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环境的基本概念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703419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环境的基本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二节环境的基本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二节环境的基本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二节环境的基本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二节环境的基本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环境的基本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环境的基本概念(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环境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环境的基本概念一、环境定义的讨论由于环境科学是一门年轻的现代科学,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科学 技术的发展,生产方式从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转变及相应环境问题的日 益恶化,人们对环境概念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改变着、深化着,下面就 来讨论目前国内外已有几种较为典型的环境概念。(一)目前几种典型环境概念及其特点1989 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的环境是指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 体1。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中,“环境”是指围绕着人 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 的总体2。”2003 年中科院可持续发

2、展战略研究组在2003 中国可持续发展 战略报告中提出的环境是:在环境科学中,系指围绕着人的全部空 间以及其中一切可以影响人的生活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与人工改造过 的自然要素的总称3。上述环境概念显然仅是一个狭义的人类生存环境的概念,现代科 学知识表明,在宇宙及地球进化史中,人类的存在只是短暂一瞬,在 人类没诞生之前或消亡之后,环境都是依然存在的。所以这些概念既 不能定义其它不影响人类生存的生物生存环境,也不能定义非生存环 境。新华字典中的环境概念为:周围的一切事物或遇到的情况4。所谓周围的一切事物或遇到的情况,那么我们要问是在谁周围的 事物或什么时候遇到的情况呢?这里没有指明,显然此定义缺乏严

3、格 的时空观念,使所定义的环境不具唯一确定性,而不具确定性的事物 我们又怎能研究它呢?实际上,宇宙间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具有它存在 的特定时空,没有存在时空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哲学中对于环境的概念是指:相对于主体的客体5。相对于主体的客体,意思即 A 若是主体则 B 就为环境,反之若 B 是主体则 A 就是环境。突出了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此概念虽很具哲学 特色极其简练,但也存在着没有指明主、客体的存在时空,使环境难 以确定的问题。2004 年北师大环境科学院主编的环境科学概论中的环境概念 是:指与体系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体系是指被研究的对象, 即中心事物。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以某项中心事物作

4、为参照系, 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中心事物与环 境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相互关系6。这个环境概念抛弃了人类生存环境与生物生存环境的观念束缚, 是一个较为广义的环境概念。但根据这一概念,我们若用中心事物直 接替代体系,便可说环境是“指与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 和。”这里虽然强调了“体系”这一重要概念,但这里的体系是指中 心事物而不是环境,环境则是与体系有关的客观事物的总和。这很容 易让人认为环境是与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代数和,客观事 物之间是没有体系特性的。同时,在这个定义中,显然中心事物是主 要的,只有中心事物确定了,它周围的环境才有可能确定。另外,这

5、个定义没有指明体系或中心事物的存在时空,也是一个难以确定的事 物。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中的环境(environment)概 念有两个:一个是指影响人的行为或事物发展的条件(the conditions that affect the behaviour and development ofsb/sth . ) 。另一个是指存在于某人或某事中的客观条件( the physical conditions that sb/sth existsin.)7。可以看出,这两个环境概念虽没有我们中国人围绕中 心事物或主题事物划圆圈定环境的传统思维惯性,但仍具有人类生存 环境的狭义环境特征。(二)

6、新环境概念的引出从上述有关环境概念的讨论可知,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环 境的概念在经历了一个从不确定的广义抽象概念到一个确定的狭义概 念的发展阶段,现在又正向一个较确定的广义概念发展。人类社会发 展到今天,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对宏观宇宙太空的观察,对微观物质基 本粒子的研究,对于宇宙、地球、生物及人类演变史的探索,人们已 经知道人类以前和人类以后的地球环境,地球以外的宇宙环境实际上 都不是围绕着人类存在的,就是现在世界上的其他生物也不是为了围 绕人类这个主体而生存的,以往的环境概念已不能涵盖人们已认识的 环境类型。因此,我们现在应该提出一个大可包括所有宇宙太空环境, 小可包括物质基本粒子环境,追

7、往昔可包含最近一次宇宙大爆炸以前 的环境,向未来可包含人类社会以后的所有环境类型的环境概念。有 了这样一个广义的环境概念,将有助于人类从更高的角度去了解自己 在宇宙、地球及生物发展史中的位置,认识以往那些把人类生存环境 及生物生存环境作为环境概念的狭义局限性,看清现在许多人思想上 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危害性,从 而有助于人类较好的认识和解决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内所面临的环境 问题。从上述愿望出发,这里提出一个全新的环境概念是:“一定时空 内客观事物的总体”。相对以往的环境概念,此概念有意突出以下特 点。/o1. 突出环境存在的时空观念,从而使环境研究具有确定性。 新

8、定义中的“一定时空内”几个字首先突出了环境存在的时空观 念,宇宙间一切环境都有它存在的一定时空,只有先从时间和空间对 环境进行限制,才有可能进一步唯一的确定所研究的环境。2. 突破传统对于环境的思维定势,不再以人类或中心事物为主体 或为中心。我国目前有关环境的概念,往往被环字的本意所束缚,习惯于从 画圆圈的几何画法出发,先确定圆心即中心事物,然后以一定半径画 圆,圆心与圆环之间便是人们要确定的环境,这种基本思路可以说是 我国目前已有环境概念的总体特征。在这种传统思维定势作用下,不 仅使环境概念跳不出圆环的圈子,同时也是人们的环境伦理观产生一种思维定势,认为中心事物或主体是起决定作用的,而其周围

9、的环境则是起从属作用的。这大概就是在人类生存环境中总是以人为中心来 定义环境的缘故,也是人类中心主义产生的渊源之一,同时也是当代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突破画圆环的概念去定义环境,而用画无 规则几何图形的思路去思考环境的概念。本文所提出的环境概念就是 只考虑在一定时空内的所有客观事物,它们都属环境因素之一,而不 刻意区分中心事物与非中心事物,这样既符合自然发展史又符合生态 文明时代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3. 可把各种性质的环境及要素都包括进去,是一个相对广义的环 境概念。从这个新环境概念出发,只要是“存在于一定时空的客观事物”, 不管是与人类有关的生存环境,或是与人

10、类无关的其他生物生存环境 及非生存环境,不管是微环境,或是宏观的宇宙环境,不管是以前的、 现在的及今后的环境都可以包括进去。4. 显示环境的整体系统特征。在这个新环境概念中用“总体”两个字,表示了“总和与体系” 的环境特性。环境的突出特性之一是具有系统性,即环境中的各个因 素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整体系统特 性。人类当今所遇到的环境问题,正是以往人类只知从环境中索取自 己生存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而不顾及这种索取对环境中其他生物及 非生物存在的作用和影响,不了解人类与其生存环境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的对立统一关系。从而才使人类自食恶果。二、环境的分类与命名由于

11、目前关于环境的概念认识不一,从各自不同概念出发,自然 会有各种不同的环境分类方法及命名方案。从上述新环境概念出发, 综合目前多种环境分类的方案,这里也提出如下环境分类方法及命名 方案。(一)环境的分类及依据由本文提出的新环境概念可知:决定环境类别的要素是事物发生 的时间、空间及事物的性质。因此我们可以用事物发生的时间、空间、 及事物的性质这三个要素作为环境的分类依据。1. 按时间分150亿年前、15070亿年前、7050亿年前、46亿年前、冥 古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第四纪、40 万年 前、1 万年前、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 环境等。2. 按空间

12、分总星系、星系、星际、星体、地球环境(地核、地幔、地壳、大 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环境)、微环境(细菌及病毒内部、分 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基本粒子环境)等。3. 按事物的性质分 自然环境:生存、非生存、无机、有机、地理、地质环境等;自然-人工环境:土壤、水库、聚落环境(城市、村落、庭院、居 室环境)等;人工环境:美国生物圈二号、太空舱、医院婴儿特护室环境等; 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工作、网络环境等。(二)环境的命名 对于一个具体的环境,我们可依次按照事物发生的时间、空间及 事物的性质进行命名,如:21 世纪中国经济环境等。三、环境的作用(一)提供资源:为一切生物

13、提供其生存所需的资源,是一切生物 生存的基本条件。(二)消纳废物:在其环境容量范围内,消化和容纳各种废物。消 化是环境将废弃物经过稀释、转化而重新进入物质元素循环的过程。 容纳是环境以一定空间容存废弃物的过程。当排放废弃物的速度大于 环境消化废物的速度时就产生了环境污染。(三)生命支持系统:美国的生物圈二号实验证明,在一个预先设 计好的与世隔绝的封闭系统中,没有自然界各种生物及环境因素的支 持,人类就不能生存。(四)美学与精神享受:情节优美的生活环境可使人精神愉快、身 心健康、工作效率提高。四、环境的特性(一) 整体性与区域性:整体性即系统性,指环境系统与各子系统 及环境要素之间具有相互联系、

14、作用与依存的关系。区域性指不同时 空中的环境系统特性所存在的差异。如城市与农村环境的差异。(二) 变动性与稳定性:变动性指由于人类或自然因素作用,超过 环境系统的承载力时,环境系统的组成、结构与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 特性。而当其作用不超过环境系统的承载力时,系统在自我调节能力 的作用下,则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此即环境系统的稳定性。(三)滞后性与脆弱性:滞后性指自然环境受到外界影响后,其产 生的变化往往是潜在的、滞后的。主要表现为引发的许多影响不能很 快表现出来,以及发生变化的范围和程度很难了解清楚。脆弱性指环 境系统一旦被破坏后,所需恢复的时间很长且很难恢复。如目前大气 中臭氧层破坏要恢复到

15、原来为破坏前的状态将需要很长的时间,某些 已被人类灭绝的生物要再恢复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四)资源性与价值性:人类生存与发展要求环境系统有所付出 (如矿山开采),就是资源性。同时环境也要求人类必不可少的投入 (即付出一定的劳动代价),这就是其价值性。(五)非独占性与非排他性:环境具有其他人同时公用而不让个人 专用(天空的空气不能专供某个人使用)的公共物品特性即为非独占 性。而且在环境自净能力范围内,你用环境的同时不会降低他人对环 境的可利用性,这就是非排他性。(六)外部性:环境污染者不承担环境污染治理费用而由社会来承 担的特性即其外部性。例如,某家企业把本属于应该在厂内部净化处 里的污染废气排放

16、到了工厂的外部,这样就减少了治理污染废气的设 备、人力、物力、技术等多方面的投资与消耗,使该企业的内部经济 效益增加,而出于企业之外的整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则 因污染物的排放而下降。这也是目前我国环境问题产生和发展的主要 原因之一。五、环境的影响指人类经济、政治、社会活动导致的有益或有害的环境变化,以 及由这些变化产生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一) 直接影响:是人类活动对环境及人类社会的直接作用,具有 人类活动与影响时空一致性的特征。如人们向室内释放 CO、CO2、 H2S 等有害气体,改变了空气组分,同时也会使人煤气中毒。(二) 间接影响:是直接影响诱发的后续结果。这种影响相对人类 活动具有时间延迟、空间推移的特征。如人们生产、生活过程排放大 量温室气体造成大气温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