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答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788044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育心理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名词解释:表征系统(布鲁纳) 参考答案:人类通过知觉将外在事物、事件转换为内在的心理事件,成为认知表征,表征系统发 展包括三个阶段: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与符号性表征。2、名词解释:自我效能感 参考答案:人们对自己就是否能成功的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与判断。3、名词解释:头脑风暴法(脑激励法)参考答案:头脑风暴法就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基本做法就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 后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提出尽可能多地解决方法,不必考虑方案的正确与否,教师也不对 所提出的想法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方案都被提出来为止。然后,学生与教师开始对 这些想法进行讨论、评价、修改、合并某些想法,

2、形成一个创造性地解决方案。4、名词解释:支架性学习 参考答案:借助教师所提供的支持(支架),逐渐把管理、控制学习的任务从教师转移到学生一 方,最后撤去支架。随着教学的进行,教师可以逐渐地减少外部支持,更多地让学生进行独立探 索。5、名词解释:情境教学 参考答案: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在情境教学中,教 学的环境、教学的目标、学习材料、教学的过程以及学习测评都要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保 持一致。6、名词解释:行动研究 参考答案:行动研究就是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与特定问题相联系的一种方法,它旨在对现实 世界进行功能性的干预,并检验这种干预的效果,它就是从行动出发、通过

3、行动进行、并着眼 于改进行动的研究思路。7、名词解释: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参考答案: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其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4 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 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等。8、名词解释: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参考答案:安德森根据知识的状态与表现方式把知识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说明事物、情况 就是怎样的,就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原理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识则就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 活动的知识,比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9、名词解释:概念同化 参考答案:学习者利用原有概念来理解一个新概念

4、的定义,从而明确一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这一过程叫概念同化。10、名词解释:认知冲突 参考答案:认知冲突就是指人在原有观念与新经验之间出现对立性矛盾时而感受到的疑惑、 紧张与不适的状态。11、名词解释:认知表征 参考答案:人们通过知觉将外在事物、事件转换成内在的心理事件的过程。12、名词解释:心智技能 参考答案:又称为智力技能与认知技能。它就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 动方式,如默读、心算、打腹稿等技能。13、名词解释:前摄抑制 参考答案:先前所学信息对后面所学信息的干扰。14、名词解释:需要层次说参考答案: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5、她认为,任 何人的行为动机都在需要发生的基础上被激发起来的,而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 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与理解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 需要。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层级,较低级的需要至少达到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 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15、名词解释:知识建构参考答案:学习就是学习者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 ,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来生 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学习过程不就是先从感觉经验本身开始的,而就是从对这一感觉经验 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经过选择性知觉取得感觉信息,然后再去进行意义的建构,与过去的经验 相结合互作用,理解新信息的意义。16、名词解

6、释:结构不良问题 参考答案:结构不良问题在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在解法规则与答案上具有模糊性与开放性 , 它往往与某些概念原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问题的一个或多个侧面就是不明确的,如起始状 态、目标状态或条件。17、名词解释:操作性条件反射 参考答案:个体在某种环境中作出某种反应,不管有没有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如果之后伴随 着一种强化物,那这个反应在类似环境中发生的概率会增加。18、名词解释:反应定势 参考答案:指学习方法一旦为学习者所掌握,便会形成一种方法的定势,迁移到以后的学习中 去。19、名词解释:归因 参考答案:人们对她们或自己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20、名词解释:最近发展区 参考答案:指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她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教学必须考 虑到学生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就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就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教师的 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者说借助于她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 者之间的差距,即学生的现有水平与经过她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异,就就是最 近发展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