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自动保存的)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7785987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自动保存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曹刿论战(自动保存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曹刿论战(自动保存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曹刿论战(自动保存的)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曹刿论战(自动保存的)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自动保存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自动保存的)(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中考必读之一: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

2、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注释:【公】鲁庄公。【肉食者】这里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间】参与。【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个人专有。【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对】回答。【徧】通“遍”,遍及,普遍。【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帛,丝织品。【加】虚报。【信】实情。【小信未孚】(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为人所信服。【福】赐福,保佑。【狱】案件。【虽】即使。【察】明察。【情】(以)实

3、情判断。【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可以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鼓】击鼓进军。【败绩】大败。【驰】驱车(追赶)。【辙】车轮压出的痕迹。【登轼】登上车前的横木。轼,古代车子前面的横木。【逐】追赶、追击。【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故】原因,缘故。【夫战,勇气也】作战,要靠勇气。【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作,振作。【再】第二次。【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测】推测,估计。【伏】埋伏。【靡】倒下。一、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4、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

5、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了瞭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鲁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二、课文

6、分析:1、这篇文章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的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全文的文眼是“远谋”,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2、全文分三段:第一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可分两层:第一层(开头到“乃入见”),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开篇就指出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对象,战争的性质和鲁庄公决定应战。文中只说“公将战”而不提其他事情,实际上是说庄公处于被动地位,不得已而应战,是为下文“曹刿请见”做铺垫。接着写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肯定了“请见”的必要。曹刿的

7、答语正是全文的纲领,下文便一面写曹刿的“远谋”,一面写庄公之“鄙”。第二层(问“何以战”到段末)写曹刿与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对话一开始曹刿就提出了战前准备的关键问题“何以战”,显示了锐利的眼光。庄公前两次的回答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说明他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的保护上,表现了十足的鄙陋。曹刿对这两次答复都予于否定,指出庄公所说的不过是“小惠”“小信”,并强调了“民从”和“孚”的重要性。在他的启发下,庄公终于认识到作战要依靠人民,决心为人民做一点好事,于是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从这番

8、话可以看出,曹刿求见庄公,目的就是要使庄公认识到人心在战争中的作用,努力争取人民的支持,为胜利奠定了可靠的基础,这就初步显示了他的“远谋”。第二段,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文章把庄公与曹刿的不同指挥方式作了对比描写:写庄公,以“将鼓”“将逐”跟上文的“将战”相应,表现了他在作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写曹刿,则以两个“未可”“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他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这实际上是又一次把曹刿的“远谋”和庄公之“鄙”作对比。第三段,写曹刿论述这次战役取胜的原因。先用“既克,公问其故”一句承上启下。“既克”而不知“其故”,足见庄公完全不懂军事,这既印证了开头说的“肉食者鄙”,又自然引出曹

9、刿的论述。这段论述用两个“夫”字依次带出两层意思:第一层“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进攻的观点,回到了作战时为什么在“齐人三鼓”之后他才认为“可”“鼓”的问题;第二层以“大国难测”以谨防埋伏为根据,提出判断敌方真实动态的观点,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驰”的原因。3、 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4、 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10、:“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5、 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6、 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分两层。第一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第二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7、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却写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何好处?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

11、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伐: 十年春,齐师伐我 (进攻) 伐竹取道,下见小谭(砍伐)加: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夸) 既加冠(戴)安: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 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哪)四、课外收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了解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与同学交流。淝水之战 赤壁之战 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在于人心的向背。五、对比阅读(一)【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节选自左传子鱼论战【注释】宋公:宋襄公

12、。泓:泓水。既:尽,完了。济:渡过。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指子鱼。陈:同“阵”,摆好阵势。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彼竭我盈 请击之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公问其故 及其未既济也 B登轼而望之 既济而未成列 C未可 高可二黍许 D公与之乘 车六七百乘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15同样是作战,怎样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曹刿、子鱼二人各有主张:曹刿主张 ;子鱼主张 。(2分)16战争的胜负与国君有着直接关系,请说说甲文中的鲁庄公与乙文中的宋襄公临阵表现上有什么不同。(2分) 12、解释画线的词。(2分)

13、(1)公将鼓之( ) (2)宋人既成列( )(3)遂逐齐师( ) (4)宋师败绩 ( )13、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14、翻译下列句子。(2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5、甲文中“齐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 , 。(2) 。 15、甲乙两文都通过 表现人物。甲文紧扣“ ”一语 鲜明得表现了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鄙”;乙文则通过“ ”“ ”的应答表现宋公的“鄙”。16、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二)【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且赵之于齐,隐蔽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注释】亲:指关系友好,亲近。却:退。隐蔽:指屏障。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肉食者鄙 神弗福也 而齐不听 苏秦谓齐王曰 1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