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提纲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7871700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提纲(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区域地理复习提纲一、地图1、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如符号、文字、颜色等),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肯定的比例缩小后,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2、地图的类型 地形图、行政图、交通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气候图、人口图、历史地图、卫星影像等等。3. 地图的作用:旅行、航海、军事、工程建设、学习等4、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方向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5、 推断方向常用的三种方法指向标定法在有方向标的地方地图上,指北的方向标指示北方(看箭头指的方向)。一般定向法一般的地图的方向就

2、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推断。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向南北方向,纬线指向东西方向。 (站在北极,四周都是南;站在南极,四周都是北。)6、 比例尺的计算 已知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求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X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 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7、 比例尺的表示形式8、比例尺的大小大比例尺: 大于或等于1:100000小比例尺: 小于或等于1:1000000中间的称为中比例尺.9、比例尺大小与范围、表示内容详略关系a、当图幅大小相同时b、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具体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

3、越小,内容越简略10、比例尺的缩放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_原比例尺n; 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原比例尺缩小1/n ,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缩放后图幅面积的改变: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11、 比例尺大小与地形坡度、风力大小的关系(1)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2)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3)若等高(压)

4、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或等压线)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差)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二.等高线1.与等高线相关的几个概念(1)示坡线:在等高线图上假如画着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叫示坡线,它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2) 几条特别的等高线与地貌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袤平坦 平原地形;5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和缓 丘陵地形;5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特别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高原地形3、 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问题的计算相对高度=肯定高度之差即H相=H甲-H乙 有关悬崖的高度计算悬崖顶部和底部肯定高度(海拔)的计算:

5、假设重叠于某悬崖处的等高线中,最大值为y,最小值为x,等高距为h。则:x-h底部肯定高度(海拔)xy顶部肯定高度(海拔)y+h悬崖处相对高度的计算:假设重叠于某悬崖处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h。则:(n1)h相对高度(n+1)h 推断坡度大小:同幅图: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不同幅图:可依据 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其次讲 相识地球地球和经纬网一、 地球的大小和形态大小 赤道半径: 6378 千米极半径: 6357 千米均半径: 6371 千米赤道周长: 4万 千米地球的形态: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旋转椭球体。二、 经线和纬线、经度与纬度特别纬线 0: 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

6、0: 低中纬度分界线。 60: 中学纬度分界线;长度为赤道的一半。 90: 南北极点。 2326: 回来线,热带和温带分界线,有无太阳直射现象的分界线。 6634:极圈,温带和寒带分界线,有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分界线。特别经线0: 东西经分界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 东西经分界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20W: 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160E: 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 三、经纬网的意义(1)确定地理坐标 确定与书写地理坐标 ( 纬度N/S,经度W/E )计算某地点关于地心的对称点的地理坐标(2) 据经纬网推断方向东西南北位于同一纬线或经线

7、上两点方位的确定A、位于同一纬线上两地推断东西方向两比较地点同在东经两比较地点同在西经两比较地点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当经度差小于或大于180时)B、位于同一经线上两地推断南北方向:依据纬度的分布规律既不在同一经线上,又不在同一纬线上两点方位的确定(3) 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及推断范围大小 1.任何一条经线上,纬度间隔1的弧长约是111 km。2.赤道上,跨经度1的弧长约是111 km;任一纬线(纬度为)上,跨经度1的弧长约是(111cos)km。3.跨经(纬)度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所表示的范围越小。(4)两地间最近航线的问题若两地间的经度差等于180a、两地同在北半球或南半球b、两地位于

8、不同半球若两地间的经度差不等于180a、 若E位于F的东方从E到F的最短距离为先向西北,再向西南b、若G位于H的西方从G到H的最短距离为先向东北,再向东南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与公转一、 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自西向东2、地球自转的具体分析地球的自转轴简称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旁边 从不同的方向看地球自转 a、 从北极上空看: b、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周期: 23小时56分4秒为一恒星日地球自转速度 :15度/小时3、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南、北极点无角速度,其余各地角速度都相等.线速度随纬度的上升而递减;纬度60度的地方的线速度约是赤

9、道的一半二、 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2、地球公转的具体分析1、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2、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 1恒星年3、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速度 角速度:近日点快,远日点慢,平均每日向东推动约1。线速度 :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平均约30S三、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地球的运动主要是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叠加运动。地球是倾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面。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面。四、 黄赤交角概念:黄道面和赤道面的交角。由于地球自转倾斜的角度是不变的(肯定时期内)所以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即黄赤交角也是不变的(肯定时期内)。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为2326。五、

10、 太阳直射点的改变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自北纬2326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南纬2326即南回来线。从冬至日到其次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自南纬2326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北纬2326即北回来线。六、 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概念: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来线之间作周期性的来回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1回来年。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使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的安排具有回来年改变。七、 昼夜交替由太阳直射点引入平行的太阳光线照耀地球,半个地球被照耀到半个地球照耀不到分为昼半球、夜半球。1、 晨昏线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

11、线 八、 地方时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产生缘由: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时刻便产生了差异 ,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地方时的计算1)已知某一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公式: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小时/15)=所求地方时(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侧为“+”,西侧为“”)经度差:以0经线为准,同侧两地经度差为“”,不同侧为“+”已知某一地的经度,求另一地的经度公式:已知经度15/小时两地地方时差数(小时)=某地经度九、 时区和区时时区基准(起点)-本初子午线每个时区的范围及东十二区、西十二区的范围标准经线:每一个时区的中心经线由地球自转角速度15/小时,把全球划分为2

12、4个时区东西十二区合二为一,为一个时区区时(标准时)定义:每一个时区,以每一个时区的中心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运用的时间十、 有关时区和区时的计算每一个时区中心经线(标准经线)确定的方法标准经线的经度 = 时区数150(东时区为东经,西时区为西经)每一个时区的范围确定的方法(中心经线的经度数-7.50 , 中心经线的经度数+7.50)已知某地的经度,求所属时区: 时区数=经度150=商+余数 (若余数7.5,则商数即为所求时区数;若余数7.5,则所求时区数为商数再加1;若余数等于7.5,则该点在时区界限上) 时区差的计算 两地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时区差=二者相减;两地一在东时区,另一在西

13、时区,时区差=二者相加。(应以中时区为基准,如以东西12区为基准,时区差=24二者之和)求区时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东加西减)十一、 时区与区时的关系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随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东、西十二区的区时钟表时间相同,但东十二区的日期比西十二区早一天。十二、 日界线1、 概念:国际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作为地球上“今日”和“昨天”的分界线,叫作“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2、 特点:A、两侧日期要变更B、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度经线重合C、实际应用中,日界线还有一条,即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3、日界线

14、大致与180度经线一样。 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应减一天 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应加一天4、 自然日界线(0时经线)0点所在的经线为自然日界线,向东越过该经线,日期加一天,为新的一天;向西越过该经线,日期减一天,为旧的一天。0时经线的特点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个小时;当0时经线落在东经度时,S新S旧当0时经线落在西经度时,S新S旧当0时经线落在0经度时,S新=S旧当0时经线落在180经度时,全球同一天十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上,物体水平运动没有偏向;随速度和纬度增大而加大偏转;十四、 昼夜长短纬度改变规律:(北半球)(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2) 昼夜长短的改变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 直射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