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课后反思(教育精品)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782560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人与海鸥》课后反思(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老人与海鸥》课后反思(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老人与海鸥》课后反思(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老人与海鸥》课后反思(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老人与海鸥》课后反思(教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人与海鸥》课后反思(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人与海鸥》课后反思(教育精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人与海鸥第 二 课时课后反思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科: 语 文 年级: 601 执教: 董 燕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语文教学要“读”占鳌头,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老师串讲,那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残缺的。因此,课堂上,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引导学生以读悟情。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落实读的精神,重视读的训练,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出理解,读出体验。我还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组织学生于合作中互助提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尝试析疑、评价、研讨、感悟、接受知识的更新、学习方法的辅导,同时尝试做简单的学习汇报,这其实就是一个学习能力训练的过程,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

2、要的目标。纵观整堂课,有如下亮点:1. 勾画、批注已成为高段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思考方式,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多动笔,因为“不动笔不读书”。在第二课时,我引导学生自由默读课文14-19自然段,找出描写海鸥动作的词语,写上自己的理解与体会。这是在第一课时基础上学习,因为第一课时已经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来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这一节课一开始,通过填空的方式简单回顾第一部分的内容,随即把时间留给孩子,让他们在品读感悟的过程中试着揣摩体会作者是如何表情达意的,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深情体会出来,课堂上我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这就为下一步的交流、汇报做了准备。2. 本篇课文的重点在于引

3、导学生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词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教学中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在生生交流的思维碰撞中感受海鸥回报以老人的爱,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说感悟和朗读有机结合,读体现悟,悟促进读。为了突破这一课的教学重点:课堂上我先以汇报的方式充分展示学情,然后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几个关键训练点进行突破,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深入文本,体会得更加深刻,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当学生能尝试着通过文章中的一些词句,感受文章的情意,体会作者的写法时,本课的教学重点也得到了突破。此时再引导学生读出感情来,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中,将文

4、章中的那份人鸥之间相依相伴的深情用读的方式体现出来,是最恰当不过的。当我尝试着打破原有的琐碎的分析,把决定权教给孩子的时候,我惊异地发现,学生的能力是令人叹服的,他们不仅能准确地找到词句进行分析,还能说出自己的体会,尤其是绘声绘色地朗读,令人陶醉。想必他们已经融入了课文,文中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深情已深深地打动了他们。3. 对课文的总结采用了一种学生练笔的方式。在品词析句结束后,我采用了填空的方式来进行回顾和总结,让学生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词语,填写那令人震撼的情谊,完成动人的诗篇,将情感的渲染推向高潮。4.适时地拓展将语文学习引向纵深方向。当学生情绪饱满地诵读了诗篇,我将孩子们的着眼点放在了人与动

5、物的和谐相处方面,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后来呀从而引出海鸥老人的青铜塑像,感受昆明人已经被人与动物的这种深情所感动,自觉地加入爱鸥护鸥的行列,从而引出全文的主旨“万物都有感知爱的灵性”,随后出示腾讯新闻中老兵退役时,警犬咬住行李不放的感人行为,将人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引向高潮。课外书屋是我留给孩子们的作业,一本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让同学们更能感受到走进动物的世界,去和动物交朋友是多么的美妙。一节课上完,心中留下了太多的遗憾,总是在课下,设想诸多的如果,也许课堂呈现会更加精彩: 这节课整体的安排是环环紧扣的,但是当学生充分的交流以后应该有一个巧妙地过渡,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更好地衔接在一起,其实

6、也可以尝试,把填写海鸥动作的填空题提前,先让学生填写动词,然后再探究动词背后的含义,可能会更好一些。这样一来每一步的目的性也会更强一些。另外对学生的读书引导还应该再下一些功夫,可能学生就会读得更到位一些,也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节课我一直在以“生本课堂”为主导思想,一方面是因为学校的倡导,另一方面更是我自己的认识,一年多了,在课堂上的放手让我们班的学生从不敢说到敢说,从不会说到会说,从支支吾吾到侃侃而谈,我看到了他们的进步,他们愿意走进文本,去充分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他们喜欢这样的课堂,但是“生本课堂”也留给我很多的思考和困惑,现在已经充分的放手了,但是该怎样去收呢,教师的导怎样才能更精当、更巧妙、更准确,如何让学生在充分自主能动的基础上,更多的获益呢?这一系列的问题是我一直在思考的,走“生本课堂”的道路坚定不移,但是走好这条路却是任重而道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