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7 诗歌鉴赏 古诗词鉴赏中关于意境的考点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7344048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7 诗歌鉴赏 古诗词鉴赏中关于意境的考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7 诗歌鉴赏 古诗词鉴赏中关于意境的考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7 诗歌鉴赏 古诗词鉴赏中关于意境的考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7 诗歌鉴赏 古诗词鉴赏中关于意境的考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7 诗歌鉴赏 古诗词鉴赏中关于意境的考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7 诗歌鉴赏 古诗词鉴赏中关于意境的考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7 诗歌鉴赏 古诗词鉴赏中关于意境的考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标题:高考古诗词鉴赏中关于意境的题型研究副标题:把握意境考查的基本题型,掌握解题方法。关键词:意境,题型,方法难度:4重要程度:4内容:高考诗词鉴赏板块中,常常涉及炼字、意象、描写、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问题,感觉敏锐思维灵活的同学会发现,这些问题总是或隐或显地与“意境”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果在古诗词鉴赏分析中能够将很多琐碎问题“化归”为“意境”问题,思考问题的线索会清晰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便捷很多。那么,“意境”是怎样形成的?怎样表现的?最后表现出了怎样的效果?这些都是语文高考诗词鉴赏中关于“意境”的重要“考点”。一、品评诗词,分析诗词是否具有“意境”王国维说有意境“自成高格”。怎样

2、的作品才可以算是“有意境”的“高格”之作?05年上海卷提供了两首诗,这两首诗同是描写庐山瀑布的诗作: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试卷接着提供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中的一段话:“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试题: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苏东坡的话之乎者也地挺长,但真正与试题有关的只有四

3、句诗,赞扬李白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嘲笑徐凝的诗是飞沫也懒得洗涮的“恶诗”。该考题猛一看是任意发挥的试题,其实是以“情”“景”为参照,品评诗词,分析有关诗歌是否其具有人们所说的“意境”的典型题例。“分析诗词是否具有意境”是高考诗词鉴赏中难度较高、综合性最强的考点。二、还原景象,概括意境的风格特征01年全国卷即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借助想象还原诗词情境”的能力。试卷就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提供了四个选项,其中: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

4、的“送”字。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A选项中“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是对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的情景的解说; B选项则用描述性的语言将“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还原为细雨蒙蒙、帆船因之而沉重、小鸟因之而笨拙、天地因之而朦胧、远树因之而湿重的情景考生如果不能以自己的想象作为参照,就无法鉴别试题选项正确还是错误。在鉴赏诗词意境过程中,“借助想象还原诗词情境”属于最基础的一步。“概括意境的特征”则是更为重要的考点。三、分析情景,品味情景交融的内涵“情”与“景”作

5、为“意境”中的两大重要的话题,具体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寻找诗词中的意象99年全国卷诗词鉴赏题的第二小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问: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 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C.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D.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道题表面看是要求学生分析这几首诗的写法,其实是要求学生分析判断这几首诗组合

6、意境的是哪些“景”物。2、分析“景”的特点06年湖北卷要求阅读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糗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蛩;泣寒蛩,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问: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题目问“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这里所谓的“情景”其实是对汉宫秋中的两处“景”一处是“这迥野悲

7、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一处是“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泣寒蜇,绿纱窗”加以分析概括。前一处概括为“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后一处概括为“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3、分析意境中此“景”与彼“景”之间的关系如02年北京卷选择题选项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要求辨析“天垂四野、黄河奔远”与鹳雀楼之间的关系;07年上海卷选择题选项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考查的是“棋声”与周围环境间彼此的关系和作用。这一考点较多地出现在选择题中。4、对“景”中之“

8、意”意境中的气氛、意境中的思想、意境中的情感、意境中的哲理、意境中的情趣加以分析。如02年北京卷: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登鹳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尘世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问: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北京卷认为王之涣的诗更胜一筹,不为别的,只为王诗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所以境界显得更加高远。5、结合“景”与“情”,分析情景交融的关系如04年山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

9、长途。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又如06年湖北卷古诗词鉴赏题第二问: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四、着眼“手法”,分析意境的表现技巧有人认为意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生命律动和韵味无穷四个方面。“情景交融”诗意境的基本特征,也是制造意境的基本手段。在艺术手法方面就“意境”而设的考点主要有两个:1、生动写景的方法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声色兼备、远近搭配由于“景”是意境中两大主要元素之一,所以对意境的表现技巧的考查相当一部分是就“写景的方法”命题。对中学生而言写景的方

10、法除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手法、对比的手法、修辞的手法、实写虚写的手法之外,大多指的是写景的角度是从动的角度还是静的角度?是从声音角度还是色彩角度?是写远景还是近景?是写主体景物还是侧重背景描写?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将很多角度结合起来,写出景的色彩、景的层次、景的韵致。05年全国卷是这一考点的典型题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问:(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该诗中表现水面平静的句子是一二两句。第一句以“平”实写水面无痕,第二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

11、“淡磨明镜”来想象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以此渲染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所以题目中的“怎样表现”四个字需要从虚实与修辞的角度思考。第(2)题更是直接从“静”与“动”角度回答问题。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一次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优美而富于生气的意境。2、提炼意境的技巧用“诗眼”状飞动之趣,绘繁彩之境中国诗人善于“活用一字尽得风流”。在意境表现上也是这样。不妨看看04年

12、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这个声色兼具的“闹”字,不仅写出了花的多、花的艳,而且写出了花的神态花的生机,整个意境也就声色兼具、神情并茂了。在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通过“诗眼”或“炼字”来考查意境的题目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值得再一次提醒的是,高考诗词鉴赏中相当一部分题目设问灵活,如“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05年重庆卷),“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05年山东卷),“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06年辽宁卷),题干中没有出现“意境”两个字,甚至没有“景”“情”等字样。但是只要该诗句涉及“景”的问题,一般都可以将它“化归”为“意境”问题,继而可以从“意境”的角度加以思考和回答。另外,高考考题中还有很多对意境“存而不论”的情况,题目字面上并没有就“意境”设问,但是“意境”问题作为理解诗词、回答问题的材料和背景,是学生思考和答题的必经之路。可见,“意境”问题是古诗词鉴赏中重要的、不可回避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