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的教学反思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7886191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分的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时分的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时分的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时分的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分的教学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百色市第一小学周红规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一年级初步认识整时的基础上学习的。二年级的小学生对时间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他们经常在生活中体验时间,运用时间。但是时间单位不象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可以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又由于时针、分针的运行情况不完全一致,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表示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表示1分钟等学生都不很理解。对小时、分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以前所学的满十进一,也会一时不习惯。因此,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间的进率,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节课学生学得

2、积极主动,兴趣浓厚,教学效果比较好。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教学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一、创设情境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我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新课前创设了情境导向(播放新闻联播),让学生说出播出的时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和兴趣,自然地引出课题。二、为学生提供思考、观察、发现、表达的机会在教学1时60分这一教学重点时,我遵循了小学生接受新知的特点,安排了先观察后操作,先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如何走,再动手拨指针,让时针和分针同时走,看看发现了什么。这样安排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为主要的

3、思维方式,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又根据二年级学生的思维往往喜欢借助于动作进行思维的特点,所以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这一过程中主动参与到新知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建立了:“时针走一大格,分针就走完一圈”的感知基础上,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获得:1时60分这一新知。三、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学习方式任何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所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吸取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领悟,去感受。这样,他们就能够把自己以有的经验与当前的学习

4、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产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对方法技能的切实掌握。在教时间的认识时,不经意的一分钟,怎样给学生头脑中刻上深刻的痕迹呢?这就要求我们精心设计一个良好的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去体悟。在这环节中,我让学生在一分钟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写字、读书、画画、写口算题等,让学生感受1分钟的长短。从而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1分钟我们干了这么多事情,只要抓住每一分钟,我们每天都会有很多收获。通过以上的教学,把学生的视觉的、听觉的、肢体的、书面的四种不同的学习方法有机的结合,动静相融,色彩与音乐交织。使学生在静静感悟1分钟有多长的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1.上课有点紧张,对学生的引导不够;2.对学生的放手不够,有点牵着学生走;3.最后一道练习题太难,是有关统筹安排时间,教师讲得不够详细。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加上其他老师的指教,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再接再厉,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