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4.6汽化与液化第3课时液化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81840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科学上册4.6汽化与液化第3课时液化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4.6汽化与液化第3课时液化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4.6汽化与液化第3课时液化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4.6汽化与液化第3课时液化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4.6汽化与液化第3课时液化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科学上册4.6汽化与液化第3课时液化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上册4.6汽化与液化第3课时液化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科学上册4.6汽化与液化第3课时液化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6节汽化与液化第3课时液化一、选择题 1 关于液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降温只能使某些气体液化 B 压缩体积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 C 液化过程是个吸热过程 D 液化过程是个放热过程 2 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铁块熔成铁水 B 湿衣服晾干 C 河水结成冰 D 沸水上方出现“白气” 3 在卫生间里洗热水澡,室内的玻璃镜面会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液化,后汽化 B 先汽化,后液化 C 只有液化 D 只有汽化 4 在透明塑料

2、袋中滴人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 80 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 A 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 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 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 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5 . (浙江义乌)夏天打开冰箱,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一股“白气”。下列事例中,物态变化方式与“白气”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把湿衣服挂在阳光下晒干 B 用牛奶自制牛奶雪糕 C 将丁烷气体贮存在气体打火机里 D 在饲料中添加冰块降温 6 . (浙江舟山)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

3、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汽化,后液化 B 先沸腾,后凝固C 先液化,后汽化 D 先蒸发,后沸腾 二、填空题 7 物质由 变为 的现象叫做液化。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 和 。 8 气体打火机以及液化石油气罐内的液体都是通过的 方法使气体在常温下液化的。火箭的燃料液态氢和液态氧是通过 和 两种方法制得的。气体液化的好处是可以使气体的体积大大 ,便于储存和运输。 9 电冰箱工作的原理:主要用到了液体 吸热和气体 放热。在冰箱内(即冷冻室)要吸热使温度 ,在冰箱外(散热器)要把热放出。故在冰箱

4、内冷冻室里是利用液体 吸热,而在冰箱外通过压缩机把气体 并在散热器中放热使之 变成液体又回到蒸发器内,再 吸热变成气体。如此循环,从而达到制冷效果。 10 取一支大的注射器,吸入适量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器孔,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液态乙醚消失,然后推动活塞,又会观察到 乙醚出现,这是用 的方法使气态乙醚 。 11 在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活动中,某同学在如图所示的锥形瓶内注人少量的温水,稍后取干燥的蒸发皿盖在瓶口。 ( 1 )在蒸发皿中放置一些冰块,在瓶口内将出现 ,蒸发皿的底部出现 。( 2 )通过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水蒸气在遇(填“冷”或“热”)时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三、选

5、择题1 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关于小水珠的形成,以下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是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C 这句谚语是错误的 D 水缸可能有裂缝,水缸中的水渗到缸外形成的 2 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形成雨降落到地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B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放热 C 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凝固现象 D 水蒸气在变成小水滴的过程中吸热 3 表为几种物质的

6、沸点,如果在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物质,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所有气体一起被液化,无法分离 4 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液化、汽化 B 汽化、液化 C 汽化、熔化 D 熔化、液化 四、填空题5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经烧开,我们可以根据所观察的 房间壶嘴的上方 较多,判断出房间的气温较高。 6 . (杭州)小张将一瓶矿泉水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

7、外壁出现小水珠。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于是他与小吴一起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但观点不一致。小张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而小吴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俩的结论是否正确。7 . (阅读理解题)阅读下列资料,思考、解决资料后面的问题。冰箱是制冷设备,主要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等部件组成。电冰箱工作过程中,制冷剂(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在蒸发器中迅速蒸发 热,使冷冻室内温度 ,气态的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面的冷凝器,此时制冷剂液化 热,液态的制冷剂回到蒸发器,又开始了新的循环(如图所示)。

8、电冰箱就这样将冷冻室内的热量“吸”出来,并散发到冰箱的外面。 ( 1 )在资料的 三处补写上适当的内容 ; ; 。 ( 2 )冰箱冷冻室内温度很低,那么在室内多放几台打开冷冻室门的冰箱(填“能”或“不能”)降低室内温度。第 3 课时液化一、 1 . D 点拨:液化过程要放出热量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但是压缩体积只能使部分气体液化。 2 . D 点拨:铁块熔成铁水是熔化现象:湿衣服晾干是汽化现象;河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白气”是水蒸气液化的结果。 3 . A 4 . D 点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 78 ,因此在 80以上的热水中酒精会沸腾迅速汽化),塑料袋鼓起来。气态酒精在

9、常温下迅速液化塑料袋又瘪了 5 . C 点拨:“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A 中是汽化, B 中是凝固, D 中是熔化 6 . A 点拨:首先是海水先汽化成水蒸气然后这些水蒸气再液化成小水珠。二、 7 气态;液态;压缩体积;降低温度 8 压缩体积;降温;压缩体积;减小 9 汽化;液化;降低;汽化;压缩:液化;汽化 10 液态;压缩体积;液化 11 . ( 1 )白雾;小水珠( 2 )冷:液化 1 . A 点拨:天要下雨时 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水蒸气碰到冷的水缸外表面时,放热液化变成小水珠。 2 . A 点拨: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3

10、. C 4. B 5 甲;白气;乙点拨:本题易错,“白气”并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房间温度越低,水蒸气越容易液化,看到的白气越多。 6 解: ( 1 )室温下,取一瓶与研究对象相同的矿泉水,称量质量为 m1 ( 2 )将矿泉水拧紧瓶盖,放人冰箱较长时间,取出放在室内一段时间,待矿泉水完全恢复至室温后,将矿泉水瓶外壁完全擦干,称量质量为 m 2( 3 )比较 m1 、m2的大小,如果m1m2,则小张是正确的;如果m1=m2,则小吴是正确的。 7 . ( 1 )吸;下降;放( 2 )不能点拨: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物态变化把冰箱内的热量搬运到冰箱外,对于房间而言,热量并没有减少。相反,冰箱消耗的一部分电能会转化为热能,使房间温度升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