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753324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理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理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理学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理学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名词解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internalenvironment):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2.稳态(homeostasis):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相对恒定的状态。3.负反馈(negative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相反的方向改变,以减弱或抑制过强的功能活动。4.正反馈(positive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和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逐渐加强,使某种功能活动不断加强。5.反射(reflex):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6

2、.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7.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8.体液调节 ( humoral regulation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钠泵(sodiumpump):又称钠-钾泵(sodium-potassiumpump),由和两个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蛋白质,具有ATP酶的活性。每分解一分子ATP将3个Na+移出胞外,将2个K+移入胞内,保持膜内高钾膜外高钠的不均匀离子分布。作用:细胞内高钾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防

3、止细胞水肿;势能贮备。2.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RP):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即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表现为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3.极化(polarization):平稳的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跨膜电位为内负外正的状态。4.去极化(depolarization):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5.复极化(repolarization):膜电位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6.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7.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AP):可兴奋细胞受到适当的刺激时,细胞膜在

4、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一个迅速的、可逆的、可传导的电位变化。8.阈电位(thresholdpotential,TP):能引起Na+通道大量开放,形成正反馈性Na+内流,并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9.阈强度(thresholdintensity):是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10.局部电位(localpotential):由少量钠通道激活而产生的去极化膜电位波动。第三章血液1.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正常成年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2.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

5、dimentationrate,ESR):抗凝血在静置状态下,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在血浆中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成年男性正常值为015mm,女性为020mm。3.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由肾脏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它能促进红系组细胞增值分化,促进前体细胞增值分化和促进骨髓释放网织红细胞。4.血型(bloodgroup):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凝集原)的类型。5.血液凝固(bloodcoagulation):血液由流动的液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第四章血液循环1.心动周期(cardiaccycle):心脏的

6、一次收缩和舒张所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2.每博输出量(strokevolume,SV):一侧心室一次心脏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播出量。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70ml。3.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博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正常成人安静时为55%65%。4.心指数(cardiacindex):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安静和空腹情况下的心指数称为静息心指数,正常成人约为3.03.5L/(minm)。5.心力储备(cardiacreserve):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6.房室延搁(atrioventriculard

7、elay):房室交界区的兴奋传导速度缓慢,使兴奋由心房传至心室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延搁,这种现象称为房室延搁,其意义在于使心房收缩结束后心室才收缩,以保证心房和心室收缩活动的交替进行。7.收缩压(systolicpressure):心室收缩射血高峰时,主动脉血压最高,在收缩期最高的血压值称为收缩压。安静时健康青年为100120mmHg。8.舒张压(diastolicpressure):心室舒张时,主动脉血压下降,在心室舒张末期的动脉血压最低值称为舒展压,安静时健康青年为6080mmHg。9.中心静脉压(centralvenouspressure,CVP):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

8、正常值为412cmH2O。10.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11.肾素(renin):由肾脏进球细胞分泌的一种酸性蛋白酶,经肾静脉进入血液循环,以启动RAS的链式反应。12.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第五章呼吸1.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由肺泡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以单分子层的形式分布于肺泡液体分子层表面的一种脂蛋白,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2.潮气量(tidalvolume,TV):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正常成人平静呼吸时,潮气量为400600ml。3.功能余气量(function

9、alresidualcapacity,FRC):平静呼吸末尚留于肺的气体量,等于余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正常成人约为2500ml。4.肺活量(vitalcapacity,VC):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正常男性约为3500ml,女性约为2500ml。5.用力肺活量(forcedvitalcapacity,FVC):尽力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6.肺泡通气量(alveolarventilation):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7.通气/血流比值(ventilation/perfusionratio):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

10、流量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0.84。8.Hb氧饱和度(oxygensaturationofHb):Hb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9.解剖无效腔(anatomical dead space)第六章消化和吸收消化(digestion)吸收(absorption)1.脑-肠肽(brain-gutpeptide):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中双重分布并起重要生理作用的肽类物质。2.容受性舒张(receptiverelaxation):进食时食物刺激口腔、咽、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3.胃排空(gastricemptying):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4.胆盐

11、的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circulationofbilesalt):胆盐随胆汁排入小肠后,90%以上被小肠吸收,经门静脉回到肝脏,再组成胆汁分泌入小肠,此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1.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dynamicactionoffood):进食能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的作用。2.基础代谢(basalmetabolism):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3.基础代谢率(basalmetabolismrate,BMR):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4.体温(bodytemperature):机体的温度称为体温。一般所说的体温是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12、。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出1.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正常成人安静时为125ml/min。2.滤过分数(filtrationfraction,FF):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时为19%。3.肾糖阈(renalglucosethredhold):尿中能不出现葡萄糖时的最高血糖浓度(或:尿中能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正常值为160180mg/100ml。4.渗透性利尿(osmoticdiuresis):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而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5.水利尿(waterdiuresis)

13、:饮大量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6.血浆清除率(plasmaclearance,CL):两肾在单位时间(一般为每分钟)内能将一定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种物质完全清除,这个能完全清除某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称为该物质的血浆清除率。7.球-管平衡(glomerulotubular balance)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EPSP):突触后膜在递质的作用下发生去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IPSP)

14、:突触后膜在递质的作用下发生超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这种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3.牵涉痛(referredpain):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感觉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4.视敏度(visualacuity):眼对物体细小结构的分辨能力,称为视敏感,又称视力或视锐度。5.暗适应(darkadaptation):当人长时间在明亮环境中而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清任何物体,之后视觉敏感度逐渐增高,经过一定时间后能逐渐看清暗处放入6.明适应(lightadaptation):当人长时间在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感,也不能看清物体,稍后才

15、恢复视觉,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7.视野(visualfield):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8.眼震颤(nystagmus):身体在旋转变速运动时出现的眼球不自主的节律性运动。9.运动单位(motorunit):由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肌纤维所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10.脊休克(spinalshock):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断面以下的脊髓在一段时间内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称为脊休克。11.肌紧张(muscletouns):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12.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rigidity):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可出现四肢伸直、脊柱后挺、头尾昂起,呈角弓反张状态,这一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第十章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