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解密19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7853434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解密19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解密19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解密19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解密19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解密19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解密19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解密19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答案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频考点解密19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标全国卷北京卷山东卷天津卷江苏卷2018年2017年14,用典,5分16,写作手法,3分14(3),艺术手法,3分11,表达效果,5分2016年9,铺垫,6分16,听觉+视觉,3分14(1),修辞,4分14(2),表现手法,3分10,选材效果,5分浙江卷20,点染手法,6分20,叙述+对比,6分22,叙事特色,4分【调研1】(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送王昌龄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注】莲

2、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答案】“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手法的把握。考生首先要明确何为“点染手法”,再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诗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接下来详细地描写了景物,把暮景层层铺开,渲染了幽淡惆怅,烘托了离别之情。诗歌最后“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

3、不舍。【调研2】(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

4、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答案】BD【调研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注】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

5、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屠苏:药酒名。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答案】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不同点:“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比如“和煦的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写新年的第一天,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全家老小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的热闹场景,抒发了作者的自信和愉快之情。【调研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南邻萧寺丞夜访别梅

6、尧臣忆昨偶相亲,相亲如旧友。虽言我巷殊,正住君家后。壁里射灯光,篱根分井口。来邀食有鱼,屡过贫无酒。明日定徂征,聊兹酌升斗。宵长莫惜醉,路远空回首。诗歌在描写诗人与萧寺丞日常交往的情景时主要使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使用了对比手法。萧寺丞有时邀请诗人到家里做客,有酒有肉,热情款待;但萧寺丞到诗人家做客时,诗人则常常因为家贫没有酒肴招待。诗人通过对比,描写二人的日常交往,为下文描写诗人用“升斗”之酒招待朋友做铺垫,以此表达二人的深情厚谊。【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此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哪些诗句描写了诗人与萧寺丞日常交往的情景,二是描写这些情景时使用了什么

7、手法。诗歌的七、八句描写了二人之间的日常交往,从诗人到萧寺丞家“食有鱼”和萧寺丞到诗人家“贫无酒”可知,此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表明两人的家境不同。误区警示1知识储备不足,分辨不清各种技巧,答非所问。2只有概括没有分析。解答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类题目,除了要答出具体的表达技巧,还要联系诗歌内容具体分析。如【调研4】,答出了对比手法后,还要分析将什么和什么进行了对比。技法点拨1把握诗歌内容。通过理解题目意思、分析诗歌类别(如咏物诗、送别诗、田园诗、怀古诗、闺怨诗等)、联系作者处境等,理解诗歌内容。如【调研4】,抓住题目中的“夜访别”三个字可初步把握诗歌内容。2明确各种方法技巧及其表达效果,回答有条理性

8、。古代诗歌中常考的表达技巧主要有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答题时一定要先明确使用的是哪种技巧,然后再阐述诗歌运用这种技巧的具体表现,并指出其表达效果,比如刻画了什么、突出了什么等。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别房太尉墓杜甫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注】房太尉:房琯,玄宗幸蜀时拜相,为人比较正直。至德二载,为肃宗所贬。杜甫曾毅然上疏力谏,结果得罪肃宗,几遭刑戮。谢傅:指晋代谢安。他在面对符坚率百万大军征讨时,还在与谢玄下围棋,从容击退了敌兵。徐君:典出说苑:春秋时吴季札聘晋,路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

9、徐君已死,遂解剑挂在坟树上而去。意即早已心许。诗歌的尾联是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临江仙梅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本词除了运用设问的手法外,还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送樊侍御使丹阳便觐岑参卧病穷巷晚,忽惊骢马来。知君京口去,借问几时回。驿舫江风引,乡书海雁催。慈亲应倍喜,爱子在霜台。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的妙处。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蝶恋花离情李清照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

10、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注】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全词以“愁”字贯穿始终,请说说这首词的构思脉络。5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春怨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两首诗均以“春怨”为题,但诗中都没有“怨”字,请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怨情”的。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小题。送友人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结合诗歌内容

11、,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行香子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飚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这首词写景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例并赏析。1尾联以景结情或寓情于景。尾联描绘出幽静肃穆的景象。只看见林花纷纷落下,只听见莺啼送客之声。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引人联想:林花飘落似珠泪纷纷,莺啼送客似哀鸣阵阵。渲染出凄凉孤独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哀伤。2拟人。“玉瘦檀轻无限恨”“浓香吹尽有谁知”两句中的“恨”“有谁知”均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梅花人

12、的心态。借物抒情。本词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并以梅花的口吻表达自己的闺怨之情。衬托。用杏花的“肥”衬托梅花的“瘦”,视觉形象鲜明。【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根据题干可知,答题的关键词是“表现手法”和“分析”,因此,答题时首先点明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具体分析表达效果。3本联采用拟人的手法,说“江风”牵引着“驿舫”前行,“海雁”催促着诗人早寄家书,使“风”“海雁”人格化,颇有情味;又使用了借物抒怀或借景抒情的手法,借高大华美的“驿舫”、浩荡怡人的“江风”以及殷勤传书的“海雁”抒情达意,含蓄委婉而又形象生动;表现了诗人希望友人一帆风顺早日抵达的美好祝愿,也隐约传达出对友人奉命出使、衣锦还乡、

13、显亲扬名的羡慕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根据诗句内容,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诗人借景抒情来抒发对友人的祝愿。句中的“引”和“催”赋予景物人的感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回答此题,要确定好艺术手法,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并写出使用这种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4首先由春景落笔,引出愁情;接着通过几个典型的生活细节,多侧面刻画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愁情;最后直抒愁情,并在剪弄灯花的动作中结束全词。5金诗借事抒情:女主人公将枝头的黄莺赶走,因为它的啼叫声惊醒了自己的美梦,使她没能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相会,诗歌在对一个生活细节的记叙中,寄寓了一份闺“怨”。刘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诗中借落日、空庭、满地落花等景物表现主人公孤独、落寞的心情。一个女子置身于这样凄凉孤寂的环境中,注定要以泪洗面,充满愁怨。【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金诗中,黄莺的啼叫声惊醒了女主人公思念丈夫的美梦,于是将其从枝头赶走,可以看出是借事抒情;刘诗,由落日、空庭、满地落花等景物可以得出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考生要先准确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