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专题8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828429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专题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专题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专题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专题8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专题8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专题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专题8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专题8篇第一篇: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一)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在 5 天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工商大学外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 展开调查,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入户走访、个别访谈、集体座 谈的形式。据调查,二小有留守儿童 200 余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 XX%, 据二小一位三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反映,留守儿童在学校各年级和 各班均有分布,约占 1/3 左右。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XX 份,回收问卷 XX 份,有效问卷 XX 份 有效率为XX%。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发现XX%的留守儿童是由祖 父母照看,XX%的留守儿童希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尤其是10周 岁左右的留守儿童表现得更明显,XX%的留守儿童

2、一年以上才能与 父母见一次面,XX%的留守儿童通常与父母进行电话联系,XX%的 留守儿童经常在家做家务,生活自理能力较强,XX%的留守儿童在 学校有不少伙伴,XX%的留守儿童害怕见陌生人,性格较内向,比 较自卑。在调查问卷的主观题部分,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理想中的生 活就是能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调查留守儿童“最想对父母说的 一句话”时,多数孩子“希望爸爸妈妈早点回来”、“我想你们, 我会好好学习的”“爸爸妈妈辛苦了”,部分学生表示“爸爸妈 妈快来接我”“爸爸妈妈能多关心我”,这一方面反映了留守儿 童与其他孩子相比更加成熟,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外 打工的父母对留守儿童关爱不够,亲子关系不够

3、融洽。通过与二小的老师交流和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的亲身经历总 结出,留守儿童主要有以下特征:1、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上表现参差不齐。我们在入户调查中 一位叫做王浩然的小男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品学兼优, 能够熟练地背诵古诗、唱英文歌,在家还要照顾仅仅 2 岁多的妹 妹。他很理解爸爸妈妈离开家外出打工,在问到他最想对爸爸妈 妈说的一句话的时候,他希望父母能早点休息,懂事程度已经超 过同龄人。但也有的留守儿童劣迹斑斑,据二小的一位老师反映, 一位留守儿童有偷窃行为,经常偷窃超市里的商品卖给同学。2、性格方面。不少留守儿童较内向、自闭,逆反心理较重。 据老师反映,有些留守儿童很渴望和他人交流,但由

4、于很小的时 候父母就外出打工,孩子的人际交流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训,而 祖(外)父母多数情况下也缺乏这方面的技能,因此,当这些孩子 长大后,人际交流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因而很难和别人 沟通。小学和初中是留守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监 护人尤其是爷爷奶奶通常溺爱他们,造成了他们的任性;另一方 面,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孩子在反应力、思想行为方面相对其他孩 子要缓慢一些,这也造成了日后和他人交流产生障碍。3、学习方面,留守儿童的学习两极态度分化现象严重。据学 校老师反映,学习不认真的往往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家长的监督力度不够,他们的学习就无人过问,最终很容易形成 双差生和问题儿童

5、。据二小的袁校长介绍,一位 11 岁的留守女童 其父母在外地打工,通常是几年才回家一次,该生学习成绩较差, 行为习惯也很不好,自觉性不强,逐渐成为问题儿童。留守儿童之所以会出现以上问题,监护人也存在着不容推卸 的责任,主要表现在:一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自身文化素质低, 无法在学习上给予留守儿童必要的辅导,致使留守儿童学不会的 知识越积越多,积重难返。二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教育能力低, 往往只能够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基本安全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性格 形成和文化教育显得力不从心,因而只能持放任的态度,任由其 发展,不管不顾,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在其身上花费心 思。三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没有能力监管或溺爱

6、他们,这主要表 现在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身上本文来自,查看正文请使用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二篇:共青团加强留守儿童管理调查报告近年来,留守流动儿童的问题不断凸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 关注,团县委积极履行职责,围绕“监护、服务、关爱”做文章, 扎实推进全县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县留守流动儿童概况县共有留守儿童2XX人、流动儿童1XX人。在留守儿童中,学 龄前儿童约占留守儿童总数的X. X%,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生分别 约占总数的X. X%、X. X%。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1XX人, 约占留守儿童总数的X. X%。留守儿童主要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的约 占XX%,和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的约

7、占X.X%,寄养在朋友家里的 约占X. X%。在流动儿童中,学龄前儿童占总数的X.X%,义务教育 阶段和高中生分别占总数的XX%、X.X%。据了解,留守流动儿童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家庭教育薄弱。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隔代监护,长辈们 物质上给予的多,精神上关注的少。流动儿童虽然和父母在一起 生活,但父母真正能够和子女进行谈心交流的较少,导致留守流 动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二是心理问题突显。许多留守流动儿童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 满足,在性格上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和孤独。甚至还有一部 分孩子受外来不良社会因素影响成为“问题孩子”,有的甚至走 上违法犯罪道路。三是意外伤害严重。留守流动

8、儿童因为缺乏家庭管护,自我 保护能力差,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四是学习情况不佳。留守流动儿童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督促 和引导,厌学、逃学、辍学的倾向比较明显。二、县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情况 (一)多措并举,在强化留守流动儿童的监护上下真功 各级团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留守流动儿童的监护和管理 让他们“有人管”、“有人理”、“有人爱”。一是重点提升留 守流动儿童家长的家教能力。先后开展了为期三月的“科学家教乡村行”,为期两月的以“亲子和谐”为主题的“家教知识五进” 活动,即家教知识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 通过多主题、多层次、多形式对留守流动儿童家长的分类家教指 导,不断提升他们家庭

9、教育的理念和对家教知识的知晓率和运用 能力。二是不断完善代理监护人制度。组建了全县“爱心妈妈” 志愿者服务队,通过与新闻媒体合作在全县大力推广“社会妈 妈”、“代理妈妈”的做法,呼吁和发动社会爱心人士担任留守 流动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弥补他们亲情失落、生活失助的缺憾。 并通过组织“社会妈妈”“代理妈妈”携留守流动儿童做游戏、 游玩、带回家生活等活动,让留守流动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三 是部门联动为留守流动儿童提供关怀。充分发挥妇儿工委的作用, 在全县推行“54321”留守儿童关爱机制,“5”:对留守儿童的 基本信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父母及监护人联系 方式做到“五清楚”;“4”:对留守

10、儿童在安全上优先教育监管 学习上优先帮助辅导本文来自,查看正文请使用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高中学生调查报告一、调查登记表 调查时间:月日月日 调查方式:走访 调查人: 调查地点:略留守儿童家数:XX户,留守儿童人数: XX 人总户数: XX 户其中有4户一位老人带 3个小孩,有 5户一位老人带 2 个小孩 有4 户 1 位老人带 1 个小孩。其中未满周岁的留守儿童: 2人;学龄前的留守儿童: 6 人;学前班四年级: XX 人;五年级六年级: 7 人。二、调查感受“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言传身教”这一 成语也有很多人知道。但就此次调查情况看,在我们这个村组真 正明

11、白其中道理的人屈指可数,真正做到的更是寥寥无几。推而 广之,在中国像我们这样的村子还有很多,比我们村经济条件差 的还不可计数,可想而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确实多,并且情况 不容乐观。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都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孩子读书 而背井离乡出外打工,但这里面也含有个别怕吃苦而将重任交给 来人的青年夫妇。他们有些一年回家一次或两次,有些甚至几年 才归家一趟,只是按时寄一些钱让小孩生活、学习,有时寄一些 衣服或玩具来“满足”这些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须不知正当这 些父母自认为给了孩子富足的物质生活时,这些留守儿童的精神 生活却空虚得像一张白纸,他们很少享受到父母在身边的那种温 馨与快乐,他们只能

12、用电话线来寄托他们的情思,抑或在电话旁, 在夜里,在父母牵着孩子小手玩的电视片前泪流满面。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人的行为习惯,对人的思想认知,对 人智力的开发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些留守儿童,这些祖 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整天面对的却是没有文化的,已跟不是时 代步伐的,思想已落伍的,身体里甚至还流淌着封建社会血液的 老人。在这些老人的“熏陶”下,这些留守儿童又怎能从小养成 爱祖国、爱学习的行为习惯呢?他们又怎能知道“狼来了”的故 事,又怎会明白饭前便后要洗手,朋友伙伴要团结呢?走访中我 看到他们一个个脸上满是污垢,找不到一点白净的皮肤,身上的 衣服像抹布本文来自,查看正文请使用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13、。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调查报告农村留守儿童处境究竟是何状况?近日来,在新宁县团县委 的带领下,我们对该县清泉村进行了调研,该村留守儿童正面临 着5 个“缺失”,即亲情上缺失“慰”,生活上缺失“帮”,心 理上缺失“疏”,学习上缺失“导”,安全上缺失“护”。5个 “缺失”字字句句沉重地告诫家长,提醒学校,警示社会。由于 留守儿童失去了他们应当拥有的成长条件,乃至人格发育不够健 全,行为习惯有失规范,学习成绩一般较差,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一些留守儿童身体没有长成,过激的性格和行为却提早成熟,如 内心封闭,孤独离群,心理逆反,学习敷衍,甚至迷恋网吧、混 入社会等不一而足。面对这一新形势下形成的社会

14、难题,经过近 日来工作调研实践表明农村留守儿童急需少一点“缺失”,多一 点“共享”。“缺失”是客观存在,“共享”需要我们为之创造。我们着 重从三个方面入手开展留守儿童调研工作,以进一步了解留守儿 童的现状,让更多的人去关爱留守儿童。、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加重零距离的关爱氛围零距离的关爱本属于父母亲人的,我们如能将农村基层的党 员、干部和志愿者以一种组织机构形成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队 伍中来,定会给留守儿童创造一种新的氛围,让孩子心情舒畅的 置身其中,亲身体验到来自父母亲人以外的关爱。清江桥乡清泉 村人多田少,外出务工人员多达百余,其中父母全部外出的就有 26 家,留守孩子处于不同程度的困境:一是

15、父母离异或一方亡故 的有6 名,他们的细小心灵过早地受到伤害;二是家庭经济特别 困难的有 5 家,孩子们受教育的随时都可能被贫困吞噬;三是监 护人没有家庭管教能力的占XX%,孩子们的成长处于“信天游”的 状态。改变这种状况不能只靠“外援”,充分发挥村、支两委的 积极性至关重要。团县委在清泉村正式建立留守儿童综合教育管 理工作试点,做到有由村支两委成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和关心下一 代工作协会,有在村内选拔的义务辅导员,有固定“走访日”, 有总结表彰长效机制。清泉村关心下一代协会还特别规定村支两 委人员分片监护留守儿童,村民组长协助监护人监护本组的留守 儿童。为加强联系,该村关心下一代协会还制定了联系

16、学校和家 长的特别信函,共同帮教留守孩子。随着组织机构的建立,明确基层干部帮教留守孩子的责任, 为留守儿童新增了不少代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加强了零距离的 关爱氛围。二、建立结对帮教机制,为留守孩子弥补“缺失”清泉村留守儿童综合教育管理试点,另有一个突出特色,即 是对留守孩子“帮教结对”单位较多,“双边关系”稳定,而且 收到显著成效。相关单位都与清泉村 1至2名留守孩子结对帮教 帮教活动克服形式主义,具有三大特色:一是结对单位一般都是 主要领导,亲自参加结对帮教和走访活动,给乡村和留守儿童产 生激励效应;二是结对帮教活动经常开展鼓舞自信心、培养团结 协作等活动,如每年的总结表彰活动,按季进行的集体走访日活 动等;三是结对单位坚持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帮教本文来自,查看正文请使用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五篇: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迅猛浪潮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 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远离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