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12记叙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62171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12记叙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3年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12记叙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3年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12记叙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3年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12记叙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3年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12记叙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12记叙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12记叙文(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3年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 专题12 记叙文【高考预测】 1.要能根据文章的内容,分辨文章的类型。比如,阅读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这类记叙文其中心思想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对人物的叙述描写表现出来的。其中有的是以写人为主的散文,有的是人物通讯。要会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描写的分析,了解人物的思想品德及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其中心思想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通过对事件经过的叙述、描写表现出来。这类文章大多要交代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要能通过分析事情的经过,揭示事情的意义。以借物抒情为主的记叙文多属于抒

2、情散文。其中有的是以一定的具体事物为对象,侧重于抒发作者的情怀,有的是以物喻人。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的特点是作者把自己的情思融于景物描写之中。 2.结合记叙文的文体知识对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地分析。要会分析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能根据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理清文章的思路,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文章的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能从文章中找出重点段落和语句,理解它们的作用,并体会关键性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3.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叙述、记叙、述说人物的活动和事情的经过,把人物和事情的基本情况交代清楚。描写:对人、事、物、景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

3、和刻画,使读者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叙述和描写常常结合起来使用,阅读时要能充分注意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会起很大作用。 4.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揣摩文中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要从记叙文的特点出发,不能脱离其语言环境。记叙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可以从词语、表达方式、修辞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去品味揣摩。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钻”字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前面再用“偷偷地”加以修饰,又写出小草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生长的,生动的表明春草的活力与情态、长势,“嫩嫩”、“绿绿”则传神地写出春草的质地、色泽。仔细体会这些词语,便会

4、很自然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草图了。【知识导学】一、字词:注音、字形、解释词语大意1、要注意形近易错字2、解释词语:解词一般应先解释词语的本意,再答语境中含义,要联系中心,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答题技巧:A学会基本解词方法(词语互释、词素解凑,望文生义等。例:目不暇接与应接不暇)。B结合上下文,考虑这个词与全文及中心的关系,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C联系人物形象塑造及作者的思想感情D联系中心E注意修辞(双关、比喻)、贬词褒用或更形象生动传神等。(P30P42P43P46P48495161)二、考察主旨:涉及两种题型:1、归纳主旨:从分析结构层次入手。阅读一篇文章,要归纳中心思想,

5、必须先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出各段的段意,根据各段所表达的意思,经过综合分析,然后归纳出全篇的中心思想。要抓住中心人物与核心事件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综合分析文章的题目、开头或结尾,从而归纳中心思想。抓住文中议论抒情句掌握常用句式:“通过写歌颂、批判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3339475153)2、谈感悟及收获:先把握好中心,然后将其升华或深化,或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结合现实谈一谈重要性、必要性等等(50)三、关于结构线索:1、文章线索一般分以下几种情况:(1)人物及人物特征为线索(2)以实物为线索(3)以感情为线索(4)时间地点的转换为线索(5)以题目为线索2、散文中线索作用使文章结

6、构更严谨,层次更清晰。3、考点:小说中以第一人称形式写有何好处?便于叙述故事,增强文章真实性,读起来更亲切。第三人称:它的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四、分析人物思想性格(是一个考查热点):1、答题技巧:抓住主要事件,主人公做了哪些事,这些事件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注意作者的评述性语言,这其中常渗透着作者的感情色彩。C.分析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D.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及心理等描写。E.抓住关键性词语。F.分析写作手法的作用。如对比手法,就是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如故乡中主要人物的性格。2、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考点:(1)运用了什么手法?(2)有什么作

7、用?(或这些描写用意是什么?)五、理解文中关键句子,明确其作用:40415052596063基本技法:结合上下文,一看结构,二看内容及其与中心的关系。(1)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句子的含义”,一般是指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抒情方面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体味和推敲这些句子的含义,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义和作用,包括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其方法是:(1)抓主干的同时,注意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句子的内涵;(2)抓关键词语,如强有力的动词,富有

8、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以及一些特殊的副词理解整句含义;(3)根据句子运用修辞方法的特征、功能,分析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4)根据语境揣摩句子含义。这是理解句子的重点。有些语句,我们只有弄清了它所植根的语言土壤,从整体上把握住文段、文章的意义,联系上下文,便可体会出它的弦外之音。这了问题出现失误,往往就在于缺乏语境意识,在没有建构起对全文的整体感知的情形下,只是单纯解释句子本身的含义,而不能把句子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因此,做出的解答显得很肤浅。(5)抓住中心来理解句意,因为任何一个重要句子都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6)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句意,因为社会背景与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密切关系;(7

9、)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比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的作用。(8)注意句子在文中的位置。这主要指那些在文中起总领下文、收束上文、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技法:结合题目,结合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主人公的性格,透过修辞,抓住本质,把含蓄的句子直白化,还原其本来意义,揭示内涵。(2)结构上作用:开头常设悬念、引领下文、点题、埋伏笔、作铺垫;中间部分: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扣题。(3)内容上作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背景;议论抒情句常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或者:表现了态度(观点),抒发(强调)了思想感情。六、题目作用:题目作用

10、通常有:作者思想感情的触发点(荔枝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阿长与山海经);充当文章线索(背影);充当文眼(爱莲说);揭示文章中心(白杨礼赞);新颖,吸引读者(变色龙)。答题技法:指出修辞(常用修辞:象征、双关,比喻,拟人),抓住特征,联系中心,说明作用。七、关于表达方式、写作手法、修辞及作用:(1)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议论、抒情:抒发作者的情感,使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深化中心,画龙点睛。记叙: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2)环境描写及作用: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种。自然环境描写:A烘托、渲染气氛,为下文埋下伏笔。B衬托人物的心情。C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D.

11、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E.结合具体语境:设置了的背景,烘托形象,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使文章形象、生动、细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3)散文中景物描写作用用景物衬托所歌咏的对象的特征,为后文作铺垫。(4)常用修辞方法及作用: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拟人:赋予以人的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写活了反问:起警策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省;设问:引起人们注意与思考,突出某些内容,引起下文;排比:增强语势,使语言更精炼,有力强调了;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对比:能使语言色彩鲜

12、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借代: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5)常用写作手法:想象,联想.象征(用具体事物表现某种具体意义或精神品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在状物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所喻之人,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思想情感欲扬先抑(阿长与山海经)、烘托、衬托(包括正衬、反衬,如爱莲说)、对比、铺垫、设伏笔等。八、记叙顺序及作用。有正叙、倒叙、插叙、补叙几种情况。考察要点:倒叙作用、插叙作用。答题技法:(1)倒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2)插叙、补叙使文章情节更完整,对有关人物情节或背景作补充交待。九、分析情节、结构内容、

13、概括段意:答题技巧:A参照题目: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两部分内容。B抓住线索:例背影开头设疑(点背影)中间叙事(引背影)望父买橘(写背影)结尾思念(照应背影)C抓核心人物:例藤野先生(1)遇藤野前(在东京)(2)在仙台与藤野相识相处(3)别后怀念D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例:鲁提辖在酒楼上客店里郑屠肉铺前从百草园(空间顺序)E写景散文注意画面的分割:例:春盼春绘春赞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F其他:a善于抓住中心句和总括句b找提示性词语(“总之”、“所以”等);c找承上启下的过渡段d概括段意时可参照标点,分层归纳,摘要综合;e可摘引原文回答。十、相关拓展:结合语境填写空缺的话,续写结尾、补

14、写、仿写句子等。注意:联系文章主旨;语言风格相近,与原文一气呵成。中考语文命题的发展趋势记叙文试题的基本题型常规题型。整体感知类。你认为作者讲的最重要的道理是什么?兰州市试题例2从全文看,点明“心存感激”深刻内涵的一句话是什么?山东省泰安市试题例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浙江省金华市试题例4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展开叙述的?请作简要分析。镇江市试题例5全文以竹笛为线索,叙述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南通市试题例6本文主要表达了我对奶奶的什么感情?湖北省孝感市试题例7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人物?喜欢的理由是什么?浙江省湖州市试题例8初步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从环境描写、人物描

15、写或其他方面选择一个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点评。宁波市试题例9本文没有结尾,文中的“我”经历生活的磨练,在父亲的引导下,后来取得了怎样的成功与人生感悟?请联系上文,展开想像,续写一个结尾。(不超过60字)青海省西宁市试题(2)基础知识类。(幻灯片31)例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河北省试题例2第3段画线词语“情不自尽”中的错别字是什么?正确的写法是什么?上海市试题例3文中多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鸟的鸣叫声,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东营市试题(3)语言感受类。(幻灯片32)例1文章后三段的议论抒情部分有不少发人深省的精彩语句。请摘录一句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并写出你的心得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