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核心知识题型(探究能力)1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7842257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8-11核心知识题型(探究能力)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08-11核心知识题型(探究能力)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08-11核心知识题型(探究能力)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08-11核心知识题型(探究能力)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08-11核心知识题型(探究能力)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8-11核心知识题型(探究能力)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11核心知识题型(探究能力)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探究能力考查考点0811中考试题分值1.提出科学问题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09-18、11-28(1)2.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思考提出可检验的猜想和假设08-31(1)09-31(1)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09-29(2)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对所研究问题中的各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调节变量、无关变量)进行确认和分类,应用控制变量方法来设计实验08-31(3)、08-35(1)、09-34(2)、11-30(2)4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能使用基本仪器(刻度尺、量筒、天平、秒表、温度计、

2、显微镜、电流表、电压表、普及型天文望远镜等)进行安全操作08-27、09-3、11-2依据某一属性(或规则)进行有计划地观察;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进行一系列比较和测量观察;能针对变量的性质,采取合适的测量策略09-33(1)、09-32(2)会记录和处理观察、测量的结果08-25(2)、09-29(3)、11-31(2)5.检验与评价将证据与科学知识建立联系,得出基本符合证据的解释08-20、08-31、09-33(3)36(2)37(3)区别与预测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并作出简单的解释08-28(2)、09-30(2)32(1)、11-32(3)对探究过程和证据获得方式、方法、过程做出合适评价,能

3、说明反常结果和证据的不可靠,或解释证据是否充分支持结论08-28(3)、09-30(3)、11-31(3)对观察和测量的精确性作出评价,能提出增加证据可靠性或获得进一步证据的相关探究的具体改进建议08-30(3)、09-31(2)、11-32(1)6.表达与交流对所提出的问题、研究的内容、观察到的事物作有条理的、科学性的概述09-34(3)11-27(3)运用文字、符号、图表、模型、公式等解释并概括探究的过程和结果08-33(3)、09-32(3)35(3)37(1)、11-30(3)32(2)35(2)36(1)1.提出科学问题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09-18、11-28

4、(1)09-18小明在学习液体压强时,用压强计做了如下实验,获得下表数据: 据表中信息,判断小明研究的问题是( ) A.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B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C液体压强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D液体压强与气压的关系11-28科学兴趣小组想研究影响过氧化氢(H2O2)分解速度的因素。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2克二氧化锰 (MnO2)粉末,然后加入等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气泡产生的速度,记录如下:实验次数1234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510%15%MnO2质量0.2克0.2克0.2克0.2克气泡产生的速度+(1) 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与_的关系。

5、2.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思考提出可检验的猜想和假设08-31(1)、09-31(1)08-3l.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Hcm2030405060影子长度Lcm3015107.56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09- 31甲、乙同学一起做“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他们在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碘

6、液后,发现叶片未遮光部分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而是变成了棕黑色。这是为什么呢?甲同学猜想:可能是叶片上残留的酒精引起的。为了验证猜想,取经过暗处理并光照4小时、脱色后的叶片,分成两组,一组不漂洗,另一组充分漂洗,然后分别向两组叶片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碘液。发现未漂洗的叶片变为棕黄色,充分漂洗的叶片变为棕黑色。乙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并通过以下实验加以验证:取经过暗处理并光照4小时、脱色、漂洗后的叶片,分成四组,将溶质质量分数为0.02、0.04、0.06、0.08的碘液分别滴在各组叶片上。发现只有滴加0.04的碘液的叶片,颜色变为预期的蓝色。 (1)乙同学的猜想是 。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

7、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09-29(2)09- 29小明学习了“皮肤能阻挡微生物侵人人体”的相关知识后,他想了解果皮能否成为阻挡微生物的屏障。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一:取三个新鲜、等大的苹果,洗净、消毒,分别标为A、B、C。步骤二:再取一个腐烂的苹果,将牙签插入这个苹果的腐烂部位,然后拔出,用该牙签的尖端轻轻地在A苹果的表面滑动,不划破果皮;将牙签再次插入腐烂的苹果里,然后拔出,用牙签尖端在B苹果上划出一条狭长的划痕,并划破果皮;对C苹果不做任何处理。步骤三:将A、B、C三个苹果分别放人相同的三个消毒过的塑料袋中,放在温暖的地方。每天观察一次,并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8、:(2)实验中,把牙签插入苹果腐烂部位的目的是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对所研究问题中的各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调节变量、无关变量)进行确认和分类,应用控制变量方法来设计实验08-31(3)、08-35(1)、09-34(2)、11-30(2)08-3l.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放置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08-35(本题6分

9、)经常熬夜会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生物钟”紊乱的人记忆力是否会下降呢?带着这个问题,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探究: 将32只健康老鼠(年龄、大小等条件均相似)随机平均分成两组,饲养在两个相同的鼠笼中,分别标上A组、B组。 利用遮光布和灯光等方法打乱A组老鼠的“生物钟”,B组老鼠保持自然昼夜节律不变。保持其它条件都相同进行饲养。 饲养四个星期后,让A、B两组老鼠走同一迷宫,记录老鼠从入口到达出口所用的时间。5小时后让A、B两组老鼠第二次走原来的迷宫。获得数据如右表: (1)B组实验的作用是 09-34“部分乳制品添加三聚氰胺”事件曾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某科学兴趣小组认为“三聚氰胺溶液的溶质质

10、量分数越大,斑马鱼胚胎存活率越低”。为此,做了如下实验:收集一定量发育状况相似的健康斑马鱼受精卵,将其迅速放人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三聚氰胺溶液中,进行斑马鱼胚胎发育培养,适时观察并获得右表数据。 (2)实验中,第 组为对照组。11-30淀粉酶的种类有多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从浸泡后的绿豆中提取淀粉酶溶液,为了研究酸碱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以淀粉琼脂为材料进行实验,步骤如下:取5片大小相同的滤纸小圆片,编为l5号。将其分别在五种不同成分的溶液(各溶液成分如左下表)中浸泡后取出,按如图甲所示放置在盛有淀粉琼脂薄片的培养皿中,盖上盖子。滤纸编号溶液成分1淀粉酶溶液2淀粉酶溶液+稀盐酸 3淀粉酶溶液+

11、稀碳酸钠溶液4稀盐酸5稀碳酸钠溶液 将培养皿置于37的恒温箱中,半小时后取出,将碘液均匀滴入培养皿中,约l分钟后用清水缓缓冲去多余酌碘液。 实验结果发现:l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出现了大小不等的清晰区(即没有变蓝色的区域),其中3号周围的清晰区面积最大,4号和5号周围以及其余部位均显蓝色,如图乙所示。 (2)为了判断酸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应选择第2号与哪几号进行对照? _。(填写滤纸编号)将变量转化为可感知、可量度的事物、现象和方法(行为),说明在实验中如何测量一个变量,说明需要“做什么”和“怎么做”,09-30(1)09-30科学课上做“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

12、验时,由于红磷燃烧生成的P2O5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小明改用氢气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实验时用夹子B夹住橡胶管,打开夹子A,点燃纯净的氢气并迅速插入甲瓶中,使氢气在甲瓶中燃烧。(1)当氢气燃烧的火焰刚好熄灭时,对夹子的操作应是 。理解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对科学探究的意义09-29(1)09-29小明学习了“皮肤能阻挡微生物侵人人体”的相关知识后,他想了解果皮能否成为阻挡微生物的屏障。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一:取三个新鲜、等大的苹果,洗净、消毒,分别标为A、B、C。步骤二:再取一个腐烂的苹果,将牙签插入这个苹果的腐烂部位,然后拔出,用该牙签的尖端轻轻地在A苹果的

13、表面滑动,不划破果皮;将牙签再次插入腐烂的苹果里,然后拔出,用牙签尖端在B苹果上划出一条狭长的划痕,并划破果皮;对C苹果不做任何处理。步骤三:将A、B、C三个苹果分别放人相同的三个消毒过的塑料袋中,放在温暖的地方。每天观察一次,并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 为什么要将三个苹果洗净、消毒? 。4.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依据能使用基本仪器(刻度尺、量筒、天平、秒表、温度计、显微镜、电流表、电压表、普及型天文望远镜等)进行安全操作08-27、09-3、11-208-27在科学实验中要规范操作,保障安全。 (2)为验证土壤中含有水,小明取少许土壤放入干燥的试管中进行加热,

14、为防止试管破裂,试管口应略向 (选填“上”或“下”)倾斜。09-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 D闻气味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 D滴加试液11-2关爱生命,从安全做起。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也会威胁人身安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依据某一属性(或规则)进行有计划地观察;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进行一系列比较和测量观察;能针对变量的性质,采取合适的测量策略09-33(1)、09-32(2)09-33检测机构为了检测汽车的刹车性能在同一场地做了如下实验: (1)某车以不同车速行驶时,测得有关数据如图A所示。其中反应距离是指司机发现情况,决定刹车到脚踩在刹车踏板上时,车通过的距离;刹车距离是指脚踩在刹车踏板上,使车减速,到车停时车通过的距离。 如果司机以60千米时的速度驾驶,从发现情况,决定刹车到车停止时,车通过的距离为 米。 (2)汽车的刹车方式有两种: 方式一:刹车时,车轮不能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