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北京十一学校参观考察学习材料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785640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赴北京十一学校参观考察学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赴北京十一学校参观考察学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赴北京十一学校参观考察学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赴北京十一学校参观考察学习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赴北京十一学校参观考察学习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赴北京十一学校参观考察学习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赴北京十一学校参观考察学习材料(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赴北京十一学校参观考察学习材料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教育部新春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市十一学校教改经验2月27日上午,一场特殊的教育部新春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市十一学校举行。据主持会议的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介绍,把新闻发布会现场搬到一所中学,而且专门为了推荐这所学校的改革经验,这是近年来没有过的。据介绍,北京市十一学校自2009年开始转型性变革的实践,探索了分层教学、走班选课、取消行政班、设立学科教室、实施导师制、学生自主管理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介绍说,该校以提供选择性的课程为起点,从价值选择到教学组织形式、从课程结构到管理制度、从教学方式方法到学校组织文化等进行全方位转变,努力构

2、建新型育人模式,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在这场特殊的新闻发布会上,近40家媒体的记者以及教育专家学者孙云晓、熊丙奇、汪明等人一起,在学生的一对一带领下领略了改革给这所学校带来的变化。一名学生告诉记者,“这次接待活动属于综合实践课程,自愿报名,有学分”。据介绍,十一学校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构建了一套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目前该校共开设了265门学科课程、30门综合实践课程、75门职业考察课程。此外,还有272个社团和60个学生管理岗位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高二学生蔡立德告诉记者:“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课,每个人的课表都不一样。”例如,他的数学、物理都选择难

3、度最高的层次,同时还选择了大学先修课程。而同样高二年级的学生刘毅伦则希望多参加各种活动,只选择了对应高考难度的课程。此外,每个学生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过羽毛球、乒乓球、戏剧、烹饪、模型设计与制作等多种体育、艺术、技术类课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指出:“十一学校用一种学校形态的改变,给予学生发展的空间。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表明,最重要、最稳定的内在动力是认知需要,而最可怕的需要是竞争需要,是超过别人、压倒别人的需要。十一学校尊重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主体,解放了学生的束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记者注意到,十一学校的教室没有班级标志,每间教室都独具特色,有的摆满花鸟鱼虫,有的陈列着各

4、种物理仪器。该校生物教师王爱丽解释说,走班选课后,学校把班级教室改为学科教室,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室里办公,并要在教室中融入学科资源和特色。目前,十一学校不再有班级的概念,班主任也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由导师、咨询师、教育顾问等构成的全员育人环境和学生自主管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十一学校的改革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减少了行政的管理权,触及了教育改革的核心”。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指出,十一学校作为国家办学体制和高中特色发展改革试点单位,着力深化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国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和宝贵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宣传和推

5、广。附件2:追寻教育的本质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改革纪实(上篇)校长李希贵说:当我们走过一片森林,只会感叹森林的壮观,却对每棵树的情况语焉不详。就如同我们过去只关注学校办得好,但对每名学生发展得好不好缺乏关注。但是,校园不比森林,我们没有权力通过竞争去实现优胜劣汰,而是要发现每棵树独特的生存需求和生存价值。当全国大部分中学生每天在题海中埋头苦读,为提高分数而殚精竭虑时,有一所学校的学生,自己开办广告公司、组建投资银行,甚至还可以用盈余设立奖学金。当全国大部分中学生每天在同一间教室上课,拿着全班一样的课表时,有一所学校的学生,课间穿梭在没有班级和班主任的校园,奔向自己所选课程的教室。当全国大部

6、分中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每一分钟都被他人安排好时,有一所学校的学生,不仅能够选择学什么,还能选择什么时候学、在哪里学、跟谁一起学、以什么方式学。这是一所全新形态的学校。不久前,教育部在这所中学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北京十一学校实施5年的“创新育人模式改革”首次公之于众,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为什么是十一学校?它究竟有何不同?自主选课会不会影响目前的中考和高考?取消班级会不会让师生无所适从?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急于找到答案,一拨拨前来采访的记者也希望揭开谜底。在森林中发现那棵不一样的树“我还想跟您谈谈数学、语文免修的事。”刚到十一学校,记者就碰上了这样一幕。高二学生郑子豪来找年级主任王春易,声称自己要拿出更

7、多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明年报考一所知名艺术院校的导演系。出乎记者意料,郑子豪得到的答复是“我们支持你的选择”。王春易告诉记者:“这不是拍脑袋的决定,我们已经讨论了半年,数学、语文教师会为他制定专门的学习方案,学校还在影视中心给他安排了专业教室和指导教师。”这样的学生在十一学校绝非个例。可以说,这里的每名学生都有一个“私人定制”的未来。谈起改革初衷,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得很形象:“当我们走过一片森林,只会感叹森林的壮观,却对每棵树的情况语焉不详。就如同我们过去只关注学校办得好,但对每名学生发展得好不好缺乏关注。”“但是,校园不比森林,我们没有权力通过竞争去实现优胜劣汰,而是要发现每棵树独特的生存

8、需求和生存价值。”这位在中学教师、班主任、教导主任、校长、县市教育局长等多个岗位历练了大半辈子的教育人,决心让“创造适合每名学生的教育”成为现实。再加上十一学校一脉相承的以学生为本的改革文化,以及老校长李金初为学校打下的良好基础,都让他对把这个理想变为现实充满信心。从2009年开始,十一学校开始对现有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进行整合,通过分层、分类设计,开发出近300门学科课程供学生选择。在这里,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课程采取分层设计,语文、英语、历史等人文学科采取分类设计。在这里,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的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门课程,开发出了数据库、移动互联应用、电子技术、机器人、电脑平

9、面设计、影视技术、机械技术、汽车造型设计、服装设计与制作、厨艺等15个模块课程。在这里,体育课变成了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网球、游泳、艺术体操、击剑、滑雪、龙舟等22个模块。在这里,艺术类课程开发为中国画、油画、书法、动漫、声乐、戏剧等24个模块,仅戏剧课就有音乐剧歌舞青春、京剧三岔口、话剧雷雨等12个剧目的不同选择。除此之外,学校还设计了综合课程和特需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更有意思的是,所有课程,学生都可以自主选择。当同类学校的学生每天埋头题海,为分数而无暇他顾的时候,十一学校的学生前所未有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开始关照自己的梦想和未来。希望将来做导演的郑子豪将精力放在

10、了影视编导与制作课上。在老师樊勃的指导下,这个过去大家眼中“意见多、主意大”的刺头学生,在光影世界中汲取成长的养分,还成了全校学生微电影大赛的主办人。秦雨菲是517生物学科教室的“主人”,大年初二她还在教室里接生了一窝小兔子。虽然文科生只需要选修生物I,但身为文科生的秦雨菲,选择的却是最高难度的生物III课程,还打算向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发起挑战。“你高考又不考,何必浪费时间?”面对家人的不解,秦雨菲回答:“因为我喜欢,谁规定文科生不能学生物了?”正是因为学校将选课的权利交给了学生,秦雨菲这个文科生才有接触生物学科前沿的可能,让她一下子被生命的奥秘所深深吸引。至于未来,“兴许会诞生一门生物与人文

11、的交叉学科呢。”2013届学生黄婧怡,本是一名学习成绩优异、性格偏内向的女生,正是选修了戏剧课雷雨,并在剧中扮演了女主角繁漪,让她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这名一直以为自己没有艺术细胞的学生说:“这已经不是一门选修课,或许是一场命中注定的经历我也知道了,有那样一个灵魂,是为镁光灯而存在的。”课程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是“跑道”。十一学校课程研究院院长秦建云说,开设不同的课程,就是为了给学生开辟成长所需要的不同“跑道”。“过去,我们的学生就像一节节车厢,在升学、分数的单一跑道上被动前行;现在,学生装上了发动机,变成了动车,在不同的跑道上奔驰。”十一学校采取的是一种大课程观,时时处处都有课程。学校除了有

12、通常意义上的课程之外,还开发了“思方”、“行圆”、“志远”、“意诚”等许多“非典型”课程。打扫卫生、参加社团、看电影、听讲座、接待外宾都成为了有评价、有学分的课程。十一学校甚至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课程。上学期,高二学生刘毅伦创建“校服文化中心”,和一家知名服装公司合作,把学校单一的校服变为近50种款式,深受同学欢迎。前不久,刘毅伦和他的中心被评为自主实践课程“精品项目”。十一学校提供如此丰富、可选择的课程,着眼点并不止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是在不断选择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兴趣、才能和需求,将学习与自己的人生方向联系在一起。只有从内到外的充分了解,才能谈得上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学

13、生才能走出“被因材施教”的尴尬境地。课程改革,触及的是这场育人模式改革的核心。在校园中寻找自由呼吸的空间学生自主选课后,同一个班里的学生课程安排千差万别,固定的班级授课制已无法容纳变化了的课程。于是,学校索性将所有教室改造成学科教室,任课教师常驻教室,学生走班上课。走班上课后,行政班和班主任消失了,学校呈现出另一种生态。高一学生王立婷告诉记者:“过去,我们3年待在一间教室里,只认识自己班里的40多名同学,有事就找班主任,学校里大多数同学、老师、教室跟我都没什么关系。而现在,我一个学期就和200名同学一起上过课,我的朋友里既有初中生,也有高中生,不同的事情可以向不同的老师求助。”当了20多年班主

14、任的历史教师李亮,在取消行政班后找一名学生谈话,用了整整一个下午时间,使出浑身解数,还是没有效果,只好约定下次再谈。“过去做班主任时,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再难对付的学生,最多15分钟结束战斗。现在看来,那时的教育是不真实的。”而真实的教育一旦还原,教师的管理权威立刻受到了挑战。年级主任于振丽也经历过丢面子的事情。她曾想约谈一名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学生,这名男生反问道:“谈什么?”“谈你的学习,我觉得我得关注你。”“回头再说吧。”男生漫不经心地回绝了。面对这样的回绝,于振丽不能强制,只能等待,因为十一学校规定,未经学生同意,教师擅自占用学生时间属于“违法”。“如果强制,学生心里积怨,更不会真正从心里

15、服你。”等待基于耐心,基于师生间隔膜的消失,基于彼此成为朋友。当师生成为了朋友,就无话不谈了。曾有一男一女两名学生主动“约谈”一名教思想政治的教师。“我们互相有好感,但怕影响学习,想问问老师该怎么办”。甚至有学生直接发短信给校长,袒露自己暗恋女生的心迹。取消班主任、实行全员育人,这些看似因走班选课而不得不改的地方,实际上是改革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为,因材施教也好,个别差异也好,首先需要教育者走进学生的内心,而平等的师生关系才是一切真实教育的起点。为此,十一学校不惜刻意制造一些“看得见的平等”。十一学校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拆掉了所有教室里的讲台。“这意味着,教师只能站在学生中间,平等的对话交流成

16、为常态。”语文教师闫存林如此解读。每年6月的“泼水节”,学校会在操场上晒好几大箱水,师生抄起水枪、水盆、水桶一起上阵,每个人都被泼成落汤鸡,教师和学生难分彼此,玩得不亦乐乎。每年最后一天的“狂欢节”,校长必须按学生的意愿进行装扮。他已被学生安排扮演的角色就有“加勒比海盗船长”、“邓布利多校长”和“变形金刚大黄蜂”。居于平等状态下的学生,深知这样的氛围来之不易。一名女生对记者说:“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为了我们,老师牺牲了很多。”在无拘无束中发现最好的自己“我不是标准定义下的好学生。在学习上,我只是个成绩浮动在平均分上下的学生,甚至考过班里的倒数第二,没有任何值得偷偷自豪的资本。但在这个崇尚个性的校园里,我照样可以活得很精彩。”高二学生徐子晗说。如果你知道他有多么丰富的社会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