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课时同步练习:1.3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7532725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课时同步练习:1.3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课时同步练习:1.3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课时同步练习:1.3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课时同步练习:1.3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1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它(德意志帝国政府)已立意在2月1日和2月1日以后击沉所有敌人所控制的任何港口的船只。因此我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 ,事实上无异对于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演说中“最近的行为是指()A1905年德军参谋长制订的“施里芬方案B1916年德军发动的凡尔登战役C1916年日德兰海战 ,德军取得战术性胜利D1916年德军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答案D2观察以下图 ,图中的照片拍摄于一战时期法国北部孚日省的中国劳工营。以下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选项是()A图中照片的拍摄应不早于1917年B向欧洲派遣劳工的是北洋政府C劳工们为协约国胜利作出了一定奉献

2、D中国劳工赴欧是为美国所雇佣答案D31917年4月 ,美国参加协约国集团 ,对德宣战;1918年3月 ,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因苏俄退出而受到重大削弱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A BC D答案C4阅读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 ,指出士兵们在革命胜利后不可能遇到的现象是()A政府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自己不必去前线打仗B残酷威严的沙皇再也不能胡作非为C首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现象D许多大城市逐渐被布尔什维克党控制答案A5以下各项 ,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并

3、对战争的结束起了加速作用的有()美国对德宣战苏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参战国国内革命形势高涨意大利倒向协约国一方A B C D答案B6右图是美国的一幅宣传照 ,照片的宣传文字是“从德军手中拯救自由女神 ,请参军!这一照片的出现不会早于()A1914年 B1916年C1917年 D1918年答案C7高二历史课上 ,关于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的讨论十分剧烈。以下四位同学说法最确切的是()A甲:美国参战的主要原因是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B乙:美国参战时协约国集团在一战中还处于被动局面C丙:美国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原在山东的势力范围和太平洋上的岛屿D丁: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 ,到达战后称霸世界

4、的目的答案D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最先退出战争的协约国成员是()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答案C9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的阶段是在()A英法参战后 B俄国参战后C德国参战后 D美国参战后答案D101918年9月底10月初 ,协约国向德国发起全线攻击 ,这次军事行动的直接后果是()A促使同盟国集团瓦解B促使德国皇帝退位C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D突破了德军的“兴登堡防线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 ,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 ,颖悟非凡貌 ,属句有夙性 ,说字惊老师。于是看 ,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

5、 ,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那么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 ,“教师一说是比拟晚的事了。如今体会 ,“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 ,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异。辛亥革命后 ,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 ,故又称“教师为“教员。答案D11战场上的失利加剧了德国内部的危机 ,在战争最后一年里 ,德国政治危机的主要表现有()基尔军港水兵起义土地荒芜 ,商品短缺爆发“十一月革命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严重A B C D答案B12阅读以下有关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的演说(1917年)的材料:“在2月3日 ,我曾正式向你们提出德意志帝国政府的特别通告 ,通告说 ,它已立意在2月1日和2月1日以后要用潜水舰击沉所

6、有敌人所控制的任何港口的船只。这是一场与全世界各国为敌的战争。美国船已被击沉 ,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因此我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 ,事实上无异于对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正式接受如此强加于美国的交战地位“当我们采取这些措施 ,这些极重要的措施之时 ,让我们充分了解 ,并使举世皆知我们的动机与目的是什么。如今 ,我们的目的仍和从前一样 ,要在世界生活中保卫和平与正义的原那么 ,以与自私的和无人性的权利相对抗 ,并在世界上真正自由和自治的民族中树立起今后可以保证遵守这些原那么的一致决心和一致行动。“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保卫者。当

7、这些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 ,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 ,我们就如愿足矣。请答复:(1)演说中提到德国“最近的行为指什么?(2)美国何时参加的第一次世界大战?(3)美国实际参战的目的是什么?用你掌握的史实驳斥威尔逊演说中的伪善言词。(4)美国参战起了什么作用?一般说来 ,“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 ,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 ,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 ,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 ,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 ,

8、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答案(1)德国实行“无限制的潜艇战。(2)美国1917年对德宣战。“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倒是与当今“

9、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 ,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3)大战已接近尾声 ,交战双方都精疲力竭 ,美国认为它夺取世界霸权、捞取战利品的时机已到 ,故参战。在此之前美国利用“中立地位 ,同交战各国做生意 ,占领亚非拉广阔市场 ,大发战争财 ,这根本不是“在世界生活中保卫和平与正义的原那么。“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

10、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 ,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4)美国的参战 ,使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 ,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