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物学复习题2023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542108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生物学复习题2023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神经生物学复习题2023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神经生物学复习题2023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神经生物学复习题2023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神经生物学复习题2023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生物学复习题20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生物学复习题2023(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胞体,轴突,树突组成。神经调质:由神经元产生,作用于特定的受体,但不在神经元之间起直接传递信息的作用,能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的化学物质。离子通道:是各种无机离子跨膜被动运输的通路。在神经系统中是信号转导的基本元件之一。突触: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机能连接点。化学突触:通过化学物质在细胞之间传递神经信息的突触。电突触:直接通过动作电流的作用到达下一级神经元或靶细胞的突触。皮层诱发电位:在感觉传入的冲动的刺激下,大脑皮层某一区域产生较为局限的电位变化。信号转导:生物学信息(兴奋或抑制)在细胞间或细胞内转换和传递,并产生

2、生物学效应的过程。局部电位:能引起膜电位偏离静息电位而尚未达到阈电位的变化。受体:能与配体结合并能传递信息、引起效应的细胞成分。它是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质内的蛋白质大分子。G-蛋白偶联受体:在与激动剂结合后,只有经过G蛋白转导才能将信号传递至效应器,结构上由单一多肽链构成,形成7次跨膜结构的受体蛋白。神经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引起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神经递质转运体:膜上将递质重新摄取到突触前神经末梢或周围胶质细胞中储存起来的功能蛋白。神经胚:原肠胚的外胚层经过发育,经神经板、神经褶、神经沟,

3、最后形成神经管,这就是神经胚的形成,经历上述变化的胚胎。神经诱导:在原肠胚中,原肠背部中央的脊索与其上方覆盖的预定神经外胚层之间细胞的相互作用,使外胚层发育为神经组织的过程。神经生长锥:神经元轴突和树突生长的末端。先驱神经纤维:指在发育期间形成较早,最早到达靶组织的轴突,它们是其他轴突发育为神经束的引路向导。感受器:把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机械能、热能、光能和化学能)转换为电信号,并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传入神经纤维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视网膜:视觉系统的第一级功能结构,可将光能转换为神经电信号。光致超极化:光照引起感受器细胞超极化效应的过程。视觉感受野:视觉系统中,任何一级神经元都在其视网膜有一

4、个代表区,在该区内的化学变化能调制该神经元的反应,则称这个特定的视网膜区为该神经元的视觉感受野。视皮层功能柱:具有相似视功能的细胞在厚度约2mm的视皮层内部以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式呈柱状分布。on-中心细胞:细胞的感受野对中心闪光呈去极化反应。迷路:前庭器官和耳蜗共同组成极复杂的内耳结构。行波:声波引起膜振动从耳蜗基部开始,逐渐向蜗顶传播。本体感觉:指人和高等动物对身体运动的感觉。味蕾:排列在舌表面的乳头上的味觉感受器,许多味觉感受器细胞和一些支持细胞、基细胞共同组成洋葱状的味觉感受器。半规管:是维持姿势与平衡有关的内耳感受装置。习惯化:一个不具有伤害性效应的刺激重复作用时,神经系统对该刺激的反

5、应逐渐减弱的现象。敏感化:一个强刺激存在时,神经系统对一个弱刺激的反应可能变大的现象。学习:人类或动物获取新信息和新知识的神经过程。联合型学习:个体能够在事件与事件之间建立起某种形式的联系,这种学习称为联合型学习。非联合性学习:主要指单一刺激长期重复作用后,个体对该刺激的反射性反应增大或减弱的神经过程。记忆:对获取信息在脑内保存和读出(再现)的神经过程。陈述性记忆:对事实、事件以及它们间相互关系的记忆被称为陈述性记忆。非陈述记忆:在无意识下参与的情况下建立,记忆的内容不容易用语言描述。程序性记忆:主要指关于技巧或习惯的记忆。边缘系统:Papez回路和Broca边缘叶之间具有相似性,所以这群被假

6、定与情绪体验与表达有关的结构通常被称为边缘系统。突触可塑性:突触前神经元的反复活动导致的突触传递效能的短时程和长时程的改变。量子释放:一次动作电位诱发成批的囊泡释放,每一囊泡所含的神经递质大致是相同的(一个囊泡称为一个量子)。动作电位:当电刺激强度达到某个阈值时,神经细胞就会产生一个不衰减的“全和无”式的沿神经纤维传导的神经冲动。可兴奋细胞: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阈电位:触发再生性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突触传递:神经信号通过突触在两细胞间传递,包括化学突触传递和电突触传递。语言优势半球:自然语言和手语都定位在大脑左半球,称之为语言优势半球。RIA: 放射免疫分析,利用抗体(Ab)特异地识别其抗

7、原(Ag)的原理,将抗原标记放射性同位素(*Ag),用来测定与*Ag抗原性相同的物质。*LTP:长时程增强,给予前穿质一个短暂的高频电刺激,引起这条通路上的突触传递效能的持续增强,这一效应称为LTP 。CT:计算机断层成像术,基于组织对X光的不同吸收,观察大脑的结构和局部解剖。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CT与放射性同位素成像的结合,反映某中注入人体的放射性同位素在大脑组织的分布。MRI:磁共振成像术,以CT技术为基础,既可用来观察大脑的解剖结构,也可以用来观察脑活动的动态过程。TOP:指颞叶(temporal lobe)、枕叶(occipital lobe)和顶叶(parietal lob

8、e)三个词的第一个字母,TOP区分布于这三区。传导性失语:语言流畅,但有许多言语错乱,复述能力受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去极化的反应。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超极化的反应。儿茶酚胺: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基本结构为-苯乙胺。离子通道:是各种无机离子跨膜被动运输的通路。在神经系统中是信号转导的基本元件之一。化学门控型离子通道:由配体结合部位与离子通道两部分组成,当配体与受体结合时,离子通道开放从而引起细胞膜对特定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引起膜电位变化的一类离子通道。神经生物学:是研究人和动物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是探索脑的科学。神经科学:包括神经病学和神经生物学。免疫组织化学

9、法:是通过标记抗体与特异性抗原反应显色的组织化学法。细胞外记录:把引导电极安放在神经组织的表面或附近引导神经组织的电活动的方法。EEG:脑电图,用双极或单极引导法,将引导电极放在脑活动区颅骨表面之上,可以记录出能变换方向的微弱电流。通过强力放大记录出来的电位称脑电图。突触小泡:神经元中用于储存,运输神经递质的球状囊泡。纹外视皮层:初级视皮层以外的视皮层均称为纹外皮层。半侧空间忽视:右侧后顶叶皮层受损的病人忽视左侧空间中的事物或要素,而左边后顶叶皮层受损则不会导致对右侧的忽视,这一现象称半侧空间忽视。习得性恐惧:由于曾经发生的痛苦经历,我们都能学会主动回避某些行为,以免再一次受到伤害。牵涉痛:当

10、某些内脏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痛觉。跨膜信号转导:生物活性物质(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通过受体或离子通道的活动而激活或抑制细胞功能的过程。表达性失语:特征是语言理解能力部分保留着,但语言的生成不流畅。感觉性失语:即Wernicke失语,言语错乱、言语过多、语词创新,而语速、节奏和语调流畅。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后天形成,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EPSP:即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二、根据现有神经生物学理论,判断下列观点是否正确?说明其理由。1. 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

11、从神经胚到形成成熟的神经系统,其神经细胞的数量是不断增多的。F2. 由于人们对大脑的特殊关注,神经系统的细胞学说建立早于其他组织系统细胞学说的建立。F3. 在神经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西班牙的哈吉尔(Cajal)、英国的谢灵顿(Sherrinton)和俄国的巴甫洛夫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中哈吉尔主要是因创立了条件反射理论,谢灵顿主要是因创立神经元的理论,而巴甫洛夫主要是因创立反射(突触)学说。T4. 神经元是神经组织实施其功能的主要细胞,但其数量在神经组织并不是最多的。t5. 海马的LTP与哺乳动物学习记忆形成的机制有关。T6. 神经系统的功能学研究方法和形态学研究方

12、法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方法,因此迄今尚没有办法把功能学和形态学研究结合起来。F7. 一个神经元一般只存在一种神经递质或调质。F8. 大脑功能取决于脑的重量。F9. 神经肌肉接头处是一个化学突触。T10. Bernstein 的膜假说和Hodgkin等的离子学说均能很好地解释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F 前者不能11. 阈电位和阈强度的生理学含义相同。F阈电位:能使可兴奋细胞膜或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称为阈电位。阈强度: 阈刺激一般将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具有足够的、恒定的持续时间)称为阈强度或强度阈值。12. EPSP有“全和无”现象。F 具有加和性13. 抑制性突触后电

13、位的产生与氯通道激活有关,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与钠通道激活有关。T14. 视锥决定了眼的视锐度(空间分辨率),视杆决定了眼的视敏度。T15. 神经管的细胞不是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不能由神经管的细胞转化。F 神经管上皮细胞是神经干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由神经管发育而来16. 哺乳动物特殊感觉的形成需要经过丘脑的投射,而一般感觉的形成则一般不经过丘脑的投射。F 均需要丘脑(嗅觉除外)然后投射到大脑皮质。17. 语言的优势在大脑左半球,所以语言的形成与右半球无关。F 右半球具有语言加工能力18. 在神经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实验材料的应用对一些神经生物学理论的创立有重要的作用,其中海兔对

14、乙酰胆碱作用的了解,鱼类的电器官对学习记忆机制的阐述,枪乌贼对细胞生物电离子学说的建立有重要的意义。T19. 神经元是神经组织实施其功能的主要细胞,其树突和轴突分别有接受和传出神经信息的作用。T20. REM睡眠与觉醒时脑电图相似,而这两个时期脑和躯体状态有明显的不同。T21. 采用脑透析术可引导脑的诱发电位。F 只能测递质的变化22. ATP是神经系统中的一种神经递质或调质。T23. 钾通道既有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也有化学门控性离子通道。T24. 视觉的形成需要经过丘脑的投射,而听觉的形成则一般不经过丘脑的投射。F丘脑的外膝体参与视觉 内侧膝状体参与听觉25. 裂脑实验证明大脑两个半球的功能

15、既有对称性,也有不对称性。T26. 典型的突触结构主要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T27. 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是运动代表区,中央前回是躯体感觉代表区。F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区 中央前回是运动代表区28. 使乙酰胆碱失活的酶是胆碱酯酶,而乙酰胆碱合成需要胆碱乙酰移位酶参与。T29. 应激时会发生交感系统兴奋加强,同时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加强。F 皮质30.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实际上是一种动作电位,不能发生总和。Fepsp通道时配基门控 而ap是电压门控 epsp有时间和空间的总和 而没有“全和无”现象31. 丘脑是除视觉外所有感觉传导的换元站。F 是除嗅觉外32. 同一递质在不同部位可以产生不同效应,这主要取决于不同受体。T33. 动物和人自我电刺激的动机全是为了“愉快”。F34. 从五脑泡阶段到三脑泡阶段是神经管分化的发展。F 三到五35. 大脑的额叶是人类的思维中枢。F 思维中枢是不存在的36. 所有的感受器均为完整的细胞。F 有的为一结构 如视网膜 味蕾等37. 外膝体中转听觉传导,而内膝体则与视觉功能有关。F 外视内听38. 上丘和下丘均为丘脑中的神经核团。F 中脑39. 内耳包括前庭和耳蜗两个部分,均与参与听觉信号传导。F 前庭与平衡感觉有关 耳蜗与听觉有关 主要是实现了声波的换能过程40. 意识性本体感觉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