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魔术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7841324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魔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化学魔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化学魔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化学魔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化学魔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魔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魔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魔术、 烧不坏的手帕()方法:制备稀乙醇溶液使之浸透手帕,取出后点燃其一角,一边迅速挥动,一边燃烧。待火焰熄灭一,手帕仍完整无损。()注意:乙醇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消耗于水的蒸发,同时边烧边挥动加快了热量的散失,故火焰实际温度不高,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但如乙醇浓度太高,且挥动不快,则手帕仍可能烧着。、手帕包火()方法:将一粒卫生球用手帕包好后以镊子夹住,点燃手帕,很快着火,发出红色火焰并有浓烟。燃烧完毕火焰熄灭但手帕未损。()注意:萘是碳氢化合物,着火点低,易燃且易升华。升华要吸热,燃烧放出的热量刚好消耗在其升华上。但要注意手帕要将萘丸裹紧,使氧气不足,且烧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手帕仍能燃着。

2、、烧不着纸的火()方法:取毫升四氯化碳、毫升二硫化碳混匀,于蒸发皿中点燃,当即出现火焰,用纸试燃不着火。()注意:二硫化碳可燃,但四氯化碳不可燃且易蒸发,并吸收大量热,故火焰温度不高。但如四氯化碳太少,或用其它放热多的易燃溶剂,则纸仍可被烧着。、纸包火()方法:将一小团脱脂棉放到毫升浓硝酸和毫升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浸泡分钟后取出,用水洗涤至中性,晾干后即成硝酸纤维(火绵)。用一张大纸松包住蓬松的硝化纤维,留一个可点火和观察的小孔。再将一烧红的铁丝或木条伸进小孔点燃火棉,此时可看到包住熊熊大火的纸仍安然无损()注意:由于火棉容易分解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水,速度快再加上蓬松后空隙大,燃烧放出的热

3、量消耗在气体和水蒸气温度的提高上,成为低温火焰,报纸还来不及燃烧时,火棉已分解完。但如火棉太多,或报纸包得太紧时,仍可烧着。、火柴自燃()方法:取二分氯酸钾、一份砂糖,研末拌和加水调成糊状,把蜡烛芯浸入此糊中片刻,取出阴干待用,一根火柴划着后马上吹灭表演前将火柴焦头放进浓硫酸中浸一下,往特制的烛芯上碰一下即自燃。()注意:如火柴焦头在空气中放得太久因而吸潮,则表演将失败。、鸡蛋魔术()方法:置一杯清水和一杯浓盐水,分别放入一个鸡蛋,一沉一浮。由于蛋的比重约,故在一般水中下沉,而盐水比重可达,故蛋放入时上浮。()注意:太陈旧的变性蛋由于气室加大,比重可能降低,因而在清水中也可能上浮,盐水太稀也可

4、能下沉小木炭跳舞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喜欢化学吧,那么你就自行动手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这个实验的题目叫小木炭跳舞。取一只试管,里面装入3一4克固体硝酸钾,然后用铁夹直立地固定在铁架上,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当固体的硝酸钾逐渐熔化后,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块,投入试管中,并继续加热。过一会儿就会看到小木炭块在试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跃起来,一会儿上下跳动,一会儿自身翻转,好似跳舞一样,并且发出灼热的红光,有趣极了。请你们欣赏一下小木炭优美的舞姿吧。你能回答小木炭为什么会跳舞吗? 原来在小木炭刚放入试管时,试管中硝酸钾的温度较低,还没能使木炭燃烧起来,所以小木炭还在那静止地躺着。对试管继续加热后温度上

5、升,使小木炭达到燃点,这时与硝酸钾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小木炭立刻燃烧发光。因为硝酸钾在高温下分解后放出氧来,这个氧立刻与小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个气体一下子就将小木炭顶了起来。木炭跳起之后,和下面的硝酸钾液体脱离接触,反应中断了,二氧化炭气体就不再发生,当小木炭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回到硝酸钾上面时,又发生反应,小木炭第二次跳起来。这样的循环往复,小木炭就不停地上下跳跃起来。 白花变兰花 器具:铁架台、铁夹、蒸发皿、滴管药品:锌粉、碘片、浆糊方法:取一只蒸发皿放入克锌粉和克碎碘片,拌和均匀,在蒸发皿的正上方吊一朵白纸花,白纸花上涂以面粉浆糊。表演时,表演者向观众指出这是一

6、朵白纸花,现在我要“滴水生紫烟、紫烟造兰花”。然后用胶头滴管吸取冷水,加一二滴于混合粉上,立即有紫烟和白雾腾空而起,团团彩云都抢着去拥抱白纸花,把白花染成兰花,再熏染一二次,蓝花更加鲜艳、逼真。原理:干态下的碘片和锌粉,常温下不易直接化合,加入少量水作催化剂后,立即剧烈反应生成碘化锌并放出大量的热,使未反应的碘升华成紫烟,水受热汽化,空中冷凝成白雾,碘和白纸花上的面粉接触显兰色,于是紫烟造出蓝花。学习钠的化合物时,通常总是照本宣科的讲述,或履行常规的把演示实验一做了事,其实对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对生活的热爱,不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促进作用。为

7、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在新高一学生开始学习这一内容时,我精心设计了实验,改变了以往的教法,收到了多重教育教学效果。棉花燃烧课一开始,教师取出一团棉花问学生:如何能让棉花燃烧起来?学生们纷纷回答:“拿火点”。教师又问:“不用火点能否使棉花燃烧”?学生又各抒己见:“用电加热”,“用汽油引燃”,“用聚光镜照”等等。老师又问:“见过吹一口气就能使一些物质燃烧起来的吗”?学生们:“没见过”。老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表演一个吹气致燃”。学生议论纷纷。有说神了,有说“牛”了,也有说“我不信”的。此时老师取出一小瓶药品,用药匙取出一些药粉撒在棉团上,然后拿一段玻璃管,对着棉团轻轻吹气。一口气未吹完,“呼”的一声,

8、棉团瞬间化为焰火,燃烧贻尽。学生惊讶不已,原有的疑虑,被一团火焰烧得荡然无存。但马上又把注意力转移到老师刚才所撒得那种药品上,迫切的想知道这粉末是什么物质。老师把瓶的标签亮给学生,告之:药品是“过氧化钠”,是一种钠的氧化物,化学式为Na2O2,比钠的普通氧化物Na2O多一个氧原子,具有强氧化性,有漂白、杀菌和消毒能力,遇水和二氧化碳能迅速产生氧气,且放出大量的热。刚才的“吹气致燃”实验,就是过氧化钠遇到口中吹出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随即产生氧气和大量热使棉花迅速燃烧。接着,老师又演示将少量Na2O2粉末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毫升水,立即可看到有大量气泡从中外逸。问学生这可能是什么气体?学生们有

9、的说是氢气,也有的说是氧气。老师问:“怎么检验”?学生有的说用燃着的木条,有说用带火星的木条老师依样试验,发现气体不能被点燃,但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此时,老师又拿出一个带单孔塞、导气管的塑料瓶,将导气管的一端伸入盛满水、倒置在水槽中的试管口内,并向塑料瓶内注入少量水,塞好瓶塞,随即在试管中收集气体,在用带火星的木头检试,看到木条复燃。证明瓶内产生了氧气。老师讲:“欲制取少量氧气,用这个办法马上即可制出。这就是氧立得”。学生想起电视商场中销售“氧立德”小型制氧器,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紧接着他们又询问起过氧化钠如何购买,价格如何等,对自行制取氧气显得异常关心。泡沫集

10、气法做氢氧爆鸣实验初三学生观察化学老师演示氢氧爆鸣实验时,会异常的兴奋。该实验现象对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将实验改进,使得每个同学都能方便地自己动手实验。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驱使学生探个究竟。受洗衣服时泡沫中空气的启发,我们设计用泡沫来收集氢气和氧气。以使得师生能够简便的获取H2,O2,象取用溶液那样取用H2,O2。实验过程为:(1)获取H2的泡沫:在250mL烧杯中注入100mL10的NaOH溶液,加入10mL白猫牌家用洗洁精甘油溶液(按体积比1:1混合)。另称取6.5g左右铝粉,用棉纸包住(或用泡茶纸袋封住)以防铝粉反应时随泡沫浮出浪费,并将其投入NaOH溶液中,

11、随即快速发生下列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产生丰富的H2泡沫。(2)获取O2的泡沫:在250mL烧杯中注入6的H2O2150mL,加入10mL洗洁精甘油溶液,另取少量的MnO2粉末,用棉纸包住投入H2O2中,随即产生大量的O2泡沫:2 H2O22 H2O+O2(3)爆鸣实验:用药匙刮取H2泡沫于果冻盒或酒精灯帽内,将装有纯H2泡沫的灯帽口倾斜向上靠近灯焰,可以观察到纯H2因燃烧而爆出,几乎没有爆鸣声。如改用药匙刮取H2,O2泡沫按2:1体积比混合后填于酒精灯帽内,同上实验,可以获得“啪”的清脆声响,调整H2,O2泡沫的体积比发现,只有H2,O2按2:1体积比混合时

12、,爆鸣声最清脆响亮。如果要供全班使用,老师可将H2,O2泡沫按2:1体积比在烧杯中混合均匀,再分配到每个同学准备的灯帽内或果冻盒内,同上实验。气氛热烈,效果良好。本实验优于常规实验之处在于:气体来源简单、方便;集气方法有创新;泡沫能稳定8min左右,可将其任意取用和转移;实验面广、耗时短;体现的是纯H2,O2的爆鸣。能营造出浓烈的探索性学习氛围。火山爆发实验原理在这个示范实验中,至少牵涉到三个反应,分别是:(1)乙醇燃烧C2H5OH+3O22CO2+3H2O(2)蔗糖被氯酸钾氧化C12H22O1+8KClO312CO2+11H20+8KCl(3)蔗糖脱水C12H22O1112C+11H20而这

13、三个反应皆是放热反应,所放出的热可引发下一个反应的发生。试剂和仪器:1.氯酸钾(KClO3)2g;2.蔗糖(C12H22O11)10g;3.药用酒精少许;4.研钵一个。5.表玻璃;6.滴管一支;7.刮勺支一支;8.火柴一盒。实验步骤:1.将2克氯酸钾和10克蔗糖,放入研钵中将之研磨均匀(两种固体最好要混合均匀,所得到的结果才会漂亮),将所得的混合物放置表玻璃中,并堆成像蛋糕状,如图一所示。2.用滴管滴加药用酒精于整个混合物之上,并呈现湿湿的状态,但不可太湿。3.于混合物上点火,观察所产生的变化。(一开始有蓝紫色的火焰,接着有焦黑状固体产生),如图二及图三所示。注意事项:1.两种固体最好要混合均

14、匀,所得到的结果才会漂亮2.实验时要小心,不要碰到手。并且表玻璃不要喷到水,以免破裂。3.氯酸钾最好不要放置于空气中超过1小时。纸上火龙这是一个有趣的实验。当你用毛笔点上一些透明液体,然后在过滤纸上写上字后,在纸上一点起火,那你刚才写上字的地方,就会就一条小火龙般,燃起一条火路。现在我会将其原理及实验步骤列出来。实验原理:产生火路的原因,主要因为那些透明液体。透明液体其实是KNO3,KNO3本身会分解成为KNO2及O2:2KNO3 (aq) 2KNO2 (aq) + O2 (g)。因为O2能够助燃,所以遇到火时,有KNO3写过的地方就会在O2帮助之下燃起一条小火路。药品及设备:KNO3 (s)

15、,过滤纸,毛笔,烧杯,玻璃棒,刮匙,拜神用的香,火柴实验步骤:1.首先将约10的KNO3(s)溶解于100 ml的水中,用玻璃棒搅拌直至KNO3 (s)不再溶解(也就是制一杯KNO3的饱和溶液)。 2.用毛笔沾上这些溶液,然后在过滤纸上写上字。3.把过滤纸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直至纸上的溶液干透为止(大约五至十分钟)。4.将一枝已燃起了的香,压穿已有干透字迹的过滤纸中。当点燃起字迹后,火头应很快沿字迹燃烧。 注意事项:1. 做此实验时,由于有大量的烟放出,所以必须保持空气流通。2. 用大张的过滤纸及用最小号的毛笔将会有较佳的效果。3. 在风干过滤纸时,可用吹风机代为吹干。不用电的电灯泡你也许没有见过这样的节目:一根木杆上挂着一只200瓦左右的电灯泡,这个灯泡发出耀眼的白光,就亮度来说,一般的电灯比起它来是望尘莫及的。然而这个电灯泡并没有任何电线引入,因为它是一个不用电的电灯泡。请你们想一想,这个不用电的电灯泡的秘密在那里? 原来,这个电灯泡中装有镁条和浓硫酸,它们在灯泡内发生激烈化学反应,引起了放热发光。大家知道,浓硫酸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尤其是和一些金属相遇时更能显示出它的氧化本领。金属镁又是特别容易被氧化的物质,只要一相遇,便立刻发生脱水的化学反应:Mg2H2SO4(浓)MgSO4 SO22H20 在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