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代的音乐风格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402805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时代的音乐风格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不同时代的音乐风格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不同时代的音乐风格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不同时代的音乐风格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同时代的音乐风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时代的音乐风格(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伴随着音乐剧百余年间的发展 ,其演唱风格的演变也经历了从以类似轻歌 剧的美声唱法为主爵士摇滚古典与流行的结合,再一直到当今融合了多元 化的演唱风格 ,由于在不同时期不同作品中其演唱风格所呈现出不同的样貌 ,而 其演唱特点也会有不同的把握,本文就音乐剧不同时期作品的演唱风格及其发声 特点、演唱技巧做进一步探讨与研究。音乐剧(musical)这一艺术形式作为20世纪以来最重要的通俗音乐戏剧体裁,是一种高度 综合性的舞台艺术类别,它的构成几乎囊括了当今世界上现存的绝大多数艺术品种从文 学、戏剧到音乐、舞蹈,从古典歌剧到乡村、爵士等。音乐剧将这些不同美学范畴、不同审 美方式、不同艺术魅力的艺术

2、门类高度综合起来,向观众提供的是一种多元化、多样化的综 合剧场审美效应。而音乐剧文化的多元性特点也同样表现在它的声乐演唱艺术中。音乐剧这 一艺术形式自本世纪八十年代传入中国,引起了国人及声乐界的广泛关注,但由于缺乏对其深 入的了解,很多初学者普遍认为音乐剧的演唱特点就是简单的模式“流行唱法+美声唱法”, 但音乐剧因其时代性与流行性,其发展是在整个社会文化及人文背景的大环境下,其演唱风格 的演变也经历了从以歌剧为主轻歌剧爵士摇滚古典与流行的结合,再一直到当今融 合了多元化的演唱风格,导致音乐剧的演唱风格在每个时期中呈现出不同样貌的变化,而其发 声特点在不同风格作品中也会有不同的把握,下面我们就不

3、同时期作品的演唱风格及其发声 特点、演唱技巧做进一步探讨与研究。一、乐剧奠基时期的轻歌剧演唱风格音乐剧源起于19世纪末产生于欧洲的轻歌剧,可以说轻歌剧是传统歌剧与音乐剧承上启 下 的桥梁,是音乐剧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环节。它的审美口味、演唱风格在后来整个音乐剧 的发展中都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轻歌剧是歌剧的缩小形式,在保留原有古典歌剧基础上, 短小轻快,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偏重于讽刺、揭露,音乐多采用当代流行的音调,旋律优美悦耳, 通俗易懂,如当时的天堂与地狱、蝙蝠、风流寡妇等大量轻松愉快,旋律动人的脍炙 人口的声乐作品,因为轻歌剧和古典歌剧很深的渊源关系,再加上当时剧场的扬声器扩声条件 不甚理想

4、,20 世纪初音乐剧奠基时期演唱风格是建立在美声唱法优良的呼吸与发声基础上的, 在演唱这类作品时采用深呼吸支持,也就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用自然且深的吸气打开各 咽部和腔体,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纵向腔体通道,然后从支点出发,让气息在这通畅的“管道” 中自如流畅的运动,使各共鸣腔体充分共振,对歌唱共鸣的要求是全共鸣,尤其是头腔共鸣和 保持声音位置的统一性,同时还特别讲究声音要在高位置上歌唱 ,并且集中,以获得具有穿透 力的声音。但由于轻歌剧喜剧的风味以及轻松活泼的形式使得它虽源于古典歌剧的发声方法, 在演唱中声音的状态却要比起传统歌剧要来得柔和、自然一些,比如像风流寡妇中的“维 莉亚之歌”,一方

5、面要把握当时轻歌剧风格中的浓郁圆舞曲风格;另一方面要理解这是剧中女 主角汉娜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的一段暗示自己爱情的俏皮唱段,在前半段叙事曲性质的 唱段中,声音不能处理的太重,以气带声,以情带声,轻松而又流动,而在后半部分的高音区演唱 中,则要用到美声唱法中深呼吸支持,头腔共鸣及“关闭”的技巧。二、音乐剧成熟时期以轻歌剧风格为主的爵士、乡村风格的融入(一) 轻歌剧演唱风格的延续 这种轻歌剧风格的美声唱法作为音乐剧声乐演唱孕育的土壤,根植于音乐剧唱法的血液 中,在音乐剧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的三十至五十年代诞生的大量如演艺船、天上人间、窈窕淑女、国王与我、音乐之声、南太平洋等作品之中,仍采用这样的偏古

6、典唱 法,但由于流行因素的增加音乐剧也慢慢脱离歌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 ,作品多为演唱篇幅短 小、音域不宽、情绪单纯的抒情短歌,在这类作品演唱中,在呼吸、发声及共鸣均以美声唱法 为基础上,但在声音整体上是偏流行演唱风格的。多采用自然、放松、偏薄的混合胸声,强调 以清晰的吐字来表达细腻的情感。(二) 爵士演唱风格的融入 音乐剧在自身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既传承了了歌剧的精髓又吸纳了多种艺术的表现因素。 自 1914 年第一部爵士音乐剧当心你的脚步上演,“爵士乐”也就成为了音乐剧的“音乐 俗语”,也成了美国本土音乐剧的“美国风格烙印”,从此两者结下不解之缘。三十年代,格仕 文 1935 年创作的波吉与贝丝就

7、是爵士化的音乐剧, 如剧中著名唱段“ Summertime”、” my man s gone now”、等都是带有浓郁黑人蓝调旋律和爵士独特节奏韵律的歌曲;还有于 1927年上演的演艺船中诸如“can t help loving dat man ”之类有着爵士音乐元素的唱 段,但这些早期带有爵士音乐元素的音乐剧在演唱时也有其时代特点,它们多用纯正的美声唱 法演唱,在强有力的呼吸支持下,注重头腔共鸣,演唱技巧较高,爵士化的较为通俗的唱法还未 被采用。在音乐剧进一步走向通俗化与娱乐性时,音乐剧中爵士演唱风格逐步走出歌剧演唱 的贵族气质,而越发显得平民、亲切,特别是40年代后的作品,如吻我,凯特中“

8、why can t you behave” ,罗贝塔中“somke gets in your eyes”或歌曲” bye bye baby” 以及西区 故事中大量歌曲都运用了爵士演唱风格,爵士演唱风格的把握首先表现在对爵士乐音乐本 体特点的把握上,爵士乐从大音阶来讲,它的第三级(Mi)音和第七级(Si)音经常是降低一些,有 时第五级(So l)音也降半音。这些降音还常辅以滑音和颤音,因而更加强了歌曲忧郁、悲伤的 色彩;旋律中多用切分节奏和三连音,形成轻重音颠倒,特别是跨小节的连续切分经常将原有 的节奏整小节移位,造成一种飘忽不定的游移感。在发声特点上气息支持、“管道”畅通是和 美声唱法是相通的

9、,声音松弛有弹性,但多用胸腔及咽喉腔共鸣,造成朦胧、暗淡、宽厚深沉的 声音色彩和磁力感,以表达内在、细腻的布鲁斯音乐风格;演唱时接近于真声,自然、亲切,如自 然说话般娓娓到来,咽喉不需要太夸张的张开,但需注重音色的强弱对比,;在爵士演唱风格的 把握上注意降低音级的倾向性,音与音之间的下滑音,音波揉弦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抖音” 的特点以及切分节奏的摇曳感的即兴处理。爵士演唱风格很重要,在40、 50 年代乃至后来的 音乐剧中都被广泛的运用。(三) 对乡村音乐风格的吸收 音乐剧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流行音乐元素始终在不断的吸收与采纳,乡村音乐这一来自于 美国南方山区的民间音乐,因其平易、质朴的特点也被音乐

10、剧所采用,俄克拉和马和安 妮,拿起你的枪就是40 年代两部地道的美国乡土特色的音乐剧代表作。其演唱风格在于节 奏平稳,曲调简单,带有叙事性,演唱时没有过多技巧而言;它的演唱特点在于“鼻音”演唱和滑 音。如俄克拉和马中男主角卡利开场所唱的What a beatiful morning”,演唱中要让声音 尽量的进入鼻腔,但要将鼻腔充分打开,以获得圆润、饱满的鼻音音色,而在副歌部分则是采用 带有乡村生活朴实色彩的嘹亮、舒缓高亢的嗓音 ;它的另一特点是真假声交替的唱法 (blue yodel 蓝色约德尔唱法),它利用真假声来回的“硬过渡”转换来获得旋律演唱的独特美感,如音乐之声中的“the lonel

11、y goatherd”,歌曲中大量的八度音程跨越,在演唱中低声区是真 声,高声区则瞬时转换成假声,真声要实,假声要亮,这种一紧一松的用嗓方式是乡村风格的一 大演唱技巧。三、音乐剧革新时期的摇滚演唱风格随着五十年代摇滚乐以摧枯拉朽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六十年代,摇滚乐也作为一 个时代的主流登上了百老汇的舞台 ,以莱昂内尔?巴特为首的音乐人掀起了强劲的音乐剧摇 滚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长发(hair),剧中的演唱具有一种听上去似乎是在吟诗, 嬉皮士式的歇斯底里的呼号或梦吟般的呻吟,配器上电声乐器的大量引入,给观众带来了音乐 剧的新概念。摇滚乐自诞生那天起,它强烈的反叛性和思想性就已决定了

12、它无拘无束的表演 形式,因此,摇滚音乐剧在演唱风格上情感表达和宣泄也更为直露、坦率,它不仅扩展了自然真 声的音域,还增强了自然真声的爆发力和感染力。在演唱这类歌曲时,还是要运用深呼吸支持, 气息的强爆发力,以气带声,在保持管道通畅的前提下,将最原始的声音强力的推出来;摇滚歌 曲大多数是宣泄性的,在声音上不提倡用美化过的音色,要用声音的金属感和冲击力来达到歌 曲的感染力,必要时也可用尖叫、假声等不太传统的演唱方法来增加它的感染力。这就需要 演唱者有宽广的音域,极好的咽壁力量,和良好的气息保持。如耶稣基督超级巨星中的“heaven on their minds ”演唱中,犹大角色的塑造上要求歌者运

13、用沙哑的嗓音,音色上比较粗 糙,不求太多的加工,高潮部分有不加修饰的喊叫,有时还要使用喉音来加强声音的感染力,这 种发音也需要基本的技巧训练,它是用高度集中的气息吹声带局部一小部分的“声带局部振 动”而非“声带整体振动” ,没有合理合适的嗓音发声方法很容易造成嗓音问题。总之,摇滚 乐是强烈抒发情感的音乐,所以演唱时,必须有灵魂深处都在呐喊的感受,才能把它演绎得好。四、欧洲大制作音乐剧时代古典与流行相结合的演唱风格随着韦伯的“现代派音乐剧” 和勋伯格、鲍伯利的史诗派音乐剧风靡世界,标志着大制 作音乐剧在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占据了世界音乐剧舞台的中心位置,这类音乐剧注重大制作 的手笔,舞台及

14、歌舞表演恢弘磅礴,有震撼人心的强大艺术感染力;特别是韦伯创作的歌剧魅 影、猫、日落大道及勋伯格的西贡小姐、悲惨世界都是音乐剧古典与现代音乐 风格的融合。在这期间的音乐剧中,既有摇滚、爵士等富时代感的流行音乐元素又保留了华 丽、古典的歌剧典范的长调唱腔,可以说是“流行与古典的桥梁,通俗和高雅的契合” 这类作 品的演唱介于通俗唱法与古典歌剧唱法之间,技巧难度较大。在此时期也应运而生了诸如莎 拉?布莱曼、迈克?波尔、安德列?波契尼等游走于两种唱法之间的两栖歌唱家,他们的演唱特 点也是这个时期音乐剧风格的特点:即能驾驭技巧性教高的古典美声唱法,又能把握流行风格 的歌曲。具体在演唱特点的把握上有以下几点

15、;整首歌的演唱不一定要象美声唱法讲究的声 区统一,在歌曲的各个部分可应情绪或内容的要求运用真声、假声、混声、气声、柔声等不 同技巧和声音的着力点”。一般来说,在中低声区大多采用真声+气声演唱,真声接近自然声 音,带有语气般的叙述性;气声演唱是一种以气带声的方法,由于气息是牵动感情的主要因素, 所以它具有加强的情感性而在流行唱法里非常多见。在中声区接往高声区的过程中,可适当 混入假声,进入高音区后完全的运用气息支持的假声,喉咙也进一步的打开导致全身共鸣的连 通,强调头腔共鸣和高位置色彩的声音,以表达热烈明朗的感情或具有戏剧性张力的情绪,比 如歌剧魅影中克莉丝汀的唱段“the phantom of

16、 the opera ”中,歌曲的开头唱腔强调自然、 放松、吐字清晰、气息流畅,感情表达细腻,而在最后歌唱时的华彩乐段,其中有小字三组 c, 甚至是小字三组e上的长音保持,我们可以听到演唱者深呼吸的支持下,喉头下沉喉咙进一步 打开后,全身共鸣并结合高位音的色彩,声音辉煌华丽,在这里它的运用实际上美声唱法中咏 叹调的唱法没什么区别;同时这种“嫁接的唱法也需要对身体各个共鸣腔体的灵活运用和 转换,胸、口、鼻、头腔共鸣的运用是随着音区高低不同的运用,声音位置也随着细微而准确 地,逐步进行调整与变化,这就要求歌者要有扎实的演唱功底与自然运用各种技巧的能力 ,才能达到凌驾于乐队之上的能力,除此之外对流行曲风把握演绎的能力也很重要。五、全球化、多元化音乐剧时代的“音乐剧唱法”随着世界各地新生音乐剧力量,如英国、法国音乐剧势力的崛起和加入,各种音乐元素的 融入,使 90 年代后的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