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教学设计-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75516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苯》教学设计-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苯》教学设计-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苯》教学设计-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苯》教学设计-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苯》教学设计-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苯》教学设计-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苯的主要物理性质;了解苯的结构特点及证明方法;2知道苯的燃烧现象及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和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理解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参与苯分子结构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发展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3情感与价值目标1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辨证关系;2体会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材分析学生已学习了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典型代表物的性质,烷烃的代表物甲烷,不饱烃中以乙烯和乙

2、炔为代表。知道烷烃的特征反应取代反应;碳碳双健、碳碳叁键的特征反应是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而且能根据有机结构理论写出简单的同分异构体。这为探究苯的结构并根据苯的结构推测苯的性质打下了基础。苯分子结构中特殊的化学键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它是对中学阶段烃类成键知识以及性质的总结与拓展,学好苯的知识对后续有机物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通过这节课,学生基本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能利用物质的结构推断物质的性质,利用物质的性质来推断物质的结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掌握苯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和苯的化学性质教法:引探、实验、分析、总结,多媒体教学学法:感受、讨论、实验、练

3、习巩固三教学思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探究苯的物理性质为切入点,以苯的研究史为线索、以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用途为顺序进行教学的。具体的设计思路是:以苯的研究史为线索,通过创设情景产生问题,让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探究,得出苯的物理性质和结构,并让学生总结凯库勒的探究思路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思考从凯库勒的研究过程中应得到什么启示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最后让学生根据苯的结构推测苯的化学性质,使学生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问题为出发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三维目标的落实融合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力求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实现三维目标。四教学

4、过程导入新课(1)视频:煤干馏过程百度视频苯,观察苯的颜色与状态,认识苯的物理性质;2再向试管中加入2m水,振荡后静置,观察现象。设计意图以史为鉴,渗透化学史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欲。3往另一支试管中依次加入1m苯、2mL酒精,振荡后静置不分层,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分组实验现象分析总结物理性质。苯的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易挥发,有毒,不溶于水,比水轻,易溶于酒精。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探究活动,加设计情景法拉第发现苯以后,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立即对苯的组成进行测定,强合作交流,培养合作能力。他发现苯仅有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23%,苯蒸通过实验增

5、强学生对苯的感性气的密度为同温同压下乙炔的3倍,你能确定苯的分子式吗学生活动通过计算讨论得出苯的分子式C6H6。创设问题(1)C6H6与饱和的烷烃相比,差多少个H(2)如只含有C=C,应该有多少个双键如果只含有CC,应该有多少个三键(3)根据“碳四价学说”和“碳链学说”以及我们学的烷烃、烯烃和炔烃中其结构式书写的经验,请你写出苯分子可能的链状结构简式。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由小组代表写出可能的结构简式:ACHCCH2CH2CCHBCH3CCCCCH3CCH2=CHCH=CHCCH(通过什么样的措施才能进行验证这时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自然地想到含C=C和CC的物质可用溴水或酸性的KMnO4

6、溶液验证。)实验探究2探究苯分子中是否存在C=C或CC(1)试管中加入2mL苯,滴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静置。(2)试管中加入2mL苯,加入1mL溴水,振荡后静置。认识,学会从现象中分析得出结论,加深对苯的物理性质的建构。运用已学确定甲烷分子式的方法来解决此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迁移能力,另外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对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常用方法。从分子组成的不饱和度初步推测可能的分子结构,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过程,学生活动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分别是:不褪色;溴水分两层,上层橙红为后续有机物的学习打下基础。色,下层无色,发生了萃取现象。)得出结论(苯分子中不含C=C和CC)化学史话凯

7、库勒发现苯结构的故事。百度视频:凯库勒是一位极富想象力的化学家,长期被苯分子的结构所困惑。1865华凯库勒做“梦”创立苯环学说。对此,凯库勒说:“让我们学会做梦吧!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真理。”但凯库勒的梦中发现并不是偶然的,这是跟他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想象、对问题的执着追求分不开的。同学们现在只有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今后才能有所发明创造。事实胜于雄辩,通过实验使学生引导学生推理得出结论根据结构决定性质,从现代科学对苯分子的结构研对苯的链状结构进行否定,并使究可以得出: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之间的特殊独特的键。应该既具有饱和烃的性质

8、,又具有不饱烃的性质。苯的结构可以表示为:或实验探究3演示实验:苯的溴代反应和苯的硝化反应探究欲望。通过文字、色彩、动画等多种形现象:1向三颈烧瓶中加入苯和液溴后,反应迅速进行,溶液几乎“沸腾”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2反应结束后,三颈烧瓶底部出现红褐色油状液体(溴苯)3锥形瓶内有白雾,加入AgNO3溶液,出现浅黄色沉淀4向三颈烧瓶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FeOH3)式呈现出来,给学生提供新鲜的、美观的刺激,动静协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落实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教学目标。通过化学史的介绍,丰富学生的视野,开阔他们的思路。对重大化学成就进行情绪体验,对伟大的化学家杰出成就表示崇敬

9、,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学生可以更好地感悟世界的美好与神奇,不断探索自然的奥秘。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原理:Br2FeBr3BrHBr境,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动脑思考,解决问题。培实验探究4(视频)演示实验:苯的硝化反应。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浓硫酸NO2和烃的特征反应(取代反应)又能发生不饱和烃的特征反应(加成反应)总(可重复观看),又防止苯等挥百度贴吧:现象:混合物倒入盛水的烧杯中,烧杯底部出现淡黄色油状液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体会物质的结构决定原理:HONO2水浴5060H2O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归纳苯的化学性质

10、苯的性质较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该既能发生饱通过视频演示实验,既节约试剂,。之,苯的性质表现为能氧化,易取代,难加成这样的特点。信息提示动画模拟苯的加成反应百度网页:结论:说明苯分子具有不饱和性。理论提升现代科学对苯分子的结构研究:发产生的污染,同时提高实验效果,提高课堂效率。从信息苯能与H2、C2发生加成反应,推断苯分子具有不饱和(引导学生对凯库勒式的正确认识;展示苯的球棍模型和比拟模型以增强学生性,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应的直观体验;科学认识苯的结构。)用知识的能力。面1苯分子为平面六边形结构,分子中的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均在同一平引导学生认识甲烷、苯发生取代反应的不同。体会结构决定性2各个

11、键角都是120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3苯分子中碳碳键的键长为14010-10m,介于单键15410-10m和双键系。13310-10m之间总结苯的性质较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该既能发生饱和烃的特征反应(取代。反应),又能发生不饱和烃的特征反应(加成反应)总之,苯的性质表现为能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为学氧化,易取代,难加成这样的特点。课外拓展苯的毒性和苯的用途。生的加深学习和课外学习创造条件。百度知道:教学反思“苯”一节内容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式,通过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发现和实验,逐步形成一种在学习中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在课堂学习过程中,

12、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讨论成了课堂生活的常态,小组学习成了学生开展课堂探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同时在这样的教学中老师真正扮演了一个情景创设者、组织者、指导者、有效调控者的角色,老师为学生创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创设了一连串环环相扣创造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机会,从课堂教学实施来看,并不是“放养式”的失去控制的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探究。一节课内容的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得到激发,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意义建构。在教学过程中,“结构决定性质”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本节在教学中更应注重运用比较(或对比)的方法探索碳碳双键与苯环的性质的差异。整堂课较好地运用类比、对比、科学探究、讨论等学习方法,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让学生在参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探究、创新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