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远景图说课稿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340600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远景图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桥梁远景图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桥梁远景图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桥梁远景图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桥梁远景图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远景图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桥梁远景图说课稿一、说教材:桥梁远景图是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说明文,是一篇以科学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地想象、对未来的桥梁做出形象描述的科普文章。作者茅以升使用了下定义,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想像了未来桥梁建筑的发展远景,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了桥梁方面的科学知识。在学习前文苏州园林的基础上,学习此文旨在让学生领悟本文独特的语言和说明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激发学生对未来科技的热爱和向往。二、说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对初中生阅读提出这样的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

2、同探讨疑难问题。制定以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清文章结构脉络,通过自学体会科普作品通俗、形象、生动、准确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打比方、举例子、作诠释、作比较、引用等说明方法;培养学生以科学为基础的想象能力。2、过程与方法:以课本为基础情境导入,理清文章结构脉络,师生互动,总结拓展,自主、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桥梁有关知识,激发学生对未来科技的热爱和向往。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和说明方法,培养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的能力。三、说教法: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情从事学习和思考,会迸发出无穷的智慧火花。我的教学设计是先从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始。 新课程理念也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发现、质疑,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此,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1问答式教学法:它能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用此法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2讨论式教学法:由于问答法可能造成师生交往范围过窄,不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

4、因此结合采用讨论法。这样信息交流量更大,使信息呈立体交叉方式传递,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民主气氛更浓,有利于激励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3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所以说明文教学中也应恰当运用。具体采用多媒体课件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刺激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器官,增强教学效果。因为心理学实验表明:形声并举同时刺激学生感官,可使其对信息的接受与记忆保持收到1+1=3的效果。4、延伸写作法:以本文为契机,指导学生对想象文章的写作。另外,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体现学生

5、的主体地位。1朗读法:通过学生的朗诵来加深学生对全篇文章的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2速读法:这是一种眼脑直映、迅速获取有用信息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广范吸收知识,迅速开发信息资源,尤其适应快节奏、信息化的现代生活需要。具体教会学生用扫视法默读,提高阅读效率。四说学法:1指导学生搜集学习资料。2学习批注阅读的方法能圈画批注课文的相关语句。3 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把握文章内容。4能自主、合作、探究一些重点问题,并针对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五、说教学程序:这篇课文安排两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定看过很多的桥,谁能说说自己见过的最富有特色的一座桥的特征?桥的形状在不断地变化,你们

6、可曾想象过将来的桥是什么样的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著名桥梁工程师茅以升为我们描绘的桥梁远景图。这样以情境与问题教学法导入新课,生动有趣,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便于进入理想的学习氛围。(二)、朗读感知(1)让学生朗读课文,并勾画圈点关键的词语、句子。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用词语连缀复述课文片断,感知文章内容。)(2)文章主要写了有关桥梁的哪些内 容? (主要写将来的桥梁什么样,怎样造。)(3)指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文章可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l、2自然段,大意为桥是什么样的;第二部分为3 13自然段,大意为将来的桥是什么 样的。)(三)、解读体味将来的桥会有哪些变化?将来造桥会有哪些

7、变化?(归纳回答:将来的桥会造得“更快、更低、更便宜、更美、更方便”。将来 的桥没有桥墩、空心的桥墩、自由弯 曲、袖珍桥、无梁飞渡。)(四)、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1、过渡:我们平时在向别人介绍某种事物的样子时,除了对这种事物具体描绘之外,为了说明得更清楚,更形象,我们最爱用哪一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等)2、作者在说明桥梁的三个要素时,运用了什么方法?试加以具体分析。(把桥比喻成板凳,面是“桥梁”,腿是“桥墩”,脚是“基础”。)3、介绍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现在我们学习的是说明文,那么这种比喻的修辞手法已经是一种说明方法了,这就要给它改个名称,应该叫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说说使用这

8、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学生讨论后总结:如:把桥比喻成板凳,我们很容易地能理解桥是什么样的;还能了解桥的构造,很形象;我们容易接受;使语言“深入浅出”)4、文中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具体说明。如:作诠释。(说明什么是桥的语句)作比较。(现在的桥与将来的桥比 较)(指导学生读文,寻找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作用)通过本环节的交流讨论活动,让学生能初步认识说明文中常用的一些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互动学习,通过不断的提出疑问、解决疑问,达到质疑、释疑的能力培养。第二课时(五)、品味语言1、体会语言的生动性。(1)、过渡: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很生动,文中还有许多句子写得也很生动

9、,请学生找出。进行分析。(文中运用了引用、比拟、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2)、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进行相互讨论,自由发言。如:“将来人们全都坐飞机上了天,挤来挤去”;“让人们在这长廊中穿过时,胜似闲庭信步”;“为大地生色,为江山添娇”;“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还有文章开头引用的神话故事也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明确:科普说明文的语言要力求生动。2、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过渡:引导学生观察下列句子,说一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A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B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要人的劳动力。明确:观察句中加点词语在

10、文中的作用,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A“几乎一就”说明了造桥之快,但不等于是“同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B“差不多”是说明了“几乎”不需要人的劳动力,体现了机械化的程度高,这个词也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3、指导学生再次读课文,用圈点勾划的方式对文章中语言生动或者准确性的句子或语词作标识,并体会其作用。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分组发言。本环节主要带动学生对说明文中语言语言生动性、准确性的理解。用比较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而后,逐步深入,带动对全篇文章的语言评点。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给学生空间,允许学生异想天开,不求全责备,培养发现式学习能力,使多数同学对说明文语言

11、独特的感悟。(六)、交流展示1、过渡:作者的设想是不是胡思乱想?请说出理由。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同时参照课文前的彩图,理解科学的幻想与现实的密切关系。谈谈自己看法。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上富有特色的桥梁图片。明确:作者的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因为他当时的设想许多已经成为现实。初一年学生的年龄正是幻想的好时候,通过本环节的训练,学生理解想象与幻想的区别。科学合理的想象很有可能成为现实,没有“异想”哪有“天开”,没有科学合理的想象,社会就不会前进,以此激发学生对未来科技的热爱和向往。(七)、延伸写作作业布置:以“远景图”为题写一篇短文,展望一项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在课外进行交流,互相点评,提出不足。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本环节以写作为手段,进行课外能力迁移,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