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7784993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西省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西省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西省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西省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xx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 Na:23S:32Cl:35.5 K:39Ca:40 Cu:64Zn:6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涂在答题卡在相应的位置上)1. 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是A. 汞 B. 金 C. 银 D. 铝【答案】A【解析】常温下,铝、银、金等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但金属汞熔点最低,常温下为液态。故选A。点睛:大多数金属具有延展性、具有金属光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其中延展性最好的金属是金,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银,绝大多数金属的熔沸点高

2、,熔点最高的是钨,绝大多数的金属硬度大,硬度最大的是铬。2. 今年春节,江西实行“禁燃令”。下圈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标志是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A、是节约用水标志,错误;B、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标志,正确;C、是塑料制品循环使用标志,错误;D、是禁止吸烟标志,错误。故选B。3. 硫在物质的分类中属于A. 混合物 B. 化合物 C. 非金属单质 D. 金属单质【答案】C【解析】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错误;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错误;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硫属于非金属单质,正确;D、硫属于非金属单质,不是金

3、属单质,错误。故选C。点睛: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4. 下列“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A. 氨水 B. 汽水 C. 冰水 D. 糖水【答案】A【解析】A、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正确;B、汽水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C、冰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D、糖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故选A。点睛: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

4、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无色的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可以简记为:“紫石酸红遇碱蓝,无酚酸无遇碱红”)。5. 氧气在降温加压变成液态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B. 分子质量变小 C. 分子体积变大 D. 分子运动速率变大【答案】A【解析】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质量不变,分子的体积不变,分子运动速率减慢。故选A。点睛: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6.

5、在化肥中硫酸铵【(NH4)2SO4】属于A. 钾肥 B. 氮肥 C. 磷肥 D. 复合肥【答案】B【解析】硫酸铵【(NH4)2SO4】中含有植物所需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B。点睛: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7.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错误;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

6、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错误;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错误;D、导管连接胶皮管时,先把导管一端湿润,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胶皮管内,正确。故选D。点睛:浓硫酸的稀释时,如果将水加入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而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水立刻沸腾,造成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可以简记为:“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8. 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 构成:都是由分

7、子构成,且都含有氧分子B. 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C. 用途:氧气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化工原料D. 转化: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答案】D【解析】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氧分子,错误;B、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错误;C、氧气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错误;D、含碳燃料燃烧、呼吸作用等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正确。故选D。9.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B. 一氧化碳从氧化铁中还原出铁,

8、所以冶炼金属一定要用一氧化碳C.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所以隔絶氧气和水一定可以防止铁生锈D. 化学反应通常有能量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答案】C【解析】A、含碳元素的一类化合物称之为有机物,而含碳化合物不都是有机物,如CO、CO2、碳酸钙等化合物属于无机物,错误;B、碳、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冶炼金属的还原剂,错误;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所以隔絶氧气和水一定可以防止铁生锈,正确;D、能量不一定由化学反应提供,可以由风能、水能等提供,错误。故选C。10. t2时,向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加入13g固体甲,搅拌后固体完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固体析

9、出,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P点表示甲的溶解度为98gB. 搅拌的目的是増大甲的溶解度C. 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容易变为饱和溶液D. 甲溶于水的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答案】D【解析】A、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表述溶解度时要指明温度,图中P点表示在t1时,甲的溶解度,错误;B、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并不能改变物质的溶解度,错误;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因此升温时甲的溶液能够溶解更多的甲物质,不能变成饱和溶液,错误;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根据题意,t2时,加的溶解度是110 g,向10g水中加入13g甲物质完全溶解,当一段时间后,有固体析出,因此甲

10、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定放出热量,正确。故选D。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二、选择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毎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D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毎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11. 下列灭火方法正确的是_;A.电器着火直接用水灭火 B.图书馆档案失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熄灭C

11、.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熄灭酒精灯用_【答案】 (1). C (2). 灯帽盖灭【解析】A、用水来浇灭电器着火,容易触电,错误;B、图书馆档案失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熄灭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错误;C、油锅着火可以盖上锅盖,通过隔绝氧气而灭火,正确。故选C。D、熄灭酒精灯时,利用隔绝氧气灭火的方法,可以盖上灯帽。点睛: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12. 铁可将某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处来,则该金属可能为_;A.Ag B.Zn C.Mg D._【答案】 (1). A (2). Cu(合理即可

12、)【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和稀盐酸、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的盐;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能够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的活动性排在锌、镁后面,银前面,所以铁与银的盐溶液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银。故选A。D、铁的活动性排铜前面,所以铁与铜的盐溶液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合理即可)13. 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气体制取,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 A.装置A可用于加热固体制气体B.装置B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C.装置C只能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D.装置D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气体进入的导气管口是_【答案】 (1). A (2). b【解析

13、】A、装置A可用于加热固体制气体正确,正确;B、装置B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也不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只能随时向反应容器中添加试剂,错误;C、装置C只能用于收集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错误。故选A。D、装置D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气体进入的导气管口是b,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14. 下列方案正确的是_;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除去氯化铁溶液中硫酸铁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B鉴别硝酸铵溶液和硝酸镁溶液取样,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除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加水溶解、蒸发D鉴别氧化钙和碳酸钙两种固体粉末A、A B、B C、C D、D【答案】B 加水,触摸试管外壁,看是否有发热现象【解析】A、硫酸

14、铁能与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铁,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铁,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B、硝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氢氧化钠溶液与硝酸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可以鉴别,正确;C、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错误。故选B。D、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碳酸钙难溶于水,可采用加水,触摸试管外壁,看是否有发热现象的进行鉴别。15.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_;A.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 B.通电分解水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

15、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D.将一定量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钾溶液,则图中物质R是_;。【答案】 (1). C (2). CO2【解析】A、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没有影响,所以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是相等的,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过程中起到加速反应进行的作用,错误;B、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体积比是2:1,错误;C、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7,盐酸显酸性,pH7,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pH由7,到恰好完全反应等于7,到酸过量7,正确。故选C。D、向含少量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钾溶液,碳酸钾会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钾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