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与数理金融学论争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7845339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为金融学与数理金融学论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行为金融学与数理金融学论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行为金融学与数理金融学论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行为金融学与数理金融学论争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行为金融学与数理金融学论争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为金融学与数理金融学论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为金融学与数理金融学论争(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为金融学与数理金融学论争行为金融学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领域,其视角越来越为广泛。尽管还未成为金融学理论的主流,但越来越多的金 融学家正在投身于这一 研究 领域。De Bondt和 Thaler(1985),Statman(1995) 、 BernstEin(1996)、 以 及 Shiller(2000)等行为金融学家在不遗余力地为之呐喊。他们认为,行为金融学将当前金融学主流数理金融学取而代之的时代 已经来临。真的这样吗?我们还是先对行为金融学与数理 金融学分歧的焦点做出归纳与评价,再做定论。在没有定论以前,我们不妨仍把数理金融学称为主流金融学。一、争论的起点:红利之谜1.红利之谜一一主流金融

2、学的死穴”?亍为金融学家们很早就声称从与分红相关的一些现象的研究中找到了当前 主流金融学的 死穴” (Shefrin and Statman 1984)1973年至1974年能源危机期间,纽约城市电力公司 (Consolidated Edison Company,CEC)准备取消红利支付。在 1974年该公司的股东大会上,许多中小股东为此闹事,甚至有 人扬言要对公司董事会成员采取暴力举动。显然,这一事件是主流金融学所无法解释的。Shefrin和Statman(1984)尖锐地提 出:按照主流金融学的分析 框架,CEC的股东只会对能源危机对公司股价的影响 敏感,而绝不会为公司暂停支付红利的决定如

3、此激动。因为在主流金融学的框架下,投资者遵循米 勒(Miller)和莫迪利安尼(Modigliani)套利定价理论。他们知道, 在不考虑税收与交易费用的情况下,一美元的红利和一美元的资本利得并没有什么差异,他们随时可以通过卖出股票自 制红利”而在收入税率高于资本利得税率的现实世界,减少股利支付会使股东的境况更好。那么为什么这么多股份公司 还要发放红利呢?CEC的股东为什么会对公司停止支付红利 做出如此激进的反映呢?然而,米勒(Millerl986)却将这些攻击蔑视为天大的玩笑”。的确,在20世纪80年代行为金融学形成的初期,其理论 体系远未完善,各种 软肋”和 硬伤”成为主流金融学攻击的 靶子

4、。很少有人意识到其日后会对金融学理论产生深远的影 响。2行为金融与红利之谜。行为金融学独特的分析框架很好地解释了红利之谜。Shefrin和Statman基于Kahneman和Tversky(1979)的期望理论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分析框架。期望 理论认为,投资者习惯于在潜意识中将其资产组合放入不同 的意识账户(mental accounts)。一些账户的资产是用来养老的,一些账户的资产可以偶尔赌一把 ,一些账户的资产是用来接 受高等教育的,还有一些账户的资产是为度假准备的,如此等等。马柯维兹试图说服投资者考虑不同意识账户之间的协 方差而将其看成一个投资组合,但投资者似乎并不买账。他们 仍然习惯于将

5、资产划分为应对资产价格下跌的意识账户(持有现金和债券)和应对资产价格上涨的意识账户(持有股票、 期权以及其它未定权益)。而投资者对这两类账户的风险偏好 特性是马柯维兹协方差的所不能解释的(前者表现为极度的风险厌恶,而后者表现为极度的风险偏好)。CEC股票价格的下降属于资本意识账户的损失,而停止支付红利则是红利意 识账户的损失。两个账户中同等数额的美元对投资者而言并 不相同。BAPM中证券的预期收益决定于其行为贝塔(behavioralbetas),即正切均方差效应(tangent mean-variance-efficient)资产组合的贝塔。因为噪声交易者对证券价格的影响,正切均方差效应资产

6、组合并非市场组合(market portfolio)。比如,噪声交易者倾向于高估成长型股票的价格,相应的,市场组合中成长型股票的比例也就偏高。为了纠正这种偏差,正切均方差效应资产组合较之市场组合要人为调高成熟型股票的比例。标准贝塔和行为贝塔的估计是一个难点。在CAPM中,我们都知道市场组合的构成原理但却找不到精确构造市场 组合的方法,因此在 计算 标准贝塔时只好用股票指数代替 市场组合。行为贝塔的计算就更加困难。因为正切均方差效应资产组合随时都在变化 ,这个月还在起重要作用的行为因 素下个月可能变得微乎其微,我们很难找到它的有效的替代 物。当然,这些问题决不能阻止金融学家们对资产定价模型的追求

7、。CAPM也好,BAPM也好,究其根本,所有资产定价模 型都是 经济 学中供求均衡基本思想的一个翻版。供求曲线 既决定于理性趋利特性(如对产品成本、替代物价格的分析),也决定于消费者的价值感受(如口味等)。在CAPM中,供求仅 仅决定于理性趋利特性下的标准贝塔,在三因子APT中,供求 决定于公司规模(size)、B/M以及市场组合本身,但对公司规 模和BM的判断是具有理性趋利特性的客观标准呢,还是反映了投资者的价值感受特性呢 ?Fama和French(1992)持前一 种观点,Brennan、Chordia 和 Subrahmanyam(1992)则持后一种 观点。BAPM 涵盖了包括理性趋利

8、特性和价值感受特性的诸 多因素。比如钦佩(admirafion)这种价值感受特性。财富 杂志每年都对职业经理人和投资分析家最钦佩的公司做一 次调查。Shefrin和Statman(1995)发现,回答者明显偏爱其钦 佩的公司的股票,而且这种偏爱已经明显地超越了预期回报 (理性)的解释能力。在股票市场上 人们对成长股的追捧同样 超越了理性。事实证明,价值感受特性和理性趋利特性一样应当成为决定预期收益的参数2.行为金融组合理论(Behavioral Portfolio The ory)与马柯维兹资产组合理论。金融机构在实践中所使用的资产 组合和主流金融学中马柯维兹均方差组合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F

9、isher和Statman(1997)发现共同基金为一些投资者采取了较高比例股票的投资组合,对另一些投资者却采取了较高比例债券的投资组合,这显然有悖于主流金融学中的两基金 分离定理(two-fund separation)。因为两基金分离定理证明所 有有效组合都能够表示为一个股票与债券具有固定比例的 风险组合和不同数量的无风险证券的组合。Shefrin和Statman(1999)提出了行为金融组合理论来替代马柯维兹的均方差组合理论。均方差组合投资者将资产组 合看成一个整体,他们在构建资产组合时只考虑不同证券之 间的协方差,并且他们都是对风险的态度不变的风险厌恶者。行为金融组合者则具有金字塔型层

10、状结构的资产组合。资产 组合金字塔的每一层都对应着投资者特定的投资目的和风 险特性(方差)。一些资金投资于最底层防止变得不名一文,一些资金则被投资于更高层次用来争取变得更富有。行为金融组合理论较之均方差组合理论较好的和目前十分流行的在险价值 (value-at-risk,V AR)构筑资产组合的 方 法达到理论与实践上的一致性,但仍有许多具体问题有待 进一步突破。比如,如何将各种理性趋利特性和价值感受特性进行定性、定量的区分与描述,如何具体构筑层状组合结构每 一层的资产组合,等等。(18) Shefrin, Hersh, and Meir Statman. 1984.“ ExplainingI

11、nvestor Preference for Cash Dividends. Jo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 13, no. 2: 253 - 282.(19) - , 1994.“ Behavioral Capital Asset Pricing Theory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vol. 29, no. 3 (September): 323 - 9.(20) - , 1995.“ Making Sense of Beta, Size, and Bookto -Market.

12、 ”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vol. 21, no. 2(June): 26-34.(21) Shiller, Robert, 1990.“ Speculative Prices and PopularModels. ” Journal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ol. 4, no. 2 (Spring): 55-65.(22) Statman, Meir. 1995,“Behavioral Finance versusStandard Finance. ” In Behavioral Finance and Decisio

13、n Theory in Investment Management. Edited by Arnold S. Wood. Charlottesville, V A: AIMR.(23) Statman, Meir, and Steven Thorley. 1999.“ Overconfidence,Disposition and Trading Volume. ”Working paper. Santa Clara University.(24) Thaler, R., and H, Shefrin. 1981.“An EconomicTheory of Self - Control.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89, (April) :392 - 410.(25) Thaler,R.,1999,“The End of Behavioral Finance.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 Nov/Dec 1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