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575369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0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区安全风险评估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采区安全风险评估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采区安全风险评估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采区安全风险评估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采区安全风险评估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区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区安全风险评估报告(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煤矿*采区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矿 长:总工程师: *煤矿生产技术科二一七年六月*煤矿*采区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参与人员名单专 业姓 名职 务职 称签 名采矿地质机电通防前 言风险评估是在对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全面辨识和危险源确定的前提下,确定作业场所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产生的后果,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的过程。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要求,我矿在*采区设计前,由矿总工程师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针对*采区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度进行了预测;对照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法律

2、、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对*采区防范事故的安全设施、设备配置情况及其必要性、有效性和安全管理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估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设计安全措施和建议。 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第一章 概述1.1安全风险辨识的对象及范围1.1.1安全风险辨识的对象及范围本次安全风险辨识对象是*煤矿*采区。评估范围:采区西部、北部和东部以矿井3、2、1和8号拐点坐标连线与英安煤矿相邻,南部以F35断层为界。采区东西长约1650m,南北宽约400m,整个采区面积为0.6699km。采区地表处于珲春河谷平原区北部丘陵区,地势南高北低,地面标高55-105m,地表无水体分布。采区地表南部为林地

3、,北部为农田。采区及周边(边界向外100m)可利用地质钻孔6个,其中采区内钻孔3个,邻近钻孔3个。对其施工过程中瓦斯、粉尘、火灾、水灾、顶板、矿井热害等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和评估。1.1.2安全风险辨识的内容煤矿安全风险辨识的主要内容如下:1)评估采区各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及其工艺、场所、设施、设备是否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2)识别生产中的危险、有害因素 , 确定其危险度;3)评估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 , 明确是否形成了煤矿安全生产系统 , 对可能的危险、有害因素 , 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1.1.3安全风险辨识的作用安全风险辨识是查找、分析和预测*采区存在的危险有

4、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有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控制危险源和事故预防,达到降低事故率、减少损失和最优安全投资效益。并从四个方面促进*采区的安全生产。1)提高煤矿本质安全化程度。通过安全评估,全面系统地从工程、系统设计、设施运行与管理等过程对事故和事故隐患进行科学分析,针对事故和事故隐患发生的各种可能原因和条件,提出消除危险的技术措施方案,从采区生产系统、工程、设施、设备采取措施,实现生产过程的本质化安全,杜绝重大事故发生。2)实现全过程安全、全过程控制。采区生产的一个环节或者一个位置的失控都有可能是事故的诱发因素,因此,要做到安全生产,必须实现全过程的安全控制。3)建立系统

5、安全的最优方案、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通过评估,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及其分布位置、数量、形式,预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便根据评估结果选择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4)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1.2安全评估依据1.2.1法律、法规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煤矿安全监察条例。7)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8)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9)其它有关法律、法规。1.2.2安全文件、标准1)煤矿安全规程。3)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

6、系规范4)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215-2005)。6)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7)其它有关文件、标准。1.2.3风险评估基础资料1)采区生产地质报告。2)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3)矿井通风有关资料。4)矿井瓦斯、煤尘、自然发火有关资料。5)防治水系统评估有关资料。6)爆破器材管理系统评估有关资料。7)提升系统评估有关资料。8)运输系统评估有关资料。9)压风系统评估有关资料。10)其它有关资料。1.3地层及煤层(一)矿区地层地层自下而上有古生界二叠系上统开山屯组(P2k)、中生界侏罗系上统屯田营组(J3t)(仅见于钻孔,伏

7、于第三系含煤地层之下)、新生界下第三系(古近系)古新统渐新统珲春组(E2-3h)及第四系全新统(Qh)分布于全区。第三系珲春组为含煤地层,厚度160-840m,分为上中下三段,区域地层情况见下表。*煤矿区域地层简表地 层 单 位厚 度岩性特征描述界系统组段最小最大一般(m)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535腐殖土、亚沙土、沙砾岩等。10下第三系中上统珲春组E2-3h上段036以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细砂岩、中砂岩、泥岩。含煤30余层,均为薄煤层,含有(K1)凝灰岩对比标志层。100-200中段120-220以浅灰、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泥岩等为主,含凝灰岩为对比主要标志层(K2),含有

8、动植物化石。含煤30余层,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有16、18、19、19-1、23、23-2、26、26下、28上、28、30、30下等煤层。为井田主要含煤段。160-200下段0-280灰、灰绿-深灰色含砾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等组成,凝灰物质增多,视为K3、K4标志层,含煤30余层,局部可采煤层有31、32、34号等煤层,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100-200中生界侏罗系上统屯田营组J3t1500暗灰、紫色角砾岩、安山集块岩、安山岩等。古生界二叠系上统开山屯组P2k6000黑灰色板岩、变质砾岩。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煤层厚度(m)与上层间距(m)可采性指数厚度变化系数(%)围岩及夹矸180.4

9、0-0.800.3332.85泥岩、粉砂岩。0.61190.56-1.1214.10-23.320.6035.48泥岩、粉砂岩,夹矸1-3层0.1-0.45m0.8118.7119-10.40-1.123.13-28.200.3350.71粉砂质泥岩,夹矸0-2层0.18-0.20m0.7012.49230.33-2.2022.02-70.800.6762.68泥岩粉砂岩,夹矸0-2层0.06-0.24m1.0644.91260.20-2.5528.15-60.500.20100质纯泥岩,夹矸0-6层0.05-0.22m0.8942.29300.50-1.5318.28-44.080.3365

10、.03泥岩粉砂岩,夹矸0-2层0.05-0.46m0.8430.13320.20-1.4934.70-68.220.2599.47泥质粉砂岩,夹矸0-4层0.08-0.40m0.7454.54三、地质构造 *采区位于井田北部,根据勘探对断层与褶曲的控制程度,本采区内发育一条F35正断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55-67。该断层在543、722、550钻孔实见,分布于井田中部,横跨整个井田,由东向西落差逐渐减小,进入英安井田后尖灭,在本井田断距为14-56m,对采区设计造成较大影响。预计大断层附近小构造发育,建议布置必要的钻探及巷探工程,查明断层准确位置,为工作面设计提供准确资料。四、水文地质

11、(一)概况*采区处于井田北部,地表为珲春河谷平原区北部丘陵区,地势南高北低,地面标高55-105m,采区地表无水体分布。采区地表南部为林地,北部为农田。农田中植物以玉米为主,有少量水稻。煤系地层全部被第四系砂层覆盖,第四系砂层平均厚度10m,上部2-5m为亚砂土、腐殖土,下部砂、砾石为主,砾石成分由花岗岩、板岩、火山碎屑岩组成,磨圆较好滚圆状,砾径最大达0.20m,含水丰富,是区域主要含水层,也是间接充水含水层。(二)采区含水层、隔水层及富水性1、含水层(1)第四系冲洪积层砂砾石孔隙水含水层主要分布在井田南部,平原区二级阶地,主要由砂砾石组成,其上有粘土、亚粘土覆盖。砾石主要成分主要由花岗岩、

12、安山岩、编制眼砾组成,砾石砾径2-4cm,最大8cm,砂砾石层普遍泥质充填。该含水层厚5-12m,平均7m。该层覆盖下第三系之上,与其风化裂隙带有直接的水力联系。水文埋深2-4m,钻孔单位涌水量2.4619l/s.m,渗透系数29.7179m/d,水质HCO3-CaMg型,矿化度0.45g/l。(2)第三系碎屑岩基岩风化裂隙水含水层风化裂隙发育在煤系地层上部,发育深度35-60m,平原区为第四系冲、洪积层覆盖,丘陵区除局部出露外,大部分被第四系粘土层和腐殖土所覆盖,覆盖厚度0-15m不等。风化裂隙含水层主要特点:随着深度的增加,风化强度减弱,富水性也随之减弱,在水平方向上又因岩性的差异和胶结程

13、度的不同,有所差异。岩性主要由非均质层状砂岩、粉砂岩、泥岩夹薄层煤组成。钻孔单位涌水量0.2555-0.4839l/s.m,渗透系数0.4583-1.216m/d,水质为HCO3-Na型,总矿化度0.6049g/l。经生产实践得知,该层上部砂岩岩性颗粒粗,孔隙大,风化后胶结松散,富水性强。(3)煤系地层承压含水层该含水层为次要含水层,是直接充水含水层。分布于风化裂隙水含水层之下,由不同粒级砂岩组成,多呈层状透镜体展布在泥岩-泥质粉砂岩之间,主要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一般,岩性的连续性及稳定性较差,裂隙不发育,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较差,富水性差,单位涌水量0.007-0.0303 l/s.m

14、,渗透系数0.0026m/d,水质HCO3-CaMg型。该含水层平均厚度为150m,主要补给来源为北部露头部分风化裂隙含水带补给,补给量极其微弱。2、隔水层第四系的粘土层普遍发育,平原区一般2-4m,丘陵区为0-15m。该层阻隔大气降水直接渗入煤系地层,起相对隔水作用。此外还有第三系煤系地层里的泥岩、粉砂质泥岩、薄层凝灰岩等形成的相对隔水层。煤系地层中段中部相对隔水层平均厚度30m,分布较稳定。煤系地层下段中下部隔水层平均厚度35m,全区发育,比较稳定。凝灰物质遇水膨胀,起良好的隔水作用。3、地下水补、迳、排条件本区丘陵区上部大部分覆盖0-15m厚的粘土和腐殖土,阻隔大气降水的直接渗入。局部基岩出露区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向地下渗透,是风化裂隙含水层和孔隙裂隙含水层的主要补给来源。上覆第四系含水层和第三系风化裂隙含水层之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第四系含水层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后,间接补给风化裂隙含水层。周边地区含水层与本区互补,地下水总流向为由南向北,南部为补给区,北部为排泄区。(三)断层破碎带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