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湘教版同步练习学案: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过关检测二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782259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二湘教版同步练习学案: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过关检测二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理必修二湘教版同步练习学案: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过关检测二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理必修二湘教版同步练习学案: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过关检测二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理必修二湘教版同步练习学案: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过关检测二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理必修二湘教版同步练习学案: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过关检测二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二湘教版同步练习学案: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过关检测二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二湘教版同步练习学案: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过关检测二 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第一章过关检测(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读下图,完成第13题。1.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的是()。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2.乙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A.人口减少B.科技进步C.劳动力增加D.政策改变3.M处可能出现的是()。A.生活质量提高B.人口老龄化严重C.生态环境恶化D.环境质量提高答案 1.C2.B3.C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丙处环境供给资源量与人口消耗资源量之间的差最大,说明生存环境最好。第2题,乙点之后曲线明显上升,说明环境供给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最有可能是生产力水平的提

2、高,科学技术的进步。第3题,M处表现为人口消耗资源量大于环境供给资源量,这样会导致过度开发资源,可能会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读我国某市2016年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和从业人员构成图,完成第45题。2016年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2016年从业人员构成4.以下关于该市迁入人口的正确叙述是()。A.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C.该市因人口迁入而改变了就业结构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这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5.人口迁入对该市的负面影响可能有()。减轻了该市的就业压力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加剧了该市的环境问题加大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

3、B.C.D.答案 4.A5.D解析 第4题,从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构成图分析,2016年该市迁入人口中以青壮年为主,并且女性人口多于男性,可以判断该市人口迁入受经济因素(就业)影响,随着青壮年女性增多,随之会出现婚育率上升的问题。第5题,人口的大量迁入,会增大就业、环境、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压力。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据此完成第67题。6.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7.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答案

4、6.D7.A解析 第6题,两组图分别展示的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平均人口年变化率,20世纪90年代的总人口增长率小于20世纪80年代,增长速度减缓,A项错误;两个时段总人口增长率均为正值,可见总人口增加,B项错误;对比两组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自然增长率大于20世纪80年代,C项错误;人口迁移量取决于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20世纪80年代两者之和大于1%,20世纪90年代两者之和约为0,可见人口净迁入量减少,D项正确。第7题,该城市人口超千万,为超级大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说明经济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国内人口迁移以迁出为主,且20世纪90年代大规模迁出,说明该城市环境恶化,

5、国内产生其他的新兴城市和工业基地,且该城市自然增长率为1%2%。这些符合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特征,A项正确。8.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科技发展水平B.资源状况C.人口的文化水平D.人口生活消费水平答案 B解析 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也越多。9.对环境人口容量可以进行定量估计,原因是()。A.科技发展速度很缓慢B.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C.人口的消费水平在不断变化D.现有资源的总量是确定的答案 B解析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资源的总数并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人口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地变化,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在一

6、定的历史时期内,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科技水平和人口消费水平变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截至2014年底,深圳户籍人口325.5万,非深圳户籍人口达1 505.08万,是中国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被要求严控人口规模的特大城市。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011题。10.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A.吉林、安徽、湖北、贵州B.云南、贵州、湖南、江西C.福建、江西、湖南、贵州D.广西、湖南、江西、福建11.深圳户籍人口中四川人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四川()。A.农村剩余

7、劳动力多B.自然资源短缺C.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D.生态移民较多答案 10.D11.A解析 第10题,根据第二圈层省级行政区的图例,排除重庆、四川、海南后,剩下的省级行政区域即题目所要求的。第11题,四川自然资源丰富,但因人口数量多,增长快,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地流向东部沿海城市,以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二、综合题(共56分)12.(26分)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某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构成示意图某年中国农村劳动力空间转移的流向(占总量的比重)(1)简述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2)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地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答案 (1)从三大产业看:主要向第三产业转移

8、,其次是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最少。原因:第二、三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高,第一产业经济效益相对低。从转移的空间看:主要是乡镇内部转移,其次是省外;向国外转移最少。原因:乡镇内部迁移成本较低,同时要兼顾农业生产活动。(答案合理即可)(2)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交通压力、引起城市问题等。(答案合理即可)13.(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材料二下表为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与流动人口统计表。年龄构成(%)流动人口数量(万人)014岁1564岁65岁第五次22.8970.156.9614 438第六次16.607

9、0.1413.2622 143(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2)广东省常住人口总量由第三位变为第一位的原因是什么?这可能给广东带来哪些影响?(3)由材料二可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以及给流出地和流入地带来的问题。答案 (1)我国人口基数大,总量增长快;性别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省区人口数量变化差异较大。(2)广东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迁入人口多。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水平。不利影响:加重交通、就业、住房等方面的压力;带来社会治安问题。(3)由农村向城市、由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给迁出地带来劳动力减少、产生大量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问题,给迁入地带来人地矛盾(环境、资源问题)加重、就业困难(失业率高)、社会治安差等问题。解析 第(1)题,可从人口数量、性别比等方面分析。第(2)题,广东省常住人口总量排名由2000年的第三变为2010年的第一,主要原因是经济发达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带来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第(3)题,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由农村向城市、由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流动会给迁出地带来劳动力减少、产生大量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问题,给迁入地带来人地矛盾加重、就业困难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