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时统计初步(学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581229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1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7课时统计初步(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27课时统计初步(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27课时统计初步(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7课时统计初步(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7课时统计初步(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7课时统计初步学习目标1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等与统计有关的概念,体会抽样的必要性,了解随机抽样2熟悉几种常见统计图表的应用,并会借助统计图表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3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能理解它们在实际问题中反映的意义,而且会运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学习过程一、自主建构(一)普查与抽样调查(二)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量(三)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1条形统计图它的特点是:(1)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_;(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_2折线统计图用几条线段连成的_来表示数据的图形它的特点是:易于显示数据的_ 3扇形统计图扇形的圆心角360百分比

2、(四)、频数分布直方图每个对象出现的_与_的比(或者百分比)叫做频率(五)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1加权平均数= ;2众数 3中位数(六)数据的波动1极差= ;2方差= ;3极差、方差和标准差都可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或标准差)越大,说明这组数据波动_二、互动探究活动一典例提升例1 一次学科测验,学生得分均为整数,满分为10分,成绩达到6分以上(包括6分)为合格,成绩达到9分为优秀这次测验中甲、乙两组学生成绩分布的条形统计图如图(1)请补充完成下面的成绩统计分析表:平均分方差中位数合格率优秀率甲组6.92.491.7%16.7%乙组1.383.3%8.3%(2)甲组学生说他们的合格率、优

3、秀率均高于乙组,所以他们的成绩好于乙组但乙组学生不同意甲组学生的说法,认为他们组的成绩要好于甲组,请你给出三条支持乙组学生观点的理由例2 某校有2000名学生,为了解全校学生的上学方式,该校数学兴趣小组在全校随机抽取了15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整理样本数据,得到下列图表: (1)理解划线语句的含义,回答问题:如果150名学生全部在同一个年级抽取,这样的抽样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2)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将估计出的全校2000名学生上学方式的情况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3)该校数学兴趣小组结合调查获取信息,向学校提出了一些建议,如:骑车上学的学生约占全校的34%,建议学校合理安排自行车停车场地,请

4、你结合上述统计的全过程,再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例3 为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坚持让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我校体育组组织了一次随机调究,调查内容是:“每天锻炼是否超过1小时及锻炼未超过1小时的原因”,他们随机调查了720名学生,所得的数据制成了如下的扇形纷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根据图示,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没时间”的人数是 人,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2)2010年该市中小学生约32万人,根据此次调查,可以估计2010年我校中学生每天锻炼未超过l小时的人数约为 万人; (3)如果计划2012年该市中小学生每天锻炼未超过1小时的学生人数降到3.84万人,求2010年至2012年锻炼未超

5、过1小时人数的平均降低的百分率是多少?例4 保障房建设是民心工程,某市从2008年开始加快保障房建设进程,现统计了该市2008年到2012年这5年新建保障房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和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 (1)小丽看了统计图后说:“该市2011年新建保障房的套数比2010年少了”你认为小丽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2)求补全条形统计图; (3)求这5年平均每年新建保障房的套数活动二知者加速例5 垃圾的分类处理与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某城市环保部门为了提高宣传实效,抽样调查了部分居民小区一段时间内生活垃圾的分类情况,其相关信息如下: 根据图表解答下列问题:(1)请将条形统计图补

6、充完整;(2)在抽样数据中,产生的有害垃圾共 吨;(3)调查发现,在可回收物中塑料类垃圾占,每回收1吨塑料类垃圾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假设该城市每月产生的生活垃圾为5000吨,且全部分类处理,那么每月回收的塑料类垃圾可以获得多少吨二级原料?例6 (1)跳远运动员李刚对训练效果进行测试,6次跳远的成绩如下:7.6,7.8,7.7,7.8,8.0,7.9(单位:m)这六次成绩的平均数为7.8,方差为如果李刚再跳两次,成绩分别为7.7,7.9则李刚这8次跳远成绩的方差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统计学规定:某次测量得到n个结果x1,x2,xn当函数y=(xx1)2+(xx2)2+(xxn)2取最小值时,对应x的值称为这次测量的“最佳近似值”若某次测量得到5个结果9.8,10.1,10.5,10.3,9.8则这次测量的“最佳近似值”为 .三、学习感悟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