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建学生公寓楼项目建设可研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7823403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2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新建学生公寓楼项目建设可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6年新建学生公寓楼项目建设可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6年新建学生公寓楼项目建设可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6年新建学生公寓楼项目建设可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6年新建学生公寓楼项目建设可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新建学生公寓楼项目建设可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新建学生公寓楼项目建设可研报告(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一、 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XX学院XX分院新建学生公寓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项目建设单位:XX学院XX分院3、项目负责人:XX学院XX分院院长4、建设规模:建设学生公寓楼1幢,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5、项目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853万元6、项目建设地点:XX学院XX分院院内二、编制依据1、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山西省建设厅关于同意筹建XXXX高等专科学校XX分校的批复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4、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行业规定、设计标准5、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6、其它相关文件规范、规程及强制性条文。三、编制原则及指导思想1、“

2、十一五”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2、建设资金严格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挤占或偿还过去的工程

3、款。3、遵守国家有关经济建设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节能、环境保护、劳动安全、消防和抗震等方面的规定、标准和规范。4、高效、节约、便于施工、讲求质量、控制投资。5、坚持整合资源,统筹安排。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综合配套、兼顾发展。四、研究范围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如下:项目建设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建设场址和建设条件分析;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论证;环境保护;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组织机构与项目管理;社会经济评价;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一、 XX市概况及XX学院XX分院概况1、XX市概况XX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汾河之东,东依太行,与河北省毗邻;西

4、傍汾水,与吕梁市隔河相望;西南靠韩信岭,与临汾市为界;南面以太岳山为屏;北与太原市为邻。全市辖一市、一区、九县及XX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XX市东西宽约165公里,南北长约243公里,国土面积16404平方公里。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太行、太岳山脉,西部为太原盆地的汾河冲击平原。境内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其中山地占63.95%,丘陵占20.46%,平原占15.59。XX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且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境内河流多为季节性的,主要有汾河、潇河、清漳河、浊漳河。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梁、谷子、豆类

5、和各种蔬菜等。XX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人口308万人。榆次古称“魏榆”、“中都”,早在战国时就已设立县制,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赵国重臣蔺相如、后汉高祖刘知远生于斯 ;“中国儒商第一家”常家庄园建于此。漫漫历史长河,积淀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榆次地处东经112341138,北纬37233754,位于山西中部的XX盆地,东与寿阳县交界,西同清徐毗邻,南与太谷县接壤,西北与太原市相连。全区面积1328平方千米,人口五十三万,是XX市委、政府所在地,是XX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榆次素有“省城门户”之称,是山西省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距省城太原仅25公里,太原机场14公里。境

6、内石太、南同蒲、太焦三线交汇于此,太旧高速、108国道穿境而过,榆长、榆邢、榆盂、榆清省级公路纵横交错。2、XX学院XX分院概况XX学院XX分院是2004年2月经山西省教育厅批准,在原XX学院太谷XX分院和XX学院太行XX分院基础上合并组成的一所面向基础教育的新型普通高等XX专科学校。XX学院太谷XX分院其前身是山西省立太谷XX学校。1949年4月,由XX第三中学和太谷县立中学合并后成立。学校位于太谷县城内。创立初期,除现址外,还占有孔祥熙宅院和无边寺白塔院,以办初师班为主,兼办高级短期班等。附属小学设在安禅寺院内。1952年8月,学校除招三年制初师和短师班外,又招收后师(即中师)班,由初等X

7、X开始向中等XX过渡。10月,寿(阳)榆(次)太(谷)祁(县)联师并入太谷XX。1954年9月,平(遥)介(休)灵(石)联师又并入,学校更名为“山西省太谷XX学校”。1958年,学校兴办了教具厂、铁工厂、木制厂等16个厂(场)。1959年,学校只办中师班,初等XX向中等XX的过渡结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招生中断。1967年校办教具厂被山西省教学仪器供应站接管。1970年附属小学下放归太谷县管辖。1971年7月,学校恢复招生。1973年12月,恢复太谷XX附属小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恢复正常,并加快了发展。1981年10月学校白塔院被太谷县接管。1988年

8、,国家教委派人来校考察评估后,授予学校“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荣誉。并奖励10万元。90年代初,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省教委的高度评价,把太谷XX确定为山西省中师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1999年12月,学校与太谷县签订协议,以孔祥熙宅院置换了太谷县原人大院。太谷县将孔祥熙宅院进行了开发。2002年,学校开始招收“3+2”学制的大专生,设置有小教文科、理科、英语、计算机、音乐等专业,学校进入由中师向小教大专的过渡时期。为顺利完成过渡,学校新的领导班子提出了“创新教育,培养人师,服务小学,为教育事业奠基”的办学宗旨,确定了把学校建成“小学教师教育中心”、“小学

9、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教育服务中心”的办学目标,确定以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实现办学目标和顺利完成过渡的突破口。2002年9月开始,学校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提出了“绿色校园”、“人文校园”、“诚信校园”、“科学校园”和“数字校园”的“五个校园”创建活动。创办了“白塔讲坛”,创刊了小学教育通讯,学生社团蓬勃兴起。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塑像于2003年元月落成,中陶会会长方明老先生及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有关领导出席了揭幕仪式。2004年4月,与北师大签署了合作协议,学校成为“北京XX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实验基地”。5月,根据省政府文件精神,学校更名为“XXXX高等学校太谷分校”。XX学院XX分院座

10、落于三晋腹地、晋商故里XX市,位于太旧、大运、太长高速公路和石太、同蒲、太焦铁路交汇点,紧靠省城太原。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诚信、敬业、睿智、创新的晋商精神赋予学院厚重的学术养分,旺盛的人才需求、发达的基础教育、独特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十分优越的人文、地理环境。XX学院XX分院现占地面积300亩,另有规划用地100亩,总建筑面积为12.8万平方米。学院整体为“教学实验区公共资源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艺术教育区”的基本布局模式。拥有图书馆、教学实验楼、音乐艺术楼、美术教学楼、体育馆、培训中心、多媒体电子教室、电脑演播厅、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室等设施。现有教学

11、仪器设备1099万元,图书馆藏书18万册,各类期刊杂志265种,电子图书8万种。学院建有先进的校园网络和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拥有联网计算机620台,为远程教学、网上办公和网上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XX学院XX分院批准设置专业23个,其中:高中起点三年制XX类专科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体育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历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等11个专业;初中起点五年制XX类专科中文与社会方向、数学与科学方向、现代信息技术方向、英语方向、音乐方向、美术方向等6个专业和幼儿XX教育中专专业;初中起点三年制非XX类中专计算机及应用、美术设计、文秘、播音与节目

12、主持、旅游服务与管理等5个专业,面向全省招生。二、项目提出背景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均十分重视教育工作,逐步加大了对教育工作的投入,使教育的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我国在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即“两基”)的历史性任务,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丰富的人才资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要靠知识、靠人才。我国已进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在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

13、战略目标迈进。21世纪初叶,党和国家为完成加快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三大新任务,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规模与速度健康发展、质量与效益快速提高的基础上,制定了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规划,提出了我国教育要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人才、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历史任务。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一定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同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

14、要保证。三、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最好体现 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全球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都产生了巨大推动力量,亦给我国带来严峻挑战。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改革开放后,我国把科教兴国战略作为基本国策,并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考虑,该基本国策为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功不可没。2、XX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XX市教育事业总体思路

15、是: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山西省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的“四个统一”,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注重教育规模、教育结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的有机统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保证投入,加强管理,以教育法为后盾,努力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推动全县教育整体、稳步、健康地向前迈进。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我国现阶段人均受教育水平仍然不高,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明显不足,杰出人才缺乏,城乡、区域、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发展不均衡,教育投入不足,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十一五”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巩固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持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区域发展趋于协调,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国民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这为XX市教育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同时也要求XX学院XX分院必须改善自身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XX市的教育提高一个新的台阶。最终实现XX市由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的历史性跨越,为XX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4、XX学院XX分院自身发展的需要XX学院XX分院迁址榆次办学是XX市委、市政府有效整合资源,优化教育环境,打造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