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 (3)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780859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卖火柴的小女孩 (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 (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 (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 (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 (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卖火柴的小女孩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卖火柴的小女孩 (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重音、停顿、语速和语调来表达自己读文所体会到的感情。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联想的合理。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合理的联想和传神的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教具课件:多媒体课件。预习设计: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晰课文是按怎样的表达顺序来写的?教学时数:2课时。课 型:阅读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背景,激趣导入同学们一定都读过

2、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给大家一分钟,看谁对作者及写作背景记忆的最多。出示课件: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童话就是其中之一。二、抄写生词,夯实基础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运用“叫停式朗读”,实现引领的正确流利。浏览课文,明序晓意。 检查预习: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汇报,师生评价。板书:卖火柴 擦火柴 冻死街头 事情发展顺序四、精读重点,感

3、悟特点研读“卖火柴”这一部分内容。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来突出她的可怜与无助。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交流,师生评价。(1)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 (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2)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说明小女孩虽然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丽。)(3)“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是细节描写。(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资本主义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4)“天快黑了,又下着雪”是细节描写。(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

4、怜与孤独。)指导朗读,读中感悟。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值得同情。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通过语速、语调及重音读出这种感情。教师总结,交待写法。 这一段突出描写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没吃没穿又冷又饿,得不到同情和帮助,我们读了也禁不住万分同情,那么作者是怎么表达出这种感情,让我们受到强烈的震撼呢?原因有三点:第一,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特点;第二作者动用对比烘托人物特点;第三,作者运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最真挚的情感。五、布置作业,感悟表达自主研读文章的“划火柴”部分,填写好下面的表格。小女孩划火柴幻想中的事物 希望得到 原因 第一次 大火炉 暖和 冻僵怎样理解文章的结尾。(结尾中的两个“幸福”意义是不同

5、的。第一个“幸福”是指小女孩临死时看到的幻景感受到的幸福;第二个“幸福”是指小女孩死后就告别了寒冷、饥饿与痛苦,彻底告别痛苦的生活,所以是幸福的。它说明,小女孩只有在死亡后才能得到幸福,抨击了社会的黑暗。)这篇文章是童话,是作者杜撰的,但是读了之后不觉热泪盈眶,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呢?也就是作者的什么过人之处使得一篇“编”出来的文章如此感人呢?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交待任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领略了作者如何运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最真挚的情感,如何运用细节描写和对比烘托来刻画人物特点,让我们对文章的主人公小女孩充满了同情。其实,作者最绝妙

6、的表达手法还远不止于此,这节课就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走进课文,走近作者,来感受安徒生那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与超凡脱俗的语言表达魅力。二、精读重点,感悟特点(一)研读“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指名朗读这部分内容,思考:“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吗?”怎么理解?(卖不了火柴会挨打。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讨论学习,完善表格。回顾事例,提示主题。(1)为什么小女孩在幻觉中会出现这些事物呢?(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渴望幸福才出现圣诞树,因为孤独与缺少亲人的关爱才出现奶奶,因为生活痛苦与

7、绝望才“跟随奶奶买走”。)(2)教师小结: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五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小女孩的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板书:联想 幻觉美好,现实悲惨 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小女孩幻觉的美好与现实的悲惨呢?(二)研读“小女孩冻死街头”这一部分内容。指名朗读这部分内容,思考:(1)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来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2)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几句话。 学生汇报、交流,师生点评后达成共识。(这样描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证

8、明她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大年夜”这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启发人们深思。)指导朗读。小女孩冻死了,我们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三、研讨写法,积累框架这篇文章是童话,也就是这个事例是作者杜撰出来,是假的。那为什么我们读了之后不觉热泪盈眶,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呢?也就是作者如何表述的,我们来讨论一下。生讨论后师点拨:这五次幻想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作者以小女孩心理特点和具体环境为依据,符合小女孩的迫切要求,因此小女孩的处境与结局让我们

9、感同身受,才没有丝毫造假与做作的痕迹。可见,符合实际的合理的联想,是写好童话与其他文章的最重要的基础,如果脱离了实际,凭空捏造的想象只给人虚假的感觉。这才是这篇文章成功的关键!四、 质疑问难,深化理解 既然文章写的小女孩幻觉的美好与现实中的悲惨,那文题为什么不起为悲惨与美好呢? (以主人公为题更能激发人们的同情,也显得更加的真实,同时也更具有独特性与代表性悲惨与美好共存的事物多了,不具有独特性与代表性。)五、布置作业,巩固积累写一篇感受,重点谈一谈你从这篇文章的表达上学习或借鉴到了什么。板书设计:(1)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2)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平安夜冻死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明顺序 理素材 悟特点 赏佳句 卖火柴事情发展顺序 擦火柴 幻觉美好 (联想) 现实悲惨 冻死街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