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教学活动为载体”开展信息科技教学的初探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7895291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项目教学活动为载体”开展信息科技教学的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以项目教学活动为载体”开展信息科技教学的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以项目教学活动为载体”开展信息科技教学的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以项目教学活动为载体”开展信息科技教学的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以项目教学活动为载体”开展信息科技教学的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项目教学活动为载体”开展信息科技教学的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项目教学活动为载体”开展信息科技教学的初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以项目教学活动为载体”开展信息科技教学的初探王蓓(上海市黄路学校 上海市惠南镇振欣路1号 201301)【摘要】在21世纪,掌握应用计算机是当前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备的能力素质。本文是以具体的实例中国的传统节日的项目活动为主线,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会探究;能使学生在分析与设计任务时与同伴协商、交流,从而学会表达;能使学生在资源提供时学会与他人共享;能使学生在完善作品时善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呈现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关键字】项目活动、载体一、 项目活动为载体的定义在信息科技学科中,所谓“项目活动为载体”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具有学习和研究

2、价值并且是真实的事物或事件进行深入了解、观察、处理、解决,从亲身经历中获得经验和收获的一种探究活动的学习方式。基于项目活动的主旨是学生在教师或者教材提供的项目主题中,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主题的探究、对项目的确定和制定的计划进行收集、整理、组织、发布,并通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对作品进行交流、评价及展示,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合作交流、独立见解、积极创新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 中国传统节日的实施过程1结合学生特点,确定项目的可行性。所谓“取材来自于生活”,为了避免学生的死记硬背操作序列的学习方法,改变学生依赖于教师教的模式。合理的项目设计是关键,因为很多学习目标是通过项目活动来完成

3、的,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方法与技能,提升了信息素养。一个设计平庸的项目活动很难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首先要根据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考虑项目是否可行?因此,要考虑项目的可行性,操作性,才能设计一个合理有效的项目任务。选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个主题是它除了能吸收前人的文化传统,又可以利用现代眼光进行大胆探索创新,这样学生的收获不仅在技能上学以致用、且可以摆脱教师显现学生在收集、整理、加工、组织、发布上的创新能力。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在技能方面(如文件夹的管理、演示文稿的制作、数据的处理)已有掌握,他们可以根据以往的素材借鉴其中的经验,以文稿的形式向世人展示我

4、们作为一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年轻一代,有义务重新认识传统节日,宣传传统节日,让传统节日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2根据学生状况,安排活动的可操作性。 对于一个完整的综合性的项目活动,学生在时间概念上比较模糊,为了让活动的开展能顺利进行,教师与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学生的认知、技能等)进行商讨,教师明确任务的安排见表格如下: 分组与主题确定1课时资料的收集、整理2课时作品的制作2课时作品汇演1课时项目活动的总结1课时3精心设计的项目的每个实施阶段的计划。(1)前期工作1、调查问卷 在项目活动实施前,首先通过“传统节日知多少”的调查问卷,利用网络环境实时回收数据来分析当前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以此也作为

5、确定节日的内容与庆祝形式的依据。2、整理项目主题 为了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有着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在实施活动前,引领学生通过(书籍及网络等途径)一起对我国的传统节日进行梳理,便于后面主题的选择。 (2) 活动探究 1 确定主题,科学分组以学生自主选择+教师调整进行分组: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他们选择的主题或项目也不尽相同,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此次活动中根据学生最熟悉的传统文化及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进行分组,每组人员控制在56人,在出现部分学生有情绪的状态时教师及时进行调节,确保形成合适有效的项目小组。在完成项目小组的分组后每个组确定组长人选、教师给予组长执行权,发挥组长的功能,引领小组

6、成员完成项目活动。以情境化的方式引入主题并确定主题:为了更好地探究主题,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室,在教室中布置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情境(如以往学生的作品等)同时在多媒体的教室中播放一些轻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在轻松地学习环境中我们作为一名中华民族的后人有着如此的深厚的文化渊源是多么的骄傲,以此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主动地去探究传统文化的活动。在组长的安排下,组员和组长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已知的信息内容共同商讨并确定所要介绍的主题活动。 2 分工合作,设计主题框架以“角色”扮演法接受任务:根据小组所选定的主题,小组成员讨论并列出要宣传该节日所需要做的各项工作,为体现学生的特长。教师为了鼓励学生能融入到这个活动

7、中,从学生转变为专家,分别为历史专家、文字专家、统计专家、活动专家、设计专家,让每位学生在游戏环节中各司其职,承担相应的任务。当每个学生都有了相应的任务后,具体操作上有出现空白状态?发挥小组的协作精神,大家对每个专家应承担的责任进行探讨,比如在历史专家中,引导学生在历史学科上我们所获取的信息是什么?除了人物之外,我们对于它的文化是否需要去探讨?这样的引导使学生能利用已知知识的体系去解决问题的提出,从而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发挥。学生除了在协作能力上共勉,同时在交往能力上呈现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 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设计:每个组的组员有了任务的后排后,需要实施设定一分任务计划,为了解决这一难

8、题,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我以他们组同伴的身份参与到项目小组中,与学生一起设计计划任务。首先:学习领会优秀作品。每幅优秀的作品呈现给我们不仅在于它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它的创作灵感,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优秀的作品中提炼它的框架,它的框架体系主要表达的是何思想。其次,模仿作品提炼关键字并设计框架。有了学习后,学生试着模仿其作品里的关键字并根据自己组的主题进行框架的设计。比如有个组是选择了春节作为活动主题,他们通过对一些优秀作品的摸索及探讨,设计出春节的主题为“喜洋洋”,想要表达春节的那种喜庆和愉悦,同时又把春节分成几块模块。如:春节的由来、习俗,特点等。 正如肖川教授所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场

9、”。在实施计划过程中,大家在遇到困惑可以教师利用暗示的方法提醒组员现在不是个人在进行活动,而是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及时向同组人员抛疑解答,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应及时到位,或利用广播教学系统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点播,对于学生在技能上出现的问题加以指点,对于学生出现的疑问设置巧妙的提问并诱发其积极的思维,(例如:在设计春节节日时,可以提问学生为何春节的版面需要用红色来设计?为何我们在过春节的时候要守岁?等疑问的问题)启发学生从而让学生进行创设性的思考。3 收集信息,资源共享 以找朋友的方式实现资源的归类:对于信息的获取途径我们常见的有查阅文献资料、书籍报刊、广播电视、请教教师等,但是当我们接触到网

10、络后,学生马上就会设想到最为便捷的可以通过网络搜集(文件、图片、音乐、视频、动画等)相关资料,此时教师采取找朋友的方法去认领物品,来引导学生对找到的素材进行文件的归类,养成学会整理的能力。 当我们把所有信息都收集完成后,需要我们完成的是内容的筛选和处理,在筛选时引导学生要遵循二个原则:1)创新时确保素材信息的科学性:为了体现内容创新,有的学生激发灵感把素材文字转换成数据的表达。比如有小组想要统计端午节的习俗习惯,但是数据庞大无法去取证。怎么办?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以班级的数据信息作为一手资料,统计自己班同学在端午节中对各习俗的了解情况。这样不仅体现素材信息的科学性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资料的采集可以

11、来源于身边。2)领会素材的精华并提炼素材的资源:引导学生首先要读懂素材的内容,挖掘素材中蕴藏的丰富资源,寻找素材中的关键字与你作品的理念,最后对素材中的精华进行提炼。 借助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我们面对多媒体的教室,最大的平台就是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为了保证人人都能看到我们收集到的信息,教师建立班级的公共邮箱,让每个组的活动专家把资源库信息上传到邮箱中,确保信息的畅通无阻。学生在网络上的技能得到很好的展示,也对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的能力有着更好的认识。4 制作作品,呈现成果求异发散、鼓励创新:制作作品是最能体现学生的创造力,为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首先,欣赏作品,激发想象。在已有作品中,与学生一

12、起探讨这些作品的成功之处,作品的亮点?让学生有个初步的印象,同时对整个作品的框架做到心中有底?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在制作时也是信心十足。其次,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不断激励学生的创作欲望。引导学生在进行作品的时候能建立“超越”技术的理念。例如:在对端午节的作品中,对于粽子大家都不陌生,学生也能从网上收集到各类粽子的图片,那如何让这些粽子更形象的展示在我们面前,引导利用多媒体技术(画图工具+音频效果)去设计一个粽子宝宝的形象,引用逆向思考,增加作品的创意。最后,鼓励学生在模仿中创新。在已有作品中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会潜移默化的记住一些作品的亮点,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关注细节,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来看世界,并

13、呈现在作品中。如在设计元宵节时,学生希望用视频拍摄整个包汤圆的手法,题材的挖掘就是来源于生活,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交往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关注能力。 当学生呈现出一幅幅作品后,在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笑脸。(三) 活动总结1作品汇报在汇报演示之前,需要跟学生达成一个协议,提出2个要求:1)学会倾听:倾听他人的话语是对他人的尊重,通过他人的阐述后就会理解他们的整个制作过程同时也会让演讲同学得到尊重。2)学会欣赏:用赏识地眼光去欣赏作品。这一次交流往往会看出全组学生地合作,有的学生为了获得小组的荣誉抓紧修改作品;有的学生像“评委”一样,用严厉的目光评价组内作品;有的学生为了能让其他小组认可本组

14、的作品,精心准备演说词; 提这2个要求是希望学生能够在关注自己的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对他人以宽松的心态去尊重别人,爱戴他人。学生对于演讲最为头疼的是无话可说,为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创新能力,首先创设情境,唤起“想说”的愿望。利用卡片提示的方式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在项目活动中培养反思,在项目结束时反思自问,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反思,在学习态度上反思自省。有了卡片的提醒学生的思路打开,从被动变为主动,如某个学生在总结时谈到整理项目活动主要做了些什么,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成功的经验。其次,激励的方式,激起“愿说”的愿望。预备年级的学生对教师的激励赏识有着很大的动力,为此对主动演讲的学生大大地奖赏后,后面的学

15、生参与性也大大提高,有了肯定后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学生的表达能力有着很大的改变。2 活动的总结通过这个活动让我对学生有了重新的认识,在活动实施环节中学生完全摆脱教师,他们喜欢围在一起畅所欲言,欢声笑语中提出异议,在异议中倾听他人的想法,然后在作品中呈现他们的灵感。可见,利用项目活动为载体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学习方式,它可以让学生更亲近于生活,在生活中利用已知的体系结构去解决我们所需要的难题,也从中体验到学习的经验和收获的快乐。三、 实践效果与思考(一) 效果1 项目活动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项目的活动不是仅对学生在知识上的简单复现,而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或创造出新颖独特的作品。在

16、整个活动中,学生围绕某个感兴趣的主题展开研究,需要他们去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知识,每个主题所包含的知识并不是唯一的、确定的,而是一种综合性的知识,所以学生尽可以运用自己的智力强项,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可以多角度的进行发散性、批判性的思考,同时又借助于信息技术,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作品,使他们能有效地利用工具完成自己的学习,从而进一步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 项目活动的学习给与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评价验证并得出结论几个环节中,不难看出学生在每个环节中都有助于发展学生能力。学生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研究,同时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在直线性思维上体现出他们的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