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制义务教育川教版历史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培训发言稿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7810452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制义务教育川教版历史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培训发言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制义务教育川教版历史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培训发言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制义务教育川教版历史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培训发言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制义务教育川教版历史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培训发言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制义务教育川教版历史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培训发言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制义务教育川教版历史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培训发言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制义务教育川教版历史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培训发言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制义务教育川教版历史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培训发言稿第一部分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萌生、确立、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从整体史角度看,它是世界由分散到整体的开始,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相对孤立、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但东方逐步落后于西方。从近代代(现代化)的角度,是世界全面近代化的时期,在政治上,创造了比封建社会宽松、广泛的民主环境,开启了从人治到法治社会的过渡,政治民主化不断发展;在经济上,它较广泛地调动了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更有效地实现了生产资料配置,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逐步实现经济的工业化;在思想文化上,它不同于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泯灭与扼杀,而是激励人性

2、,倡导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为人的创造精神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思想文化各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逐步实现的思想文化的多元化。从文明史有角度看,它是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本学习主题重在介绍欧美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这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主要叙述了欧洲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过程,即封建社会灭亡,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在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初步发展,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政治斗争和对外殖民扩张奠定了物质基础。在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思想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在政治上,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

3、革命,英、美、法纷纷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国际关系上,新航路的开辟开始把世界连结成一个整体,西欧人也开始了殖民扩张,东西方差距开始拉大。第一课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1、第一子目:一是对两部作品,要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其体现的反封建反神学的人文主义的深刻内涵;二是必须全面讲解文艺复兴的背景、核心、性质、影响,才能理解这一事件与其它重大事件的关系,从而从思想解放为政治变革奠定基础来认识二者的关系;三是讲清难点在于人文主义的含义。2、第二子目:一是要能区别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三人的成就;二是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评价,一定要一分为二;三是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评价可从三个角度来认识;A、对欧洲的影响;B、对

4、亚非拉的影响;C、对全球一体化的影响。第二课英国的新生1、第一子目:要从物质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等来理解革命发生的原因;要区别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2、第二子目:实际上是革命的第一阶段,由君主制向共和制的过渡;3、第三子目:实际上是革命的第二阶段,由君主制向君主立宪制的过渡。4、纵观本课(1)根据课文标题,重在理解“新生”一词,“新生”是指新社会制度的诞生,即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整个课文围绕“新生”的背景、“新生”的过程、“新生”的影响来叙述。(2)理解一个结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社会发展的转折点,一个分水岭。表现在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由封建专制向资本主义民主转变,由

5、君主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由君主下的议会向议会下的君主转变。(3)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来认识革命过程中出现的反复与曲折,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不够发达,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壮大,故向封建势力妥协、与封建势力勾结;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的任何行为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阶级利益。第三课美国的独立1、第一子目:可分为两个内容来理解,一是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二是战争的第一阶段,宣布独立。(1)关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可借鉴英国革命的分析模式,从物质基础、阶级基础、民族基础和思想基础来分析,根本原因相同,但直接原因和思想基础不同。(2)关于第一阶段:要从革命后之所以形成一个统一独立国家的角度来理解

6、,因为形成了统一领导核心、统一革命纲领、统一的军事组织。2、第二子目:也可分两个内容来理解,一是战争的第二阶段,美国实现独立;二是独立战争的意义。(1)关于第二阶段:从战争的转折到局部胜利再到完全胜利。这里的1787年宪法是对战争成果的巩固,个人认为这个内容应放在第三个子目讲更好。(2)关于战争的意义:注意从目的来分析战争的性质;注意从政治上、经济上来分析其意义;可提及对法国革命和拉美革命的影响。3、第三子目:突出个人对人类文明所起到的促进与推动作用;教会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模式,注意渗透史论结合的思维方法。4、纵观本课:比较英美革命的异同。第4课法国大革命1、第一子目:可借鉴英国革命

7、的分析模式,从物质基础、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来分析,根本原因相同,但直接原因和思想基础不同。2、第二子目:突出人权宣言的反封建性;法国大革命的的断限;解释“大革命”的含义。3、第三子目:把拿破仑统治分为两个阶段,共和国时期,主要在于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帝国时期,主要是对外侵略扩张;一分为二地评价拿破仑战争;肯定拿破仑统治对法国近代化和欧洲近代化的影响。4、纵观本课:可从大革命的原因、历程及巩固来理解。第5课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1、第一子目:讲清三角贸易的路线,能够作形象图最好;注意从对欧洲和对殖民地的两方面的影响,注意发散思维,尤其是对殖民地影响的双重性。2、第二子目:从北美、非洲、亚洲三个地

8、区扩张的情况来论证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结论。3、第三子目:突出拉丁美洲独立斗争的对象;把北美独立战争放在这里补叙,使学生形成反殖民斗争的整体感。4、这一课:注意标题中两个主题的关系。第二学习主题工业革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前提条件,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兴起,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一方面,使人类步入蒸汽时代;另一方面,为美、俄、日等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由于科学理论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扩大,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在电力、电讯、交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方面,促进了生

9、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导致了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随之也发生了变化。第一课第一次工业革命1、第一子目:一是要揭示三类发明的关系;二是要区别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三是从工业革命开始和扩展的顺序来说明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2、第二子目:一是揭示蒸汽机发明与交通工具发明的关系;二是从对某国(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生活内容)、对国际格局(经济格局、政治格局)、对全球一体化三外角度来分析其影响。3、纵观本课:注意与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相联系。第二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一子目:要从经济上(资金、市场、原料、技术)、政治上、理论上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生条件;讲清两个

10、概念电和电讯。2、第二子目:注意内燃机与汽车、飞机发明之间的关系;影响可根据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模式来处理。3、第三子目:突出爱迪生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4、纵观本课:注意与资本主义各国改革和革命相联系,与资本主义各国力量对比变化相联系。第三学习主题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政治领域出现了三大进步潮流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潮流、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本学习主题即介绍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这一进步潮流。随着各国革命或改革的进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或巩固,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国家体系形成。这又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政治前提,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

11、出现遍地开花的局面。第一课美国南北战争1、第一子目:领土扩张是激发美国南北矛盾的直接原因。2、第二子目:注意从四个角度来分析南方种植园经济对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阻碍。3、第三子目:通过对两个文献颁布意义的分析,揭示民心的向背是能否取得的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从目的来分析其性质。4、纵观本课:从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二课俄国农奴制的废除1、第一子目:一是可以紧扣“危机”一词来分析其背景;二是可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析废除农奴制的原因。2、第二子目:一是解释民主革命、自下而上的含义;二是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件角度来分析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3、第三子目:注意揭示

12、第二子目与第三子目的内容的关系。4、纵观本课:从政治上、经济上、对外关系上理解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第三课日本明治维新1、第一子目:一是可以紧扣“危机”一词来分析其背景,注意揭示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2、第二子目:突出明治维新能成功的前提;分析武装倒幕能成功的原因。3、第三子目:将口号与内容相结合理解;从口号和内容理解其目的和性质;用“转折点”来理解明治维新的影响;也可从对日本、对远东国际格局的高度来理解明治维新的影响。4、纵观本课:比较俄日改革的异同点;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及原因。第四学习主题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本学习主题是介绍工业革命后出现

13、的又一进步潮流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随着无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和日益贫困,无产阶级开始进行斗争,斗争的失败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于是,马克思主义并应运而生,其产生又使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并取得巴黎公社革命短暂胜利。第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第一子目:可从物质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马恩努力四个角度来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2、第二子目:放入第一目中分析。3、第三子目:包括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和影响。4、纵观本课:围绕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标志和意义来理解。第二课巴黎公社1、第一子目:一要注意划

14、繁为简,理清线索即可;二是理解巴黎公社的性质;强调它发生的偶然性,而非必然。2、第二子目:讲清巴黎公社只有短短两个月的原因。3、第三子目:区别国际歌词作者和曲作者。第五学习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本学习主题上承第二次工业革命,下启世界现代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国际经济格局也随之变动,国际政治力量重新组合,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最终演化为一战。一战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打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人类历史进入新纪元。第一课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1、第一子目:虽然是小字,但一定要讲,因为它既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又是第

15、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根本原因。2、第二子目:建议用简单的图示揭示大国的矛盾焦点,从而反映出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3、第三子目:注意英、法、俄三国答成协议的原因的分析;光荣孤立政策的概念;最后两段正文可合在一起理解,表述上略显哆嗦和重复,讲述的是第三个层面影响。4、本课可围绕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来理解;要区别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战争史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地图,分析战争形势和影响。第二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1、第一子目:讲述一战的导火线。叙述详细,目的有二:一是引导分析普林西波的的行为是爱国正义行为还是恐怖分子;二是揭示一战中各国参战的目的及一战的性质。2、第二子目:讲述一战的转折点。但是教材重笔书写意在突出战争的残酷性、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是人类共同的职责。3、第三子目:讲述一战的后果。一是用目的来分析性质;二是用后果而不用影响,突出其对人类带来的伤害。4、这一课:可从一战的爆发、转折及后果三个层面来理解;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教学。第六单元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1、构建特点:前面的五个主题都是时序性与主题性结合的内容,而这一主题单元则主要是主题性内容。2、内容实质:按文明史的角度而言,前五个主题都是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为主线,而本主题主要是精神文明。3、教学重点:近代自然科学的三位科学家和启蒙思想的火花。第二部分世界现代史世界现代史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