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石阡县种子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7523273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石阡县种子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贵州省石阡县种子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贵州省石阡县种子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贵州省石阡县种子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贵州省石阡县种子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石阡县种子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石阡县种子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可研报告(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贵州省石阡县种子监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项目摘要一、项目摘要(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贵州省石阡县监管中心建设项目2、项目主管部门县级主管部门:石阡县农牧科技局省级主管部门:贵州省农业委员会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4、项目建设单位 石阡县种子管理站5、县级主管部门项目负责人卢仁富,石阡县农牧科技局局长联系电话:0856-?6、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王显权,贵州省石阡县种子管理站站长,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0856-7622074 ?7、项目建设地点种子监管中心:石阡县汤山镇鲜花新区佛顶山大道标准试验田:石

2、阡县汤山镇洋溪村8、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33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00万元,地方配套30万元。9、项目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限为12个月。(二)项目目标、建设规模和内容 1、建设目标石阡是贵州省立体农业显著的生态区域,全县最高海拔1869.3米,最低海拔389.3米,高差1480米。常年规模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有水稻、玉米、小麦、薯类、油菜、蔬菜、辣椒等。项目建成后,将逐步完善种子区试、种子市场监管、种子质量检测、种子信息网络体系建设,通过加强种子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种子监管队伍,承担本县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检测,开展种子市场检查,组织田间现场鉴定,承担种子信息监测发布,提升种子

3、监管能力。预计每年承担的试验农作物品种可达150个以上,种子市场监管覆盖全县18乡(镇)和3个村级共21个市场,以确保农业用种安全。 2、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 建种子监管中心办公楼800平方米及配套水、电、消防、“三废”、信息网络设施;建标准试验田50亩,配套建设田间道路800米、管理便道1000米、田埂硬化1500米、排灌沟渠1500米和田间电力设施;购置仪器设备80台(套),其中农机具12台(辆),种子质量检验检测设备21台(套),田间种子处理及考种设备17台(套),管理办公设备30台(套)。 (三)项目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330万元。其中:1、土建工程建种子监管中心办公用房及配套设施800

4、m2,投资116万元。2、田间工程土地平整及改良50亩,修田间道路800米,田间管理便道1000米,田埂硬化1500米,排灌沟渠1500米,田间电力设施1套,投资66万元。3、仪器设备购置仪器设备80台(套、批),投资107.8万元。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编制费、招投标代理费、监理费、管理费等,投资31.5万元。5、预备费投资8.7万元。(四)运行费用与效益分析1、运行费用本项目建成后,其正常运行每年新品种试验、种子市场检查、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所需通讯、交通、培训费、网络维护、药品消耗等方面的工作经费20余万元,纳入财政预算,由县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及承担监督抽查任务补助经费解决

5、。2、效益分析 本项目为社会公益性项目,项目建成后主要承担本县农作物种子检测,提升种子监管能力,开展种子市场检查,组织田间现场鉴定,承担种子信息监测发布。预计每年承担的试验农作物品种可达150个以上,种子市场监管覆盖全县18乡(镇)和3个村级共21个市场。可加快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速度,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丰富农产品种类。通过加强种子监管,提高农作物种子质量,可增加粮食产量8000吨以上,直接经济效益将达3000万元以上;通过加强具备抗逆性、抗病虫、抗高低温、抗旱性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减少农药等使用量,可节约农资、务工等费用1000万元以上。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参见下表)项

6、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项目总投资万元3301中央投资万元3002地方投资万元30二项目占地面积1种子监管中心办公用房m25952标准试验田亩50三项目建设面积1种子监管中心办公用房m2800四仪器设备台(套)80五县种子管理站人员人7编制7名六建设期限月12七种子市场监管个21乡(镇、村)八新增试验农作物品种个150三、项目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2、回良玉在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3、(2011-2020年)贵州省种业发展及种子工程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4、农业部关于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储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

7、报指导意见的通知;5、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关于报送种子工程储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6、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相关管理规定;7、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项目区概况(一)自然地理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湘西丘陵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梯级大斜坡地带。武陵山脉之西南边缘,在铜仁地区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717551083347,北纬271755。东临江口、岑巩县,南接镇远、施秉县,西邻凤岗、余庆县,北靠印江、思南县,县城汤山镇距省会贵阳市320km,距铜仁市149km,国土总面积2172.43平方公里。(二)地质地貌石阡县处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凤冈北北东向构

8、造变形区,全县以碳酸岩分布最广,面积约1428.2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5.75%左右。地貌以喀斯特山地为主。河流多为峡谷、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复杂,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构成了区内具有较复杂的地质环境。县境内佛顶山主峰海拔达1869.3m,最低点在县西北角本庄镇的高滩,海拔389.3m,相对高差达1480m。境内海拔1000m以上的山地面积为919.2平方公里,占面积的42.3%;500800m的低山丘陵地带,沟谷面积为745.3平方公里,占面积的34.3%,500m以下的河谷阶地为45.7平方公里,占面积的2.1%。(三)气候水文石阡县境地处中亚热带区,具有明显的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9、特征,雨热同季,暖湿共节,冬无严寒,夏少酷暑。境内多年平均气温为16.8,年总积温6132。海拔450600m的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6.217.2,年总积温为59136278;海拔700900m的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4.515.6,年总积温52925694;海拔1000m以上的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4以下,年总积温为5110以下。境内雨量充沛,但年际变化大、季节分布、区域分布不平衡。年平均降水量为1113.9mm,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85天。境内溪河众多,平均地表经流量12.34亿m3,河网密度为23k m/平方公里。(四)土壤植被全县土壤总面积为2064.87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95.05%。以

10、黄壤面积为最大,有1303.14平方公里,占土壤总面积的63.11%;其次为石灰土、面积465.42平方公里,占土壤总面积的22.54%;水稻土面积208.55平方公里,占10.18%。土壤质地:壤土占2.08%,粘土占46.08%,沙土和石土占41.84%。(五)资源状况全县气候温和,自然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6.8,多年平均日照总数为1232.9小时,无霜期达290303天。现有耕地面积32.46万亩,其中水田19.11万亩,旱地13.35万亩。有林地面积688.13平方公里,灌木林地50.9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33.61%。农业主要生产水品种:稻、玉米、小麦、薯、烟叶、花生、油菜等。(

11、六)社会经济情况全县辖18乡(镇),302个村,2332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侗、仡、苗、土家等十二个民族。2010年末总人口40.6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7万人),劳动力26.7万人。国民生产总值20499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904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23元,其中60%来源于农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属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七)全县粮食生产现状石阡县2010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2.76万亩,粮食播种面69.23万亩,其中稻谷播种面积19.02万亩,玉米播种面积14.73万亩。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0.6万千瓦特,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34.2%,全县全年化肥使用量2.4万吨,

12、地膜使用量202.8吨。全县中低产田比例是61.7%。有效灌溉率48.3%,灌溉水利用率50%,良种覆盖率96.4%,科技贡献率62%,商品化供种率98%。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良种是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试验、应用推广,是农业生产必备的基础工作,对发展农业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农产品社会供给至关重要。石阡县是典型的岩溶山区农业县,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低起伏较大,立体农业气候、生态多样,不同农业区域农作物品种直接影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及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产品保障供给的需求。石阡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良种工程体系需要大力扶持建设完善。4月11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

13、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这是继196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决定之后,中央又一次对农作物种业发展做出全面部署,标志着我国农作物种业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意见提出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不但要加强我们种子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还要保障必要的经费,同时还要加强品种试验、种子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等手段的建设,以保障执法的力度。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供种保障能力、企业竞争能力、市场监管能力的提升必将促进种业的健康发展。为提高石阡县种子监管能力,加强农作物新品种的试验选育与应用推广工作,推进以粮油为主体的农业稳产增产工程,结合石阡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对“三杂”种子生产、种子质量的监督管理以及农作物

14、新品种的试验选育与推广应用需求实际,拟建设贵州省石阡县种子监管中心项目,符合国务院关于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和石阡县种子产业实情,是非常必要的。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种子产业科技兴农,种业为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发展,中央政府提高种子行业重视程度:“加快良种培育、做大做强种业”首次上升至“战略举措”地位。农业部统计,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由2003年的36%提高到目前的40%。种子安全实际上就是粮食安全。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

15、本”。2、已具备一定的人才和技术基础条件石阡县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现有人员342人,其中,技术推广人员 257人(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94人,初级职称145人)。乡级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现有人员214人,其中技术人员中有高级2人,中级技术职务51人、初级技术职务119人。“十一五”期间实施国家和省级各类农业科技项目?项,其中?项获省级及地区级奖项。项目建设单位石阡县种子管理站是承担全县农作物品种的试验、示范,负责种子质量的检验和监督的事业单位,技术能力强,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技术支持条件。3、种子管理工作基础扎实五年来,项目建设单位石阡县种子管理站共计推广水稻新品种面积76.65万亩(次),核心示范面积1400亩(次);推广玉米新品种面积44.35万亩(次),核心示范面积1250亩(次);完成展示共220亩;召开新品种现场观摩会20余次,现场培训农民及各类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