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找骆驼教学设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788772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找骆驼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找骆驼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找骆驼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找骆驼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找骆驼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找骆驼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找骆驼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找骆驼教学设计课题:找骆驼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生字,练习用因果句式造句。2、情感目标: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的道理。3、能力目标:(1)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教学重点: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2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教学难点:老人是如何知道商人走失的骆驼有这些特点的。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手段: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1、出示骆驼图片,说说你对骆驼的了解2、出示课题:16 找骆驼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遇到重要的词句勾一勾画一画,在小组里讨

2、论交流。、说说你初读后有哪些收获和疑惑?生自由回答。三、品读课文,理解课文。1、师:商人丢失了骆驼以后是什么样的心情?(着急)读读第一段,找一找通过那些词语能体会到商人很着急?(找了好多地方、赶上去)抓住时机,理解“赶上去”就是速度快的跑上去。2、师:商人这样着急,他会怎样向这位老人询问呢?(客气、有礼貌)从哪里可以看出商人很客气很有礼貌呢?(您)指名读商人的话:“老人家,您看见了一峰骆驼吗?”3、师:商人向老人询问骆驼的下落,在与老人谈话的过程中,商人的心里又有怎样的变化呢?(1)自己读1-9段的对话。(2)指名回答:商人的一系列变化是:很客气的问、感觉有点希望高兴、希望很大更开心、一点不差

3、非常开心、当老人说不知道时很生气(忿忿)从哪里还能感觉到商人忿忿(和老人说话不用“您”改为“你”了)(3)找同学和老师忽略提示语进行对话(4)同桌练习(5)指名同桌分角色读4、师:商人忿忿不平,老人是什么神态呢?(不紧不慢)老人在不紧不慢的说什么呢?指名读(一人读,其余同学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老人看见了路上的一些情况就判断出了骆驼的特征)()师:那老人都是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了呢?让学生自己读10段,边读边勾“老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指名汇报,名同学()师:谁能不看书照着老师黑板的提示再说说填一填,说一说。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因为老人又看见(),所以知道();因为老

4、人还看见(),所以知道()。()通过老人说的这番话,你感觉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细心观察、认真思考),5、师:在这位老人的指点下,结果怎么样?(商人找到了丢失的骆驼)6、师: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终于找到了丢失的骆驼。这是商人又会怎么想呢?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四、交流感受1.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生答,师补充板书:细心观察,认真思考。2.如果你是旁观者,你会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3.质疑:你还有什么问题?或者,你在课文中有什么发现?五、作业布置课后作业(二选一):熟读课文。帮商人写一则寻物启示,帮助他找回丢失的骆驼。【板书设计】找骆驼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看见 脚印右深左浅 左脚

5、有点跛又看见 路边左有蜜右有米 左驮蜜右驮米还看见 啃过的树叶留下 缺了一颗牙齿16找骆驼教学反思备课时我的想法主要有两个:一是上出略读课文的特点,即在教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领悟,弄懂课文的重点。二是尽可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指导,并设想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自己做好准备以应其需。从上课的效果来看,第一个想法是完全实现了的。而第二个想法则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问题一:为了突出重点、顺利地完成我的教学任务,我把理应是在默读思考后就进行的质疑问难放在了学完课文之后,这就使得课堂上出现了“学完课文之后还有学生不明白跛字的意思”的局面。如果先让学生质疑问难,我再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答疑解难进行指导,则这个情况就可以避免出现。问题二:我事先设想的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如“骆驼是四只脚,可是课文中只写了左脚有点跛,而没有写是左前脚还是左后脚”;还有“造成骆驼脚印深浅不同的原因不一定就是脚跛”等,学生都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一方面我引导不到位,另一方面我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的问题,应该事先提供一个铺垫,如提醒学生骆驼是四只脚等等,或许学生就能找出课文中令人疑惑的地方,这对他们领会课文主旨“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有所发现”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另外,朗读指导中如果加一个指名读,再大家评议,强调一下人物对话的语气,可能朗读效果会更好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