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7606707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试卷 2(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 单项选择题(分数:2.00) 解析:2. 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2.00)A. 皮亚杰B. 斯金纳C. 华生D. 班杜拉丿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不同的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的了解。皮亚杰对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的看法与 行为主义心理学持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根本动力存在于儿童自身,而不是外部环境。儿 童生下来就是环境的主动探究者,他们的这种主动探究构成了儿童发展的内在动力。华生认为,人的心理 本质是行为,人的各种心

2、理现象只是行为的组成因素。他提出用刺激(S) 反应(R)公式来描述人的行为, 华生在发展心理学上的突出观点是,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斯金纳也属行为主义学派, 但与华生所强调的刺激一反应模式有所区别,他更强调操作性或工具性条件反射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是儿童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在该理论中着重强调的概念就是观察学习。3.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是( )(分数:2.00)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性本能丿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弗洛伊德发展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弗洛伊德把性本能的心理能量称作“力比 多”,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力比多集中的身

3、体部位也发生变化,从而决定着心理发展的阶段性。4. 皮亚杰认为,儿童内在表征系统发展的最早表现是( )(分数:2.00)A. 象征B. 符号C. 延迟模仿丿D. 平衡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皮亚杰理论的发展阶段的掌握。皮亚杰认为,儿童内在表征系统发展的最早 表现是延迟模仿。所谓延迟模仿,是指儿童观看了他人的某一动作,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仍能将此动作再 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得儿童能将各种信息以心理符号的形式贮存下来,从而促进儿童表象性思维的 发展。5. 班杜拉认为,学习者不一定亲自产生行为或接受强化,而只是看到他人的成功或受到赞扬的行为,就会 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班杜拉称之为( )(分数

4、:2.00)A. 直接强化B. 替代强化丿C. 自我强化D. 观察强化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替代强化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替代强化指学习者不一定亲自产生行为或接 受强化,而只是看到他人的成功或受到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相反,如果看到了他 人的失败或受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没有观察强化这一概念。6.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在( )阶段能完成守恒任务(分数:2.00)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 VD. 形式运算阶段解析:解析:在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感知的局限性,儿童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只将注意力集中在 事物所具有的显著的特征

5、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儿童思维的这一特点是导致其非守恒性的原因之一。而 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这样就可以完成守 恒任务。7. 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结构中最难接近的部分是( )(分数:2.00)A. 意识B. 本我 VC. 自我D. 超我解析:解析:“本我”在弗洛伊德的定义里,属于无意识的东西,是原始的、本能的、在人格结构中最难 接近的部分,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8. 根据艾里克森的观点,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是( )(分数:2.00)A. 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B. 获得创生感(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VC

6、. 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D. 获得完善感以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解析:9. 在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问题上,( )是环境决定论者(分数:2.00)A. 高尔登B. 华生 VC. 皮亚杰D. 斯腾解析:10. 皮亚杰以( )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分数:2.00)A. 认知发展 VB. 生理发展C. 性欲说D. 主导活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皮亚杰观点的了解和掌握。皮亚杰的理论描述了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图景, 对儿童心理发展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的认识 (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

7、段。11. “最近发展区”和“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是( )学派所倡导的(分数:2.00)A. 精神分析论B. 行为学习论C. 社会文化历史论 VD. 认知发展论 解析:解析:维果茨基创立了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用以解释人与动物不同的心理本质。关于教学与儿童 智力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提出了三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和“学 习最佳期限”。12.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中,13岁属于()(分数:2.00)A. 口唇期B. 肛门期丿C. 前生殖器期D. 潜伏期解析:解析:弗洛伊德把儿童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 殖器期(36岁)

8、;潜伏期(611岁);青春期(1113岁)。13. ( )是典型的阶段论者(分数: 2.00)A. 皮亚杰丿B. 斯金纳C. 班杜拉D. 华生 解析:解析:皮亚杰将儿童发展按照认知特点分为四个阶段,行为主义的代表华生、斯金纳和班杜拉都是 连续论者。一般来说,强调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的理论一般都认为心理发展是连续渐进式的,如行 为主义、社会学习理论等。而强调生物成熟因素在心理发展中有重要的影响的理论都属于心理发展的阶段 论。如,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新老精神分析理论等。14. “合法延缓期”的提出者是( )(分数: 2.00)A. 皮亚杰B. 斯金纳C. 班杜拉D. 艾里克

9、森丿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艾里克森人生发展的八阶段的理解和掌握。艾里克森认为,青年期(1218 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这一阶段艾里克森提出了“合法 延缓期”的概念,他认为这时的青年承继儿童期之后,自觉没有能力持久地承担义务,感到要作出的决断 未免太多太快。因此,在作出最后决断以前要进入一种“暂停的时期,用以千方百计地延缓承担的义务, 从而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虽然对同一性寻求的拖延可能是痛苦的,但它最后是能导致个人整 合的一种更高级形式和真正的社会创新。15. 下列不属于弗洛伊德划分的心理阶段的是( )(分数: 2.00)A. 口唇期B

10、. 潜伏期C. 青春期D. 婴儿期丿解析:16. 弗洛伊德认为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的人格结构是( )(分数: 2.00)A. 意识B. 本我C. 自我D. 超我丿解析:1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 自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能直接接触现实世界B. 儿童学习走路,抑制随便走动的冲动,这属于“二级过程思维”C. 自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丿D. 自我控制着本我盲目的激情以保持机体免受损害 解析:解析: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18. 儿童在掌握守恒概念时,最先掌握的是( )(分数:2.00)A. 数目守恒丿B. 物

11、质守恒C. 长度守恒D. 重量守恒 解析:解析:守恒概念是指儿童认识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无论如何变化,它的量始终保持不变。守恒性 包括有质量守恒、重量守性、对应量守恒、面积守恒、体积守恒、长度守恒等。不同类型的守恒形成的时 间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儿童掌握各种“守恒”的时间如下:数目守恒(67岁)、物质守恒和长度守恒(7 8岁)、面积和重量守恒(910岁)、体积守恒(12岁)。19. 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的发展观的是( ) (分数: 2.00)A. 皮亚杰丿B. 维果茨基C. 弗洛伊德D. 艾里克森 解析:解析: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强调内外因的

12、相互作用的理论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 的社会文化一历史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并划分了四个认知发展阶段;而维果茨 基认为儿童掌握语言后,发展就是连续的、量变的过程,不存在明显的阶段性,或者说质变的过程。20. 人类历史中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了( )(分数: 2.00)A. 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B. 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丿C. 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D. 自然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解析:解析:狼孩有正常的遗传,但因为没有很好的社会环境,从而导致心理功能不能正常的发展,这说 明遗传决定论是片面的。21. 皮亚杰认

13、为,感知动作阶段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即( )(分数: 2.00)A. 象征思维和表象思维出现B. 守恒概念和运算思维出现C. 前概念和感觉思维出现D. 主体与客体分化和因果关系联系形成丿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 此阶段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主体和客体的分化和因果关系联系形成。这一时期,儿童能重复刚才偶 尔做出的动作,并开始有目的地寻找主体活动和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在动作的发展中,儿童也发现了动 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因果性的萌芽。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获得了“客体永存性”,这时婴儿已认 识物体是独立于其主观世界的,即

14、使他感觉不到了,物体仍然存在。这是一种普遍的脱离“自我中心”的 过程。皮亚杰把儿童的这一变化称为“发生了一种好比哥白尼式的革命”。22. 个体心理发展在发展进程、内容、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千差万别的特殊性,各种特殊性统称为心理发展的 ( )(分数: 2.00)A. 顺序性B. 不平衡性C. 方向性D. 差异性丿解析:23. 在维果茨基看来,人类心理的实质是( )(分数:2.00)A. 信息加工的产物B. 个体生物成熟的表现C. 物质生产工具导致心理变化的结果D. 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丿 解析:解析:维果茨基提出文化一历史发展观,认为人类心理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

15、的中介 而不断内化的结果。并且,儿童必须首先掌握一定的中介手段才可能发展出高级心理机能,这种中介手段 就是工具。工具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工具,如各种器具、机械;另一类是心理工具,如符号、标记和语 言等。工具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晶,儿童通过对工具的掌握,就将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文化转化 为自己内部心理结构了,这个过程就是内化过程。心理工具指向人内在的心理活动,人类主要依靠心理工 具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造着自身。认知学派认为心理实质是信息加工的产物,自然成熟论者认为心理 实质是个体生物成熟的表现。二、多选题(总题数:8,分数:16.00)24. 皮亚杰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 )(分数:2.00)A. 成熟丿B. 物理因素丿C. 社会环境 VD. 平衡 V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观点的理解和掌握。皮亚杰认为,儿童不是只能被动 地等待环境的刺激,而是会去主动地寻求刺激,他们通过对客体的操作活动与周围环境打交道,积极地建 构知识。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平衡。25. 下列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