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部分项施工技术交底记录分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7869821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部分项施工技术交底记录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分部分项施工技术交底记录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分部分项施工技术交底记录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分部分项施工技术交底记录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分部分项施工技术交底记录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部分项施工技术交底记录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部分项施工技术交底记录分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转 换 层 )分部分项施工技术交底记录渝建竣-28工程名称彭水. 江岸国际工程目施工单位重庆市泰诚建设有限公司分部分项名称转换层结构施工班组交底部位1#、2#、3#楼转换层计划完成日期交底日期1、质量标准及执行规程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2001)、 2、操作要点及技术措施:1、转换层结构设计概况1.1 本工程1#楼的转换层设在标高20.400m ;2#、3#楼转换层设在标高0.000处。结构为梁承式,转换层大梁截面相对较大,钢筋较密集,其中框支梁最大截面尺寸为8002800;转换层梁钢筋均采用HRB400E三级钢筋。1.2 转换层大梁钢筋比较密集,部份梁下部为三排

2、纵向钢筋,梁纵筋必须采用机械连接,1.3 1#楼转换层板厚200mm,配筋CRB550 9130双层双向通布置;2#楼、3#楼转换层填充区现浇板厚度为180配筋均为双层双向12200,塔楼板厚200mm。2、转换层施工的质量管理要点由于转换层施工难度较大,对模板的安装、支撑体系、钢筋绑扎以及砼的浇筑要求都很高。施工中若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支撑系统失稳、模板变形、钢筋错位、混凝土漏浆、爆摸等问题。3 转换层结构施工准备3.1 认真阅读转换层结构施工图,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并对照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规则和构造详图图集,对不明确或存在疑问的地方以图纸绘审的形式经设计明确,确

3、定各节点、各部位的结构作法。3.2 转换层梁底保护层垫块可根据不同梁宽自制钢筋砼垫块,断面为梁宽-10,厚度25mm,用C30细石砼,中间加一根6.5或8盘元,梁下部双层或多层钢筋,用25短钢筋作垫铁,保护层垫块和垫铁间距1000mm。3.3 准备2-3台高压水枪,用于养护和施工中砼降温用水,并做好蓄水池。4、钢筋工程4.1 钢筋原材料进场后先检验合格后使用,钢筋接头试件在钢筋验收前2天提供试件送检。4.2钢筋的接头:同一构件相同的规格相同直径的钢筋必须贯通连接,严禁单跨断开锚入墙柱内,直径16mm以上的钢筋必须采用机械连接,16以下钢筋采用单面搭接焊接头,梁上部钢筋接头跨中1/3处以外,下部

4、在支座处1/3以内接头,接头的百分率50%。板下部钢筋在梁内锚固,短跨钢筋置于下排,长跨置于上排,板上部钢筋在跨中搭接,搭接采用双面焊,CRB550钢筋接头采用绑扎搭接。凡采用机械连接钢筋的未端必须平整,有马蹄口或绕曲者必须二次打磨,接头接好后,套筒两端外露丝不得超过1.5丝,4.3钢筋的锚固:本工程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砼强度C55,钢筋锚固长度30d,转换层结构梁中,KZL、KZCL梁均框支梁,框支主次梁相交处,在框支次梁两侧附加6组箍筋。框支梁下部钢筋在边支座不得直锚,必须伸至柱边缘另加15d弯锚,KL和L梁可采用直锚。锚固长度均为30d,KZL和KZCL梁上部钢筋伸入梁底另加一个锚固长度

5、。4.4框支柱纵向钢筋伸出柱边缘一个锚固长度,部份也可伸入上层剪力墙中,能通则通,KZ柱柱顶纵向钢筋可在柱内弯锚,或锚入梁板中。锚固长度12d。上部墙柱钢筋锚入梁内一个锚固长度,边缘构件纵向钢筋伸入梁内1.2laE,上层墙柱插筋必须确保墙柱的有效宽度,对上部墙柱钢筋除要求定位准确外,在砼施工中必须有足够的人护筋和反复核正。梁上下部钢筋不得跳扎,间距、排距必须均匀,上部钢筋可考虑振动棒的插入位置预留。5、模板工程由于转换层的混凝土浇筑量大和钢筋用量大,造成模板系统的支承系统所承受的荷载特别大,每平方米约3.5t。这就要求转换层模板系统必须有个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故此,转换层结构施工时,模板

6、系统应充分做好施工准备,同时要确保转换层以下有三层结构支撑体系未拆除。6. 转换层支撑系统的搭设6.1 立杆搭设:双排立杆(沿梁两侧各一排)沿梁长方向搭设,立杆纵横(沿梁长方向)间距300500mm,截面较大梁为保证支撑系统稳定,立杆纵向间距取300mm,其它次要部位取500mm,立杆下部必须有通长木板。6.2 水平杆搭设:水平小横杆垂直于梁长方向搭设,最上一层水平小横杆置于梁底模板下,直接承担梁的荷载,下层各水平杆步距1500mm,水平扫地杆距地坪150300mm;横杆和扫地杆必须纵横贯面设置。 6.3整个转换层主、次梁和板的支撑架要形成一个整体(系统),为保证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应在每根主梁

7、(及部分次梁)两侧的两排立杆上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剪刀撑的斜杆与支撑架杆件之间至少应有3道连接,每跨不少于2道水平剪刀撑。6.4 为防止扣件向下滑动,引起支撑系统竖向失稳,在梁底小横杆与梁两侧立杆连接相交处,梁底立杆及梁两侧立杆的上下杆件搭接处应分别设置双扣件预防滑动。6.5 为确保转换层大梁不下挠,除按上述要求搭设支撑体系外,另外在大梁相交密集处中部采用160工字钢支撑转换层大梁,支撑下部设钢板顶板。7 模板安装7.1 梁侧模板的安装,为使梁的两模板横平竖直,在浇筑混凝土后,不会因承受过大的混凝土侧压力而变形,确保梁的截面尺寸和表面平整,可采取以下措施:7.2 采用12对拉螺栓,其长度为梁截面

8、宽度加450mm,两端适当位置钻孔。拼装模板时,将其嵌入两模板钻好的眼处,再用螺母固定。对拉螺杆水平方向每600mm设置一道,竖直方向每300mm设置一道,以承受浇筑混凝土的侧压力。7.3 模板外侧应用10050mm方木夹住梁的模板,每根小横杆上设置一付扣件,并用水平背杆将这些夹具横向连通。7.4 梁、板支撑的部分横向杆的端部应顶住梁的两侧模板,并与支撑体系连接。7.5 为确保混凝土不漏浆,应采用双面胶条对拼缝处进行嵌缝。7.6 当梁、板的跨度4000mm时,梁、板底模应按跨度的23起拱且不小于2CM。7.7 板模板的安装:板模板采用183091518mm的木工板。在钢管支撑架顶部水平杆平铺1

9、0050mm的木枋,间隙距150mm;安装模板后,用钉子将模板与木枋固定。拼缝采用宽2mm的用双面胶带封闭,以确保板缝处不漏浆。7.8 柱模板安装:框支柱、框架柱的截面尺寸较大,在柱模加固上应采取可行的加固方案,保证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垂直平整控制在5mm以内。柱模板采用木模板,柱箍采用48钢管,采取单块就位组拼的方法,其支设方法如下:根据柱模板线,底部(5080mm)设置定位筋,先将柱筋第一节四面模板就位拼好,为防止跑浆,在柱角拼缝处设双面不干胶条。校整调好对角线,并用柱箍固定,底部留设清扫口。以第一节模板为基准,用同样的方法拼第二节模板,直到全高。为保证柱平整度,在柱夹板外面,设

10、加固立杆10050mm方木。其间距200mm。柱箍间距:柱截面800mm,其间距500mm,柱截面800mm,其间距600mm。凡是柱截面600mm,在中间加设12的对拉螺杆,其间距同柱箍。第一道柱箍离底部距离不大于200mm。为保证模板体系的整体性,柱箍48钢管和支撑体系,应不少于三道拉结,其位置在柱的底、中、上部。7.9 各柱箍加固同时,对拉螺杆也要用“蝴蝶”型扣件紧牢,并吊线保证模板的垂直度符合要求,在同一轴线,同一位置的柱应拉通线控制模板的尺寸。为保证柱模板的强度,在浇捣混凝土时,不要一次性灌到位,在混凝土初凝前分段分次浇灌。为防止柱的底部跑浆,在浇灌前12小时需用1:2的水泥砂浆堵严

11、、塞实。8、混凝土工程由于转换层混凝土浇筑量大,且需连续浇筑,加之梁内钢筋密集,为控制砼收缩裂缝,转换层梁板混凝土采用微缩膨胀砼,为补偿砼硬化过程中干缩产生的拉应力,每立方米砼掺入1Kg改性杜拉纤维并加入水泥用量9%的“ZY” 膨胀剂拌成补偿收缩砼,以控制裂缝产生,因此砼振捣难度相对大。容易造成混凝土不密实,甚至造成蜂窝、孔洞、露筋等质量问题。故此,转换层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是转换层施工的重点。8.1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8.1.1 浇筑砼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根据结构特点及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分层浇筑也有利于砼水化热的蒸发,上下层间

12、歇不得超过一个小时。8.1.2 根据浇筑混凝土量的大小,连续作业要求,将操作工人分成二班,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实行10小时轮换工作,人停但混凝土连续浇筑不停。收料工、机操工、指挥工、设备维修工等每班必须到位,保证混凝土浇筑正常进行。支撑架、模板、钢筋等必须派专人进行护架、护模、护筋工作。8.1.3 防雨措施:为预防砼浇筑时下雨,在砼浇筑前与气象部门联络,将砼浇筑时三天内天气情况了解好,并每天听取天气预报。砼浇筑前,准备彩条布和薄膜,一遇到下雨,立即将浇筑的砼用彩条布覆盖,以防雨淋。8.1.4 砼养护措施:转换层大梁砼浇筑后,其梁侧面模板不随即进行拆除,将模板作为砼保温层,减少热量散失,从

13、而保证砼的核心湿度与表面湿度大大减小。保温养护7天后,再拆除大梁侧面模板。在梁侧面模板不拆除的条件下,上面先覆盖一层草袋,浇水充分湿润后,作为保湿层,其上部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作为保温层,主要起减少热量散失的作用,再在塑料薄膜上覆盖一层草袋,更好地起到保温保湿的良好效果。保温保湿层覆盖后,随时保持塑料薄膜下部草袋湿润,浇水时,将上部草袋及中间的塑料薄膜接头处打开后,待充分浇水湿润后再盖好。对侧面模板采用随时浇水养护的降温措施,在砼浇筑边施工边向梁柱模板浇水。主要参加人员: 项目技术负责人:交底人:交底接收人: 年 月 日注:记录内容可另附页。重庆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监制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14、 模板 )分部分项施工技术交底记录渝建竣-28工程名称彭水. 江岸国际工程目施工单位重庆市泰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分部分项名称模板制作安装分项施工班组模板组交底部位基础及主体计划完成日期2014-10-30交底日期1、质量标准及执行规程规范: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操作要点及技术措施:(1)、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件的形状、尺寸及其轴线位置和标高的准确性, 轴线位移和底模上表面标高允许偏差5mm,截面内部尺寸不大于4mm且不小于5mm; 层高5m时重直度允许偏差不大于6mm, 层高5m时,重直度偏差不大于8mm;相邻两板面高低差3mm, 表面平整度5mm。(2)、模板与支

15、撑均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及整体的稳定性。模板支架扫地杆离地150300mm且纵横设置;标准层立杆间距800mm、转换层立杆间距500mm, 转换层主次梁相交处或上部结构自重较大部位, 应有特殊加强措施, 建议采用工字钢直接支撑梁底模;车库立杆间距600mm。大横杆间距1.8m, 转换层大横杆间距1.5m。剪刀撑每跨纵横方向不少于两道, 转换层必须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3)、跨度大于4m的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1/1000-3/1000。(4)、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5)、模板拼缝不应漏浆并涂刷隔离剂,梁板模板安装好后, 将模板内杂物清扫干净, 墙柱模板在一侧留150高清扫口, 在砼在浇灌前进行二次冲洗,同时将所有模板浇水湿润。(6)、梁侧模板应在砼的强度能保持其表面棱及棱角在拆模时不致损坏时,方准拆除模板。底模及支架拆除时的砼强度应符合下列要求;梁板砼强度必须达到80%,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