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案例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7889868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案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3 制 取 氧 气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制取氧气三种方法(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和加热氯酸钾制氧气)、过程、实验现象、原理、注意事项等。2知道催化剂的作用和性质。3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能用于鉴别反应的类型。(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演示实验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1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2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4催化剂的作用及其在催化过程中的质量守恒。5分解反应的概念。教学难点1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2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2、教学突破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实验现象与原因,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过程和原理。对于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教师可采用课堂直观演示的形式讲授。教师主要讲解反应的结果,而对于实验过程、装置、注意事项等则留给学生自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的分析、理解和掌握。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准备:1有关过氧化氢分解的多媒体课件。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所需的实验仪器、药品等。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引入新课。1回顾已学知识,走进新课堂。2讲授过氧化氢分解出氧气的实验。2讨论,分析,总结

3、。3讲解催化剂的作用与特点。3讨论,分析。4总结本课的内容。4总结,记录,思考。一、导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导设问: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都用到了氧气,大家有没有想过那些氧气是怎样得来的?1学生愕然,等待教师的进一步讲解。2导入新课: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们就会知道那些氧气是怎样得来的了。制取氧气有很多方法,有些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的制取,有些适合实验室小规模的制取。今天要我们学的就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板书:一、氧气的制取)2产生兴趣,进入课堂情境二、过氧化氢分解实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用多媒体放映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过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1观看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演示课件,并讨论分

4、析,回答:(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未加热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有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1)木条不能够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2)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正在加热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有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2)木条复燃了;说明有氧气放出了。(3)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加有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有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3)木条也复燃了;说明有氧气放出了。2提问:经过加热或加入二氧化锰后,都能够使过氧化氢产生出氧气来,这说明了什么?2回答:说明过氧化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分解产生氧气。3指出:实验证明过氧化氢在加热或常温下加入二氧化锰的情况下都可以分解成氧气与水。请大家写出这个反应

5、式。(板书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3写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水+氧气4继续放映多媒体课件,提问:4观看多媒体课件,思考回答:(1)在演示实验中,我们看到当加有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不再产生气泡(氧气)时,如果再加入一些过氧化氢溶液,会发生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1)重新加入过氧化氢后又有气泡产生,即又分解出了氧气;说明了二氧化锰还在起作用。(2)我们还可以看到只要试管中有二氧化锰,如果不断地向同一个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就会不断地产生氧气,这说明了什么?(2)说明了二氧化锰在实验中质量没有改变,好像永远都用不完。5小结:如果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用精密仪器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就会发现反应前后它的质量不变

6、,但它却可以使过氧化氢的分解顺利进行。我们把像二氧化锰这样的物质称作催化剂,请大家总结催化剂的概念及特点。5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总结出:(1)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2)特点: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但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却不改变。6补充讲述: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起催化作用,但是在其它的反应中就不一定起作用了,所以说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催化作用具有选择性。(板书:2催化剂)6认真听讲,作记录。7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7与教师一起总结,加强记忆。教学过程第2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引入新课。

7、1积极回顾所学,走进新课堂。2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分析和分解反应的概念。2讨论,分析,总结。3总结本课题的内容。3回顾,总结,记忆。一、导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导: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同样,制取氧气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呢?1回答:分解氯酸钾、分解高锰酸钾、分离液态空气等。2陈述:这节课我们来探究氯酸钾是怎样分解出氧气的。(板书: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2进入课堂情境。二、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讲述: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给学生演示实验。1观察演示

8、实验的过程和现象。2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并思考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实验的操作步骤,并引导学生的思维。2观看老师演示实验,积极思考。3指出:实验显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经过加热分解产生了氧气,同时还生成了氯化钾。请学生据此写出反应式。3写反应式:氯酸钾氯化钾+氧气。4引导:现在请大家观察这个反应式与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式有什么共同之处?4思考并回答:(1)这两个反应式都产生了氧气。(2)都是由一种物质经过反应后生成了多种物质。5强调分解反应的概念:像这样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5听讲,作记录。6让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回顾

9、刚才氯酸钾分解的演示实验,思考以下问题:6以小组为单位,积极探究,思考作答:(1)在实验前为何要检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验?(1)检查气密性是为了防止漏气,保证氧气的收集;检验时可以用手握住试管,观察水中是否有气泡产生。(2)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2)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3)试管的倾斜方向朝哪边?为什么?(3)试管倾斜方向是,放药品的一端较高,塞橡皮塞的一端较低;为了防止固体试剂受热后产生的水蒸气回流导致试管破裂。(4)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应注意些什么?为什么?(4)加热开始时应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这样可以防止由于受热不均造成试管破裂。(5)当导管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10、,为什么不能立即收集?(5)因为在反应开始前试管中已经有一部分空气,所以要将这些空气先排干净,这样才能收集到纯净的氧气。(6)停止加热后应注意什么?为什么?(6)停止加热后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移走酒精灯;这样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回试管而引起试管爆裂。7总结引导:其实,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体现出了很多实验操作技巧,以及实验注意事项。请大家课后再仔细分析这个实验,找一找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以及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7总结实验,作记录,准备课下仔细分析该实验。8总结本课题教学内容。8跟教师一起总结,温习所学。总结这个课题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种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并且通过分析实验总结出了催化剂与分解反

11、应的概念。此外,我们还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了许多实验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这些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来验证和体现的,所以,在课下同学们应多观察、多推敲实验的过程及原理。板书设计课题3 制取氧气1过氧化氢水+氧气2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性质不变3.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4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5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教学探讨与反思在本课题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实验的实际操作演示与多媒体课件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真实、客观地看到实验过程,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在讨论、分析实验时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反复观看实验过程。运用这种方式能够弥补传统授课中无法重复实验的缺点,在增强观赏性的同时又不失客观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