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吹糖人教案 冀教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7780168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吹糖人教案 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吹糖人教案 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吹糖人教案 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吹糖人教案 冀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吹糖人教案 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吹糖人教案 冀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吹糖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充满着浓浓的乡情和友情。题目是吹糖人,但实际上讲的是糖人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和享受。文章通过描写孩子们对糖人的企盼,对糖人师傅手艺的惊奇,对糖人的分享,使童真、童趣跃然纸上。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本课“瞪、羡”等8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巧、稀、捏”等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孩子了解乡村童年生活的乐趣,学会

2、品味生活中平凡的乐趣与美。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吹糖人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的惊喜与快乐的享受。【教学难点】让孩子了解乡村童年生活的乐趣,学会品味生活中平凡的乐趣与美。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吃过糖人吗?它是什么样?什么味? 一群乡下孩子也和你们一样特别喜欢糖人,让我们快快打开书读一读。【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出本文。二、初读课文,字词学习1、 吹糖人简介 吹糖人是旧时北京的一个行业,北京话为“吹糖人儿”。小贩们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头是一个带架的长方柜,柜子下面有一个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个小炭炉,炉上有一个大勺,中间

3、放满了糖稀。 吹糖师傅就用小铲取一点热糖稀,放在沾满滑石粉的手上揉搓,然后用嘴衔一端,待吹起泡后,迅速放在涂有滑石粉的木模内,用力一吹,稍过一会儿,打开木模,所要的糖人就吹好了。再用苇杆一头沾点糖稀贴在糖人上,就大功告成了。2、 字词学习 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易读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借助工具书把它弄明白。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用各种形式学习文中词语。清脆 划破 灵巧 好奇诞生 凭借 融化 咬碎 瞪圆 撬开 羡慕 郑重【设计意图】简介吹糖人行业,让学生们了解这个手艺,列出需要学习的词语,使学生更加通顺的诵读本文。三、初读感知。思考、交流:“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4、”这篇课文讲的是吹糖人给孩子们的童年带来的欢乐和享受。【设计意图】理解文章的大意四、课文梳理 第一自然段:糖人师傅的到来时孩子们急切的心情。(盼糖人) 第二自然段:糖人师傅技艺高超,令孩子们感到惊奇。(看糖人) 第三自然段:吃糖人的乐趣。(吃糖人) 第四自然段:回忆糖人带来的童年欢乐。 (忆糖人)【设计意图】梳理文章的段落,使学生更能理解本文的结构和主旨。 五、课文学习这篇文章共有4个自然段。请大家通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糖人”给乡下孩子带来了哪些快乐和享受?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1、第1自然段写了吹糖人师傅的到来,给孩子们带来

5、了期待。 几响锣声就带来了激动与快乐。“飞起的忙乱的脚步”“脚步下生风”“不一会就把小小的糖摊围起来”,可以一下子看出他们的急迫和热切。2、第2自然段写了孩子们对吹糖人过程的好奇。对过程的好奇最终化成对结果的企盼,面对着甜蜜蜜的“生灵”,没有谁能禁得住诱惑,于是“有钢蹦的”买了,“举着跑回家去。”没钢蹦的也“羡慕地跟随在后边”。就那样跟着,而且“说说笑笑,走出老远老远。”他们不会把羡慕隐藏在脸后。 对这些天真烂漫、童趣无限的孩子们来说快乐是大家的,糖人也是大家的。谁也不会拒绝快乐。这就是让人珍惜与怀念的童真、童趣啊!3、第3自然段写了吃糖人的乐趣。糖人带给孩子们的快乐首先是形象的,“一个糖人一

6、个故事”, “孩子们凭借想象,讲述糖人的趣事,这个这么讲,那个那么编,嘻嘻哈哈地说个不停。”这糖人、这故事都把孩子们带入愉悦的境界中,这是一种纯精神世界的享受。快乐还体现在品尝糖人的过程中。“这才想起应该吃掉”看得出孩子们更多关注的是一种精神世界,其次才是物质的享受。用猜拳的方法决定吃的先后,多么原始,而又多么平等。课文还着重描写了孩子们舍不得吃糖人的动作, “端详”“用舌尖舔舔”“郑重地让给别人”“小心地舔舔,谁也不想咬碎这个糖人”。这些语言平实却那么传神,很容易唤起读者的共鸣。4、最后一段以“糖人在我的心中还没融化呢”结束全篇,意味悠长。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吹糖人的回忆,不仅有童年的快乐,还

7、有作者对故乡、对童年的深切怀念之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关键的语言文字来品味与理解。读出孩子们当时欢快、愉悦、急迫、热切的心情。引导他们抓住“伸长脖子”、“瞪圆眼睛”“恨不得撬开”等词语来体会孩子们对吹糖人过程的好奇。引导他们抓住“端详”、“舔舔”、“郑重”、“小心”、“不想咬碎”等词语来体会孩子们舍不得吃糖人、对糖人的无比珍爱六、课文小结这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充满着浓浓的乡情与友情。题目是吹糖人,但实际上讲的是糖人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和享受。文章通过描写孩子们对糖人的企盼,对吹糖人师傅手艺的惊奇,对糖人的分享,童真、童趣跃然纸上。【设计意图】总结全文七、课后作

8、业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回家读一读有关童年的故事、散文、诗歌等。八、板书设计吹糖人盼望好奇乐趣教学反思:如吹糖人一课的教学,课堂中我结合课后题设计了一个能够引领全文的问题“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语句中能够感受到糖人带给孩子们的快乐?作者是怎样写的?”学生们能够带着问题从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去寻找答案如有的孩子说:“我从几声清脆的锣声,划破了村庄的宁静,乡下的孩子听到这锣声,就会脚板下生风,不一会儿就把小小的糖摊儿围起来这几句话中感受到了乡下孩子的快乐作者用了一个词脚板下生风就是说他们为了趣,自然对课文就产生了兴趣,因而本节课的“切入点”很顺。接下来,在课文的学习中,让孩子们从文中找春的消息“再结合有关春天的一些课件做辅助,让孩子们想象“春”的画面,孩子们对春天到来,万物的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的教学目标也自然达到了。其次,在本课的教学中,还通过认真研读课文,透过作者观察春天的不同角度,感受春天无处不在,在这里指导了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现的不同方式和方法,并通过当堂练习来检验,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总之,一堂课的教学,需要我们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从不同角度去“感悟”,从不同“感悟”中寻找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感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真正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