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551484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自 1963 年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中规定了安全生产责 任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的定期检查与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等制度以来,我国目前比较成熟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有:安全生产责任制、职业安全健 康措施计划制度、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制度、职业安全健康检查制度、伤亡事故职业病统计 报告和处理制度、职业安全健康监察制度、“三同时”制度、职业安全健康(劳动安全卫 生)预评价制度等.现对上述各项管理制度分述如下。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梁场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是用人单位行政岗位责任制度 和经济责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基

2、本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 按照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 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工人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应做的事情及应负的责任加以 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梁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五同时”,就是在计划、布置、检查、 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其内容大体分为两个 方面,一是纵向方面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即各类人员(从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 表到一般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横向方面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即各职能部 门(如安质、物设、工程、试验、财务等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3、二、职业安全健康措施计划制度职业安全健康措施计划制度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有 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和安全卫生设施,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这种制度 对企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都 起着积极作用。职业安全健康措施计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单位或工作场所;(2)措施名称;(3)措施内容和目的;(4)经费预算及其来源;(5)负责设计、施工的单位或负责人;(6)开工日期及竣工日期;(7)措施执行情况及其效果。职业安全健康措施计划的范围应包括: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伤亡事故、预防职业病和 职业中毒等内容,具体有以下几种

4、:1安全技术措施,即预防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工伤事故的各项措施,包括防护 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防爆炸设施等措施。2职业健康措施,即预防职业病和改善职业健康环境的必要措施,包括防尘、防毒、 防噪音、通风、照明、取暖、降温等措施.3辅助用室及设施,即为保证生产过程安全卫生为目的所必须的用室及一切措施, 包括晾衣室、休浴室、厕所等。三、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要“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 。用人单位的安全教育工作是贯彻用人单位方针,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提高员工安 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首先在于 提高用人

5、单位管理者及员工做好职业安全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帮助其正确认识和学习职业 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其次,是能够普及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增强安 全操作技能,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995 年 11 月 8 日劳动部颁布的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劳部发 1995 405 号)对生产岗位员工安全教育、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和组织管理作了具体规定。 安全教育的形式一般包括:管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特种作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 教育、职工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和经常性职业安全健康教育.1管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场长、经理主要应进行国家有关职业

6、安全健康的方针、政策、法 律、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工伤保险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企业职业安全健康 管理知识及安全文化;有关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项内容教育.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人员教育内容应包括: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的方针、政策、 法律、法规和职业安全健康标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职业健康知识、安全文 件;工伤保险法律、法规;职工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程序;有关事故案 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项内容.企业其他管理负责人(包括职能部门负责人、工区负责人)专业技术干部的职业安全 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安全健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本职安全生产责任制 ;典型事 故案

7、例剖析;系统安全工程知识;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班组长和安全员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安全技 术、职业健康和安全文化的知识、技能及本企业、本班组和一些岗位的危险因素、安全注 意事项;本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抢救与应急处理措施等。2特种作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特种作业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 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根据国家经贸委特 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13 号令)的规定,特种作业的范围包括:电工 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登高

8、架设作业;锅炉作业 (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操作;爆破作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 门或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并经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作业。特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前,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教育 ,增强其安全生产意识,防止由于缺乏安全教育和必要的技能培训而引起伤亡事故.因此,国家经贸 委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推行全国统一培训大纲、统-考核教材、统一证件的制度。特种作 业人员在独立上岗作业前,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获得证书后方可上岗。特种 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包括安全技术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 ,以实际操作技 能考核为主。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由

9、国家统一印制,地、市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签发,全国通用。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者,每两年进行一次复审。未按期复审或复 审不合格者,其操作证自行失效。3. 用人单位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用人单位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主要有新员工上岗前的三级教育、“四新教育和变 换岗位教育、经常性教育三种形式.工区级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由工区负责人组织实施,工区专职或兼职安全员协助,内容 包括本工区的概况,职业安全健康状况和规章制度,主要危险因素及安全事项,预防工伤事 故和职业病的主要措施,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班组级职业安全健康教育 由班组长组织实施,内容包括遵章守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间工作衔

10、接配合的职业安 全健康事项,典型事故及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性能及 正确使用方法等项内容。企业新职工须按规定通过三级安全教育和实际操作训练,并经考 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明确指出:“企业在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使 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必须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企业职工调整工 作岗位或离;岗位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必须进行相应的车间级或班组级安全教育。”因此, 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投产前,也要按新的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和培训参加操 作的岗位工人和有关人员,使其了解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安全性能及安全技术,以适 应

11、新的岗位作业的安全要求;当用人单位内部职工从一个岗位调到另一个岗位、或从某工 种改变为另一工种、或因放长假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用人单位必须进行相应的安全 技术培训和教育,以使其掌握现岗位安全生产特点和要求。4经常性职业安全健康教育无论何种教育,都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同样如此,必须坚持不懈、经常不断地进行,这就是经常性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在经常性安全教育中,安全思想 安全态度教育最重要。进行安全思想、安全态度教育,要通过采取多种多样形式和安全活 动,激发员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热情,促使员工重视和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经常性安全教育的 形式有:每天的班前、班后会上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安全

12、生产会议;张贴安全生产招贴画、 宣传标语及标志等。四、职业安全健康检查制度职业安全健康检查制度是清除隐患、防止事故、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是企业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职业安全健康检查可以发现企业及生产过程 中的危险因素,以便有计划地采取措施,保证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主要是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和查事故处理。 查思想主要是检查用人单位领导和职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查管理是检查用人单位是 否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正常工作;查隐思是检查生产作业现场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文 明生产的要求;查整改是检查用人单位对过去提出的问题的整改情况;查事故处理主要是 检查用人单

13、位对伤亡事故是否及时报告、认真调查、严肃处理。安全生产检查时要深入车 间、班组,检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条件、生产设备以及相应的安全健康设施和工人的操作 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为保证检查的效果,必须成立一个适应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需要的检查组,配备适当的力量.安全生产检查的组织形式,可根据检查的目的和内容来确 定。五、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是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的一项重要制度,中华 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七条对此做了明确的规定。这项制度的内容包括:依照国家法 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事故的报告;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事故的统计;依照国家 法律、法规的规

14、定进行事故的调查和处理。(一) 伤亡事故的统计报告和处理我国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工作,经过 40 多年的不断总结,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1。伤亡事故分类 伤亡事故的分类,分别从不同方面描述了事故的不同特点。根据我国有关法规和标 准,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伤亡事故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 按伤害程度分类 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为一个工作日以上(含 1 个工作日),105 个工作日以下的失 能伤害;重伤,指损失工作日为 105 个工作日以上(含 105 个工作日)的失能伤害,重伤 的损失工作日最多不超过 6000 日;死亡,有职工死亡或重伤损失工作日超过 6000 日,这是根据我

15、国职工的平均退休 年龄之和计算出来的。(2) 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 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重伤事故,指有重伤没有死亡的事故; 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 l 一 2 人的事故;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 39 人的事故; 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 10 人以上(含 10 人)的事故.(3) 按事故类别分类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事故类别划分为20类,即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 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 伤害。2. 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 组织在进行伤亡事故报告时,必

16、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发布的有关伤亡事故报告规程及其 他有关规定.这些规定主要有:1989 年国务院第34号令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和 1991 年国务院第 75 号令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2001 年 4 月国务院颁 布第302 号令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3. 伤亡事故统计于伤亡事故的统计我国目前有如下规定:1992 年劳动部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实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和1993 年发出的“关于印发企业职 工伤亡事故统计问题解答的通知”。(二)职业病的统计报告和处理1职业病报告办法职业病报告必须是国家现行职业病范围内所列举的病种 ,卫生部曾于 1988 年修订颁 发了职业病报告办法,规定了职业病报告的具体办法.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