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学院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情况研究报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7873493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巢湖学院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情况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巢湖学院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情况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巢湖学院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情况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巢湖学院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情况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巢湖学院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情况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巢湖学院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情况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巢湖学院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情况研究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情况研究论文关键词:*学院;职业价值观;对策 论文摘要: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对自身价值的定位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加剧探索评价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集相关调查数据对*学院在校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展实证分析和深入探讨,在此根底上,就如何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如何做好本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作一些对策性的分析。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也是人们对各种人生需要的重视程度的反映。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其价值观已经趋于成熟,同时,选择职业、走人社会对大学生来说是人生的

2、一个大的转折点,因此,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研究当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次调查旨在对*学院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状况进展抽样调查,希望通过了解在校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现状,为针对性地开展我院的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实现顺利就业、成功就业作一些对策上的研究 1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问卷共设置四个模块的二十个问题,调查中随机抽取了*学院312名在校大学生,涵盖学院所有专业。其中,男生136人,女生176人;理工类100人,人文类%人,管理类%人,艺体类20人。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12份,

3、回收问卷312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306份。调查问卷由笔者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内容主要就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价值观念、职业方向与理想等问题进展如实选择。问卷回收后,采用pc-EDIT软件进展数据录人,通过Stata10.0软件对数据进展分析处理。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2.1.1择业观呈现多元化趋势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求稳怕变、重视“铁饭碗的传统就业观念遭到冲击。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及大学生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我校大学生的择业动机也呈多元化趋势。在我们对“选择职业时,您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的调查中,15.69%选择“和自己专业

4、吻合,29.08%选择“职业的收人高,选择“企业文化及工作气氛好占29.74%,另外36.93%选择“企业开展潜力大,选择“自我价值的实现为49.02%。可见,学生在择业时考虑的因素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同样,如表一1所示,学生对择业单位性质的选择也具有多元性。 通过以上两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我校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多样化趋势: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职业价值观,追求或展示自己兴趣、特长的职业价值观,追求收人与财富的职业价值观,“稳定压倒一切的职业价值观,追求自由、独立的职业价值观等。 2.1.2职业“开展意识增强 通过对学生职业目标的调查,近60%的学生希望成为领导者、管理者或者是获得独立自主的工作

5、皿表一,由此可见我院大学生已经能用开展的理性思维来对待自己的职业前景,他们更加注重工作的独立自主性,重视个人管理才能的提升。 此外,从图一1中可以看出调查中有43%的学生会视情况更换第一个工作单位,大局部学生已经不再局限于寻找一份固定的工作,而是倾向于向外界寻求更多更好的开展时机,这种选择反映出大学生已经具备从开展的视角理性对待职业选择。当代大学生的职业“开展意识,既反映了市场机制下人才的“职业流动性增强,同时也表达了大学生对实现自我价值和职业预期的不懈追求。 2.1.3自主意识的增强 在对“职业价值的认识和“择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这两个问题进展调查时,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学生强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6、,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在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超过80%的学生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寻找工作,在问及毕业后的择业意向时,有37.2%的大学生选择了“自己创业。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求职主动性、自主择业和创业的意识在明显增强,依靠社会网络(家人、亲友、政府、学.校)支持就业的传统观念开场淡化。 2.1.4职业理想有前瞻性,突破“铁饭碗思维 面对着剧烈的市场竞争,大学生普遍感到就业压力大,工作不好找,有的甚至刚毕业就失业,然而这种局面并没有束缚大学生寻求赋有挑战性职业的理想。在问及“您想进什么性质的单位工作时,有40%的学生有意向去外企或民营企业工作,

7、希望进国家机关的仅占20%。可见,出生于90年前后的当代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拼搏意思,勇于创新,敢于直面挑战,希望在剧烈的竞争环境中创造机遇,实现自我价值,“铁饭碗对这代大学生并没有太强的吸引力。调查中263名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或“企业开展潜力大,这一数字也证明了学生更希望选择有升值潜力职业的愿望。 大学生择业时不仅仅注重个人的开展,更加强调时机的均等性和竞争的公平性,看重职业的开展空间。当今社会竞争日趋剧烈,职业的不稳定性也在增加,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也促使大学生择业心理有了相应的改变,职业理想有前瞻性,注重未来的价值实现。 2.2存在问题

8、2.2.1职业认知不明晰,缺乏系统而长远的职业规划 在择业认知上,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导致对择业缺乏正确的认知,对职业的了解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脱离社会实际,导致择业时的矛盾心理等。主体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往往以他对职业的认知和经历为前提,也就是说,学生对职业的认知也就是对价值客体职业的性质和特征的认知。一般可以包括学生选择所学专业的原因、对所学专业今后从事何种职业的了解程度和对所学专业对口职业的从业资格的了解程度等相关的问题。调查中有50.33%的学生偶尔会关注一下本专业的就业前景,6.21%的学生从来不关注这一问题。表一3反映的是学生对可能从事职业开展趋势,行业背景的了解情况

9、,数据很清楚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缺乏系统长远的职业规划。 2.2.2缺乏“专业兴趣,能力认识狭隘 在我们所调查的306个样本中,在“你对所学专业兴趣如何这一问题上,仅有9.15%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特别感兴趣,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占65.03%。这一组数据明了地告诉我们,绝大局部的大学生并不看好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这可能也是很多大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太关注的一个原因。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合理规划,这不能不算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本次调查也暴露出大学生过分看重社交能力和应用性技能,却无视专业能力积累的问题(见图一2,图一3)。当今社会是一个注重能力的社会,能

10、力不仅包括社交能力和应用性技能,专业技能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专业能力在社会开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过分地强调“社交能力而不重视专业能力的具备,这种狭隘的能力开展观,已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树立*合理的职业理想的一个障碍。 2.2.3职业价值取向功利化,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得到广泛的认同 职业评价标准的务实性,在价值追求上,个人化特征非常明显:重视个人价值而无视社会价值;在职业追求上,受利益驱动的影响,局部大学生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远大的职业理想,大学生就业观念不断更新,但功利色彩凸显许多大学生希望在职业实践活动中,到达自我物质利益、权利地位、成才愿望等需求的满足,具有较强的利己性和功

11、利化色彩。 职业价值取向功利化受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少大学生在择业时明显表现出实用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特征。调查中,大学生在答复“您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问题时,89名大学生选择了“收人高,在5个备选因素中位列第三。在回收的306份有效问卷中,有193名大学生表示今后就业的首选地点是“经济兴旺地区,占总数的63.7% ; 90人选择在“本地就业(29.4% ) ;只有23人有去“西部地区(7.52% )就业的意向。这反映出大学生怕吃苦,奉献意识欠缺,对大都市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极度向往,过分追求物质层面的东西,在职业价值取向上有着强烈的求利、求名、贪图安逸、不愿去基层和艰辛地区等不良心理。

12、 2.2.4期望值往往偏高,择业观念不够理性化 自我价值意识的增强同时,一些大学生求职择业时过分高估自己,表现为要求工作地点在大城市或兴旺地区、单位的层次要高、工作待遇要好,就业取向停滞于高端人才市场,职业期望值过高。调查中50%的大学生理想的月收人为3000元以上,4.58%和45.52%的学生把理想的月收人定位在1000-1500元和2000-3000元。在经济开展相对滞后的中部地区,对月收人的这种定位有明显偏高的倾向。63.7%大学生首选在大城市或经济兴旺地区的外企就业,这种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就包含了一些不够理性的成分。 2.3不同层次的差异性 2.3.1性别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针对女大学

13、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怕竞争,怕担就业风险的畏难心理,与女生相比,男生对自己的要求要更高一些。通过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就业取向上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如对就业地区的考虑、就业单位性质的要求、理想收人数额确实定、自主创业的比例、就业方式的选择等都有区别(见表4)。 2.3.2专业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专业对就业价值观影响的表现有以下几点: 首先,文、理科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及兴趣存在显著差异。调查发现与文科学生相比理工类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兴趣较低,40%的理工类学生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而只有15.2%的人文类学生、22.3%管理类学生、10%的艺体类学生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 其次,理工

14、类和艺体类学生对收人的要求要明显高于人文和管理类学生。共有67.5%的理工艺体类学生和38.2%的人文管理类学生将理想月收人定位在3000元以上,与此形成比照的是29.1%的理工艺体类学生和55.9%的人文管理类学生将理想月收人定位在2000-3000元。 第三,管理类学生对未来就业前景的担忧程度高于其他三类专业。39.3%的管理类学生认为未来的就业前景不太乐观。 最后,专业对就业价值观的影响还表达在对职业目标和工作单位性质的选择上。34%的理工类学生职业目标是成为“领导者或管理者,38%的人文类学生和41%的管理类学生把“获得独立自主的工作作为职业目标,55%的艺体类学生将职业目标界定为“获

15、得平安感和稳定感。此外,理工类和管理类学生更倾向于在外企工作,而人文类学生希望进国家机关的较多,艺体类学生对工作单位的性质要求较平均,没有特别集中的区域。 2.3.3家庭背景的影响 父母的工作单位和职业对毕业生择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孩子对职业世界的了解首先源于自己的父母,父母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也会不知不觉将与自己职业有关的信息灌输给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父母职业状况不同的毕业生,职业价值观自然会有所不同。 人学前长期居住地对职业价值观会有一定的影响,毕业生家庭出身和性别对择业的影响是显著的。本研究结果说明:来自城市的学生中有69.2%的人希望工作在大城市,61.1%的农村学生做出了跟城市生源同样的选择,将大城市作为理想的就业地区,是城乡两个社区学生的共同愿意。但在“本地就业和到“西部地区就业的选择上却表达了明显的地域差异:11.2%的城市学生和6%的农村学生有去“西部地区就业的意向;23.5%的城市学生和31.9%的农村学生选择留在“本地就业。另外,21.3%的城市学生和26.9%的农村学生希望成为“领导或者管理者,41.6%的城市学生和30.6%的农村学生将“获得独立自主的工作作为职业目标。从数据上看,农村学生似乎比城市学生更希望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