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7286180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调歌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把握内容,领会诗情。2、感受诗人形象,体会豪放词风。重点:领会诗歌感情,感受诗人形象,体会豪放词风。难点:体会豪放词风。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1.导语:同学们,有这样一位词人,他吟唱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开阔意境,也描写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西湖美景;他表白过:“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高洁志趣,也抒发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爱国豪情。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记得有人这样评价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可见这首词在中秋词当中的地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作品,走进他的内心世界。2.解

2、题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其作用是规定一首词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3. 读序言,明背景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苏轼政治上失意,被贬至密州任太守。苏轼的弟弟子由,也就是苏辙,也被贬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时至中秋,苏轼望月思亲,心情可想而知。二、诵读课文,读出感情学习活动一:读通文意(一)初读,把握停顿与节奏1.教师指导诵读方法,同学自由诵读课文,注意停顿,把握好节奏。2.指名学生朗读,老师点评。 (二)再读,把握内容与感情。 1. 教师范读。2. 全班齐读。3. 学生概括诗歌内容和情感三、悟读课文,读懂人物学习活动二:读懂苏轼(一) 出

3、示活动内容,激活发散思维(二) 围绕学生回答,教师及时点评。(三)紧抓关键词句,加深内容理解教师导入:林语堂对他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评价,说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苏轼多才多艺,才华出众,从古至今有无数人喜爱和崇拜他,也有很多人对他给予极高的评价。可那都是别人的评价,下面我们通过品读,读出我们自己心中的东坡居士。学生活动:请同学们一边朗读课文,一边用“读 这一句,我读出了一个 的苏轼”这样的句式来品读苏轼,并简单说说你这样判断的理由。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句,大家各自品读,然后由

4、小组长汇总大家的看法,进行展示。教师启发:在诗词本身中,作者有没有概括自己状态的词语? 无眠 谁来解读一下?预设:我读“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读出了一个即使喝醉也无法入眠的苏轼,一个失意郁闷的苏轼。教师追问:苏轼为什么无眠?被贬的抑郁烦闷,兄弟阻隔、难以相见不能团圆的失落。“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苏轼好像是对月儿有怨怼之意,其实抒发的是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板书:无眠)其它预设:1.我读“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一句,读出了一个豪放的苏轼。他敢于向青天发问,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豪放的人。教师可以追问:他本性豪放,所以苏轼开放宋词豪放派词风。除此之外,

5、他能如此豪放借月发问,还有什么原因?提醒学生:注意小序。“欢饮达旦,大醉”,醉后放纵,恣肆,情绪高亢激昂,豪情不能自抑。(板书:豪放的情怀)2.我读“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一句,读出了一个浪漫的苏轼,读出了一个想象力丰富的苏轼,他居然能想到天上有“琼楼玉宇”的仙宫,并且还能想象自己曾是仙宫里的一员,想要驾着长风回到自己的精神家园,这种想象力真是惊人。(板书:大胆的想象)3.我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读出了一个大醉之后,狂放迷乱的苏轼,虽然天宫很美,但毕竟高处极寒,还是人间更值得留恋。经过天上人间的徘徊,词人最后还是变得通达,豪放。痛饮大醉,月下狂舞,多么洒脱多么豪放

6、。4.我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读出了一个通透豁达的苏轼,预设及引导: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出苏轼已经看透了人世的起起伏伏,聚散离合,什么贬谪,什么分离,都是人生必经的坎坷,不用过于介怀。这是苏轼无奈之下的一种自我排遣,是一种大智慧,是悟透了人生的哲理,达到一种乐观旷达的境界。(板书:月人,乐观旷达、哲理深邃)5.我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读出了一个胸怀宽广,豁达的苏轼。教师补充和追问:自己和弟弟不能团圆,但是词人希望天下人都能长久安康,虽然分隔两地,却能共赏明月。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情怀?预设及引导:一个身处逆境的人,想的不仅是自己,还想着天下人,有一种推己

7、及人的济世情怀。所以他还是一个心中有大爱的人。(板书:美好的祝愿)四、品读词风,读出豪情学习活动三:读出豪情(一) 教师抛出话题,师生碰撞话题:这首词哪里体现了豪放教师提问:我们都知道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风的代表。那么该词的豪放体现在哪里?预设:我从“把酒问青天”读出了他的豪放。教师引导:注意“问”的对象,问的是谁啊?是“青天”,这种大胆,这种肆意,这种豪情直达云霄。我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也读出了他的豪放。教师引导:哪个字很好的勾勒出了苏轼的醉态?一个“舞”字勾勒出了苏轼的醉态,醉后狂放的洒脱的形象跃然纸上,月下狂舞,同学们想象一下那个画面,甚至可以尝试一下。谁来试试?教师引导:同学们

8、再想想,除了他的“问天”和“起舞”的直观行为表现出了豪放以外,词中其他内容是否也豪情万丈呢?预设加引导:表达的哲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句运用了对偶 的修辞,人和月进行类比,用词精炼,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巧妙地点明了人生的高潮低潮,起伏不定的状态。告诉我们谁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看透人生的真相,但依然爱着生活。还祝愿他人,这豪放的胸襟令人佩服!(二)师生共同归纳把酒问天的豪放 醉后狂舞的豪放 表达哲思的豪放 抒发祝福的豪放 遣词用词的豪放(三)拓展延伸,辨别词风学习活动四:辨别词风出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念奴娇赤壁怀古 江城子密州出猎幻灯片,让学生从直观上辨析苏轼的两种词风

9、,进一步体会豪放风格。五、强化名句,活用名句。如果真有身边人遇到人生挫折,我们可以用词中哪几句来安慰他?每逢佳节,对远方的亲人,我们可以用词中的哪两句来表达祝愿? 在生活中运用诗歌,就会让诗歌活起来,这就是文化传承的力量。六、背诵课文,教师小结。1.背诵课文2.教师小结同学们,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挫折。人生不可能总是圆满,总有聚散离合。离别反而更让我们懂得珍惜和知足。而面对挫折,我们可以像苏轼那样,以积极的态度、豁达的胸怀面对人生中的悲欢离合,笑对月儿的阴晴圆缺。 七 、布置作业作业:1.课外积累:摘抄江城子 密州出猎念奴娇 赤壁怀古,进一步体会豪放词风。2. 诗配画: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该词画一幅画,并配上与画中内容相符的词句,强化理解。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