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356665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温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这种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 它涵盖了哲学的全部内容 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它是一切哲学都无法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不同的人对二者关系有不同理解 A、 B、 C、 D、3.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一元论和二元论 唯物主义和唯

2、心主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 B、 C、 D、4.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C、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标准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标准5.下列和唯心主义观点根本对立的说法是:气者,理之依也 物是观念的集合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A、 B、 C、 D、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的旧哲学相比,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这是由于: 其确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克服了唯物

3、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 其完全抛弃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思想 其唯物主义思想中蕴涵着辩证法思想 其辩证法思想中蕴涵着唯物主义观点 A、 B、 C、 D、8.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9.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A、 B、 C、 D

4、、10.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包含的哲学观点是: A、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B、只有解释好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 C、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特征 D、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不可能同时兼得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 A、已成为最终完成的知识体系B、已穷尽了一切真理 C、已成为凌驾于其他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D、是人类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12.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

5、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13.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 B、 C、 D、14.“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蟥,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15.2019年8月1日18时17分,中国迎来了21世纪第二次日全食。未来4年,中国公众还将欣赏到3次罕见的日食天象。科学家关于日食和月食的预报一再被实际观测的结果所证实,这表明:

6、A、 自然现象与人的活动有一定联系B、人的认识能够对客观规律产生重大影响 C、人能够认识和掌握规律D、成功的预测取决于事物本身16.“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这说明: A、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和永恒的 B、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 C、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和暂时的 D、静止是不存在的17.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机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几种维生素来祢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素有益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在维生素摄入问题上应有的科学态度是: A、根据身体需要

7、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B、根据别人经验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C、根据个人感受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D、根据最新研究报告确定维生素摄入量18.2019年9月24日下午,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面对美国经济金融界知名人士,用斩钉截铁的声音说:“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说明: A、只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B、作为意识的价值观,往往也能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克服困难 D、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19.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央行决定自2020年12月23日起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

8、从哲学上看,这一材料说明: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主观创造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0.“嫦蛾四号”的成功发射,使我国古代“嫦蛾奔月”的神话变为现实。从意识的本质上看,“嫦蛾奔月”的神话是: A、人的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B、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人的主动想象的客观反映D、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21.目前我国兴建的三峡工程,拦河大坝全长1983米,坝高185米,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它对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所起的作用是极为有利的。这说明了: A人们能认识规律,改变规律,使规律发生的作用有益于人类B

9、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重新创造规律,变害为利 C人们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改造条件,以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用D只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认识、利用和改造客观规律22.对于物质、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表述最全面的是: A. 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是客观的 B.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 C.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规律的,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D.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23.中医有“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的说法。这说明: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

10、动性2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意识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力量,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A、意识的能动作用总有一天会超过物质的决定作用 B、人类总有一天会穷尽对一切事物的认识 C、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大也是第二位的 D、人类永远也摆脱不了作为自然界奴隶的命运25世界各国的气象部门大都加强了对台风、沙尘暴等重大天气情况的监测、预警和服务工作,基本都能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报, 有效地减轻了这些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这说明: 意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 人们能够创造规律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A B C D26.下列对于实践的认识正确的是( )A、实践

11、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B、实践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C、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27.为了进一步探测太空奥秘,2008年9月25日21时,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是在“神舟六号”取得的一批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一次问天。这表明( )A、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与有限的统一 9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C、科学理论是实践成功的根本原因 D、科学实验对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起决定作用28.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挖土机挖,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A、实践的客

12、观性 B、实践的历史性 C、实践的能动性 D、实践的主观性29.“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30.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一概而论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虑一得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嫦娥二号将翻开中国探月史上“跨时代的一页”:中国探月工程将稳步由一期迈入二期。到目

13、前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二号”两颗绕月探测卫星。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航天人是如何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的?(8分)32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材料二: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8级强烈地震,给震区民众带来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1)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说明我们应怎样理智看待自然灾害,做好预警自救工作?(10分)(2)分析说明材料二是如何体现了意识的作用的?(10分)3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诞生以来的两项基本活动。表中的案例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请概括表中左边的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12分)材料哲学道理示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制定是根据中央深入到基层调查研究,根据基层经济建设发展实际情况而确定的。 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