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881618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设计学生姓名: 学号: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 院: 赵俊海专 业: 指导教师: 2011年12 月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2011/2012 学年第 一 学期学 院:信息商务学院专 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 生 姓 名:学 号:课程设计题目: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设计起 迄 日 期:2011年12月19日 2011年12月30 日课程设计地点:校内指 导 教 师:赵俊梅 系主任:王明泉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1 年 12 月 19日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1设计目的:1. 了解并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具备初步的独立设计和仿真能力。2. 学习

2、Matlab仿真软件。2设计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条件、设计要求等): 设计一个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输入电压幅值为311V,频率为50HZ,晶闸管的触发角为60度,仿真电阻负载和阻感负载的情况。电阻为1,电感为0.01H.。3设计工作任务及工作量的要求包括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论文)、图纸、实物样品等:1设计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原理图;2建立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仿真模型。3. 利用Sumlink仿真软件对电路图进行仿真,并分析仿真结果。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4主要参考文献:1 宏乃刚,电力电子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 王兆安,电力电子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

3、0033 谢卫,电力电子与交流传动系统仿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 林飞,杜欣,电力电子应用技术的MATLAB仿真,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5设计成果形式及要求:1. 电路原理图2. sumlink的仿真模型及仿真波形3. 编写课程设计报告。6工作计划及进度:2011年 12月19日 12 月 22日 设计电路2012年12月23 日 12 月 26日 对电路进行multisim仿真2012年12月27 日 12 月 28日 编写课程设计报告2012年12月29 日 12月 30 日 答辩或成绩考核系主任审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目录任务书2第1章 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51.1课程

4、设计目的51.2课程设计的预备知识51.3 课程设计要求5第2章 课程设计方案的选择52.1整流电路62.2元器件的选择62.2.1晶闸管62.2.2 可关断晶闸管8第3章 主电路的设计83.1系统总设计框图93.2系统主体电路原理及说明93.3原理图的分析11第4章 辅助电路的设计114.1驱动电路的设计114.1.1触发电路124.2保护电路的设计134.2.1 主电路的过电压保护电路设计134.2.2主电路的过电流保护电路设计144.2.3电流上升率、电压上升率的抑制保护14第五章 元器件和电路参数计算155.1. 晶闸管的基本特性155.1.1静态特性155.1.2动态特性165.2晶

5、闸管基本参数175.2.1晶闸管的主要参数说明175.2.2晶闸管的选型195.2.3变压器的选取195.3性能指标分析:195.4元器件清单20第六章 电路仿真及结果分析20第七章 课程设计体会第1章 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1.1课程设计目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在教学及实验基础上,对课程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化和提高。因此,通过电力电子计术的课程设计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并设计出具有电压可调功能的直流电源系统的能力;2)较全面地巩固和应用本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初步掌整流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3)培养独立思考、独立收集资料、独立设计的能力;4)培养分析、总结及撰写

6、技术报告的能力。1.2课程设计的预备知识熟悉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电机学课程的相关知识。1.3 课程设计要求1、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的设计要求为: 负载为电阻负载,感性负载,L=0.01H,R=1欧姆.2、技术要求: 1)、电源电压:交流311V/50Hz2)、触发脚为60度。 按课程设计指导书提供的课题,根据基本要求及参数独立完成设计。第2章 课程设计方案的选择2.1整流电路 单相相控整流电路可分为单相半波、单相全波和单相桥式相控流电路,它们所连接的负载性质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特点。而负载性质又分为带电阻性负载、电阻-电感性负载和反电动势负载时的工作情况。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电阻-电感性负载)电路简图

7、如下:图2.1此电路对每个导电回路进行控制,与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相比,无须用续流二极管,也不会失控现象,负载形式多样,整流效果好,波形平稳,应用广泛。变压器二次绕组中,正负两个半周电流方向相反且波形对称,平均值为零,即直流分量为零,不存在变压器直流磁化问题,变压器的利用率也高。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具有输出电流脉动小,功率因数高,变压器二次电流为两个等大反向的半波,没有直流磁化问题,变压器利用率高的优点。 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其输出平均电压是半波整流电路2倍,在相同的负载下流过晶闸管的平均电流减小一半,且功率因数提高了一半。根据以上的分析,我选择的方案为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负载为电阻-电感性

8、负载)。2.2元器件的选择 2.2.1晶闸管晶管又称为晶体闸流管,可控硅整流(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SCR),开辟了电力电子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崭新时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被性能更好的全控型器件取代。能承受的电压和电流容量最高,工作可靠,以被广泛应用于相控整流、逆变、交流调压、直流变换等领域,成为功率低频(200Hz以下)装置中的主要器件。晶闸管往往专指晶闸管的一种基本类型-普通晶闸管。广义上讲,晶闸管还包括其许多类型的派生器件。 1)晶闸管的结构晶闸管是大功率器件,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因此必须安装散热器。引出阳极A、阴极K和门极(或称栅极)G

9、三个联接端。内部结构:四层三个结如图2.22)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图晶闸管由四层半导体(P1、N1、P2、N2)组成,形成三个结J1(P1N1)、J2(N1P2)、J3(P2N2),并分别从P1、P2、N2引入A、G、K三个电极,如图1.2(左)所示。由于具有扩散工艺,具有三结四层结构的普通晶闸管可以等效成如图2.3(右)所示的两个晶闸管T1(P1-N1-P2)和(N1-P2-N2)组成的等效电路。 图2.2晶闸管的外形、内部结构、电气图形符号和模块外形a)晶闸管外形 b)内部结构 c)电气图形符号 d)模块外形图2.3 晶闸管的内部结构和等效电路3)晶闸管的门极触发条件(1): 晶闸管承受反向电

10、压时,不论门极是否有触发电流,晶闸管都不会导通; (2):晶闸管承受正向电压时,仅在门极有触发电流的情况下晶闸管才能导通;(3):晶闸管一旦导通门极就失去控制作用;(4):要使晶闸管关断,只能使其电流小到零一下。晶闸管的驱动过程更多的是称为触发,产生注入门极的触发电流的电路称为门极触发电路。也正是由于能过门极只能控制其开通,不能控制其关断,晶闸管才被称为半控型器件。只有门极触发是最精确、迅速而可靠的控制手段。2.2.2 可关断晶闸管可关断晶闸管简称GTO1) 可关断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图1.3 GTO的结构、等效电路和图形符号GTO的导通机理与SCR是完全一样的。 GTO一旦导通之后,门极信号是可

11、以撤除的,在制作时采用特殊的工艺使管子导通后处于临界饱和,而不像普通晶闸管那样处于深饱和状态,这样可以用门极负脉冲电流破坏临界饱和状态使其关断。 GTO在关断机理上与SCR是不同的。门极加负脉冲即从门极抽出电流(即抽出饱和导通时储存的大量载流子),强烈正反馈使器件退出饱和而关断。晶闸管具有驱动简单第3章 主电路的设计3.1系统总设计框图系统原理方框图如3.1所示:保护电路负载电路整流电路驱动电路单相电源输出 图3.1系统原理方框图 3.2系统主体电路原理及说明 带电阻负载的电路图及波形图 带电感负载的电路图及波形图 假设 ,工作于稳定状态,负载电流连续,近似为一平直的直线。(1) 工作原理 在

12、电源电压正半周期间,VT1、VT4承受正向电压,若在时触发,VT1、VT2导通,电流经VT1、负载、VT4和T二次侧形成回路,但由于大电感的存在,过零变负时,电感上的感应电动势使VT1、VT4继续导通,直到VT3、VT2被触发导通时,VT1、VT4承受反相电压而截止。输出电压的波形出现了负值部分。在电源电压负半周期间,晶闸管VT3、VT2承受正向电压,在时触发,VT3、VT4导通,VT1、VT2受反相电压截止,负载电流从VT1、VT4中换流至VT3、VT2中在时,电压过零,VT3、VT2因电感中的感应电动势一直导通,直到下个周期VT1、VT4导通时,VT3、VT2因加反向电压才截止。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当时,负载电流才连续,当时,负载电流不连续,而且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均接近零,因此这种电路控制角的移相范围是。(1) 输出电压平均值和输出电流平均值 (3-2-1) (3-2-2)(2)晶闸管的电流平均值和有效值 (3-2-3) (3-2-4)(3)输出电流有效值I和变压器二次电流有效值 (3-2-5) (4)晶闸管所承受的最大正向电压和反向电压均为 3.3原理图的分析该电路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为电源,过电保护电路,整流电路和触发电路构成。输入的信号经变压器变压后通过过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