网,水平安全网,接口处必须连接严密与建筑物之间缝隙不大于10cm,并且外边沿高于内边沿,支搭水平安全网,直至没有高处作业时方可拆 除。临边施

9、工区域,对人或物构成危险的地方必须支搭防护棚,确保人、物的安全。高处作业使用的铁凳、木凳间需搭设脚手板的,间距不得大于2m,高处作业,严禁投扔物料。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经过现场培训、交底、安装人员必须系安全带,交底时按方案要求结合施工现场作业条件和队伍情况做详细交底,并确定指挥人员,在施工时按作业 环境做好防滑、防坠落事故发生。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要建立 登记、整改检查,定人、定措施,定完成日期,在隐患没有消 除前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如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险 情,应立即停止作业基坑四周要空防护网防护,在显要位置挂安全标志 牌。高空作业人员必须要系安全带,安全带要高挂低用。(11) 起吊

10、施工中散装物不能起吊,没捆绑好的不能起吊, 起吊时候下方不能站人。(12) 垂直交叉作业现场必须有专人指挥,并用安全网做好 防护。2、高空作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高空坠落事故由安全员组织抢救伤员,应急援救组组长打电话“ 999 “120”给急救叫中心,由土建工长保护好现 场防止事态扩大。其他义务小组人员协助安全员做好现场救护工 作,水、电工长协助送伤员外部救护工作,如有轻伤或休克人员,现场山安全员组织临时抢救、包扎止血或做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尽最人努力抢救伤员,将伤亡事故控制到最小程序,损失 降到最小处理程序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对所有员工进行事故教育。六

11、、事故报告程序和事故的处理1、事故报告程序根据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的要求,建立安 全事故报告制度,申报程序如下:(1)、发生事故后,立即将所发生事故的情况,向公司调度和电 气化局北京动车段指挥部报告;汇报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事故经 过、初步原因、事态状况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2)、紧急事故处理结束后,项目部指定负责人在二十四小时内 写出事故调查报告。2、事故的处理、发生事故后,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开展调查与安抚工 作。、应急领导小组在事故发生 3日内,召开有关人员参加事故 分析会,找出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杜绝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

12、责任人的 责任进行认定,提出书面处理建议,报公司安委会批准。、事故处理完毕后,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及时写出事故报告。附:项目部主要应急抢险人员联系电话1金国童项目经理186XXXXXXXX2党工委书记186XXXXXXXX3副经理兼总工186XXXXXXXX4生产副经理186XXXXXXXX5副经理186XXXXXXXX6副总工186XXXXXXXX7办公室主任186XXXXXXXX8财务部长186XXXXXXXX9物资部长186XXXXXXXX10计划合同部长186XXXXXXXX11安质部长186XXXXXXXX12工程部长186XXXXXXXX13路基技术主管186XXXXXXXX14技术员186XXXXXXXX15试验主管186XXXXXXXX16安全员186XXXXXXXX17高架桥技术员186XXXXXXXX18高架桥施工员186XXXXXXXX19高架桥施工员186XXXXXX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