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846512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几点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几点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几点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医学院第五届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论文关于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几点思考周大江 傅骏蕃(广东医学院学工部,广东湛江 524023)摘 要:大学生毕业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使毕业生就业工作市场化程度愈来愈高,毕业生就业拥有了自主择业的权利,这无疑是社会的进步。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近年来在毕业生中存在严重的利己主任、自由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倾向,择业当前忽视自身条件、忽视国家和社会需要,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应当成为我们学生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关键词;就业 教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就业体系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也一直在探索中。九十年代初国家出台的中国教育改革方案和发展纲

2、要就开始了大学生毕业生后从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这种制度向自主择业制度的改革,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毕业生就业制度日趋完善,形成了目前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业机制。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使毕业生拥有了择业自主权。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通过平等竞争,找到理想的职业,走上有利于自我发展的道路。我校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举办了四届就业“供需见面会”,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得力、各方配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用人单位、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调动了在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学改革。但从几年的实践情况看,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比如,有些毕业生由于对自身情况认识不足,

3、对社会实际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求职择业的心理准备不足,择业目标定位失当,就业期望值过高,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普遍存在。五六十年代毕业生的口号是“到农村去、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而今日不少毕业生叫出的口号是“到国外去,到大城市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由此看出大学生择业意愿与国家要求、现实需要存在较大的差距,使他们在择业求职的“双向选择”活动中陷入“误区”,不能如愿,或遇到挫折,导致心理失衡,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迷惘,行为上的举棋不定或反复无常这些都是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赋予学生就业的自主权,学生职业生涯有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但只强调个人求职的

4、自由性,忽视社会和国家的需要,缺少个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的就业观是不正确的。因此,加强学生的就业教育,把这项工作作为学校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帮助学生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我们当前学生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和社会需求的关系,确立正确的人生信念,主动将自己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将个人建功立业的志向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理想联系起来,自觉地主动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和行业去就业、创业,把个人的聪明才智融入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的洪流之中。要帮助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体制、与大众化高等教育

5、相适应的职业观、择业观。当前高校学生就业教育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一、 大学生就业教育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大学生就业教育要提高到政治高度学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就业工作本身,要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渗透到就业指导工作中去,要对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进行理想教育、国情教育、服从国家需要艰苦奋斗教育,落实到择业标准、求职道德和成长道路等方面去。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功利观和择业意识,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艰苦创业的思想,把握正确的择业取向和择业标准;教育学生要从个人实际情况出发,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社会需求结合起来,避免和纠正在择业求职问题

6、上的短期行为,抵制眼前功利的诱惑,哪里需要去那里,哪里可以发挥才智去那里,树立“不求高工资,唯求好发展”的观念。就业思想教育还要从就业教育向毕业生终身职业发展教育转变,在帮助同学们顺利迈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为开创美好事业打下坚实基础的时候,还要帮他们树立终身职业观念和为社会服务的观念。(二)大学生就业教育要有针对性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特别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政策教育,讲清当前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和原则,使其成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指南;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同学客观自我评价,树立良好的心态,避免理想主义而引发的期望值过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毕业生克服求职择业中出现的焦虑、幻想、自卑、懦弱等心理障碍;对

7、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要有针对性地消除其的“品牌劣势”思想,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育他们正视现实,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和竞争力;要对毕业生普遍关注的问题给予准确的解答,要结合毕业生思想上的种种模糊认识和疑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要讲清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以及当前的实施办法,鼓励毕业生积极参与“双选”活动;要讲清当前我国毕业生就业形势和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讲清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市场情况以及在“双选”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使毕业生在进行择业活动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消除毕业生在择业求职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等。(三)大学生就业教育要采取多种教育方法对大学生的就业教育,

8、除了进行集中教育外,可组织专题座谈、讲座或就业招聘模拟活动,也可举办就业信息发布会或就业咨询会,面对面地回答毕业生提出的问题,还可以召开不同类型的报告会,如邀请工作上卓有成效的校友返校,向在校生或毕业生介绍他们在科研、生产和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和成长过程;邀请企业领导者或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来校,给毕业生介绍用人单位情况以及他们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组织本校一些治学严谨、成绩突出的中老年教师与毕业生座谈成才之路,充分发挥他们的毕业教育和指导中的作用;要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讨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辩论,提高认识。这些生动具体的教育活动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四)大学生就业教育注意实践性在加强对职业思想

9、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同时,对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特别要注重实践性。应当积极引导在校学生主动接触社会,让他们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去了解社会(诸如各种教学实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还可以引导在校学生参加本校或社会上举办的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会、人才交流会等,通过参与,让他们亲自了解一下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身临其境地体会一下就业市场的竞争场面,感受当前的就业压力,激发他们奋发学习,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还可以运用本校往届的一些毕业生在求职择业实践中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对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教育,使广大学生增强在择业和学习中的信心,调整自己的择业期望值和择业取向。二、大学

10、生就业教育应贯穿于在校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并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向专业教育渗透,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拓展。以往对在校大学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职业知识教育,他们的职业基本知识、职业意识比较淡薄,毕业时就出现了各种思想上的迷茫和困惑。但在我国当前的就业体制下,求学和求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学生入学后普遍关心将来的就业问题。因此,对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决不能只放在毕业阶段。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正确择业观念的树立,应该从他们入学开始,直到毕业,贯穿于在校教育的全过程。学校应当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计划、分层次地安排就业教育内容,确定就业教育的重点和职业观念,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奋发

11、成长的自觉性。就一般教育工作程序来说,大体可作如下考虑:对一年级大学生,为帮助他们顺利实现由中学到大学生活转变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针对他们所关心的毕业后问题,进行国家有关毕业就业方针和改革趋势、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基本素质的要求等方面的就业思想教育,使他们初步建立和培养职业意识,正确树立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对二年级学生,要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定向指导,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培养职业理想,包括应有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特长的培养;对三年级学生,要系统地进行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以及成才观念教育,如我们医学院对学生进行医疗职业道德的培养;对四、五年级的学生则着重进行当年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手续教育,提

12、供就业信息、就业咨询等服务,进行择业心理教育,讲授求职择业技巧,进行转变角色、岗位成才教育等。高等教育是按照专业门类来培养学生适应职业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通过实施规定的教学计划和其他教育活动使学生具备某种职业需要的专业特长,以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一般来说,大学生在校所受的专业教育直接制约着其职业的适应范围。在新生入学后不但要进行就业知识的教育,还要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其发展趋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实施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就业意识,特别是在传授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活动中,专业课教师应进

13、行具体、生动地反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特长,学校还应当根据现代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专业改造和课程建设,打好专业理论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增强学生应变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要把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与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向专业教育领域渗透,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更具体,才能有效地调动其专业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现代职业对人才的全面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有专业技术能力,又要有诸如组织管理能力,口头、文字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适应社会能力,自主自助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具有合理结构理论知识、有适应社会需要的实践能力、有社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4、除了专业教育外,还要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并使之贯穿和渗透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可多通过“第二课堂”、各种社会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勤工助学、心理咨询活动来培养教育。这些教育活动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就业教育,涉及到社会学、教育学、人才学、市场学和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和实践,并涉及到学生的求职技能问题,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对于直接从事求职择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又涉及到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成才观问题。要做好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为我们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需要高校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参考文献1 大学生就业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1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