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庭工作坊中自制玩具的开发与运用实践研究,子课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7277351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家庭工作坊中自制玩具的开发与运用实践研究,子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幼儿园家庭工作坊中自制玩具的开发与运用实践研究,子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幼儿园家庭工作坊中自制玩具的开发与运用实践研究,子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幼儿园家庭工作坊中自制玩具的开发与运用实践研究,子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幼儿园家庭工作坊中自制玩具的开发与运用实践研究,子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家庭工作坊中自制玩具的开发与运用实践研究,子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家庭工作坊中自制玩具的开发与运用实践研究,子课(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工业园区“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名称 幼儿园家庭工作坊中自制玩具的开发与运用实践研究 课题主持人 舒 琴 工作单位 马荣教育苏州橄榄湾幼儿园 申报日期 2012年4月 苏州工业园区教研室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课 题 主 持 人 ( 课 题 组 组 长 )姓 名舒琴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77.12行政职务园长专业技术职务小教一级研究专长学前教育最后学历本科最后学位电 话13776000879工作单位苏州工业园区马荣教育橄榄湾幼儿园E-通讯地址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湖街淞江路266号橄榄湾花园内邮政编码215000完成“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情况“十 一五” 期 间 教 育 科 研 情

2、 况论文或论著(限填10篇)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或论著名称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转变管理观念,促进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桃李苑 2006年 第七期对幼儿自主性游戏进行自主性思考的研究马荣教育 2007年 第八期孩子的世界如此多彩马荣教育 2008年 第十期以绿色童谣为载体,培养小班幼儿文明礼仪的实践研究马荣教育 2009年 第十二期叙事性整合课程中的阅读与书写研究马荣教育 2010年 第十四期课题组副组长姓名刘帅行政职务园长助理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专长学前教育电话18665355018E-(不含课题组组长、副组长;限填5人)课 题 组 核 心 成 员姓

3、名工作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专长课题组内分工初雪马荣教育苏州橄榄湾幼儿园小教一级学前教育子课题1的研究魏赛兰马荣教育苏州橄榄湾幼儿园小教一级学前教育子课题1的研究葛盼琼马荣教育苏州橄榄湾幼儿园幼儿个性指导子课题2的研究蔡元红马荣教育苏州橄榄湾幼儿园学前教育子课题2的研究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方案(一)研究背景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劳动同样意义。而马荣国际教育集团叙事性双语整合课程,以课程组织的三大原则,即整体性原则、生活化原则、知识情景化原则和主体性原则提出了“一切影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活动与环境都是课程”这一突破性的教育理念,使马荣

4、国际教育集团的家庭工作坊活动在区域活动基础上完善成为了幼儿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在随着学习新纲要以及新课改精神的深入,我们都能感受到家庭工作坊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而家庭工作坊活动中的活动材料更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家庭工作坊课程,它是让孩子们在充满关爱与幸福的“伙伴家庭”中,有目标、有计划地自主工作和游戏,使每一个孩子个体身心发展平衡,以及个性优势得到和谐发展。玩具,几乎与人类文明历史一样久远。无论在埃及、希腊,还是在中国或罗马,都出土了不少历代的玩具。考证所发现的史前遗物,证实了距今约600010000年就已出现了原始玩

5、具,公元四世纪罗马人制作了布娃娃。 中国有悠久的玩具史,玩具自古至今都伴随着人们的生活。“玩具”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除了工厂里生产出来的精美玩具外,还可以包括儿童或成人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及材料自己制作出来的玩具,以及那些生活中纯天然的材料,总之,任何可以拿来玩耍的东西我们都可以把它称为“玩具”。梳理儿童玩具的发生发展史,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儿童玩具经历了从娱乐工具到教化工具再到促进智能发展工具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儿童玩具的娱乐属性被逐渐弱化,而其教育属性却日益受到关注、重视。其结果便是儿童玩具的教育价值在儿童玩具的转变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现代儿童玩具强烈的教育性使人们相信,儿童玩具天

6、生便是教育工具。但事实并非如此,玩具在儿童教育中的运用是建构的结果。玩具(即教学媒介)是联系教育影响与幼儿发展的中介,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然而,玩具教育价值的发挥并不是自发、自动的。也就是说,在自然情境中,玩具的教育价值是教育者与学习者在教育情景、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互动中建构出来的。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结合家庭工作坊的建构性特点,以“融入自然,动手动脑,发展智力,增强体力,个性发展,和谐发展”为目标,以“自制的玩具进行游戏”为特色活动,逐步形成我园的办园特色。如何让幼儿有效的利用自制的玩具进行游戏,便成为了我园全体教师关注研究的重点。基于这一点,我们每周安排23节特色活动课,保证特

7、色活动的时间。安排老师和幼儿家长收集乡土材料和废弃物品,集中制作玩具和手工作品,并按不同的年龄层次投放到各班的家庭工作坊游戏和户外体育活动中。坚持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加强指导,强化组织,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引导幼儿在玩中练,在玩中创造,在玩中成长,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规则意识。目前,幼儿园的家庭工作坊游戏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如:1“活动时间”没有保证许多教师仍受旧观念的影响,不重视幼儿的家庭工作坊活动时间,不但没有看到家庭工作坊活动的重要教育价值,反而认为幼儿家庭工作坊活动时间多了,心会变野,难以管教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直接以集中教育活动所代替、挤压、占据了。2.“活动

8、内容”没有保证以往教师为了害怕幼儿在家庭工作坊活动中“乱来”而过多的限制幼儿活动的活动内容,不让幼儿这样做,不让幼儿那样做。在幼儿活动中往往扮演的都是“监督者”、“指导者”的角色,横加干涉幼儿的活动,对于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总是爱出面干涉、解决、评判是非。这样,使幼儿在家庭工作坊活动中的自主性严重缺失,因而使幼儿丧失了对活动的兴趣。3.“活动材料”没有保证有的教师认为家庭工作坊活动就是幼儿集中活动之前的“放松活动”,因而在家庭工作坊活动的材料准备上往往是随意、一成不变的。而所提供的材料一般都很少,或干脆不提供材料,使幼儿都是“赤手空拳”的玩。由于没有相应的活动材料来支持家庭工作坊活动的开展,

9、所以在幼儿原本家庭工作坊活动时间内,幼儿要么无所事事,要么因为争抢而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4.“活动空间”没有保证本园的活动室空间不小,但有的教师认为,同时开展的家庭工作坊多了不好照顾,为家庭工作坊活动开展也带来了一些难度。因此也从主观上产生“偷懒”的思想。或者在家庭工作坊活动的时候,采用了“放羊”的方式,让幼儿放任自流、随心所欲,而教师自己则做一些下一环节的准备。鉴于以上认识与思考,为了能让教师们都能不断更新观念,帮助教师理解叙事性双语整合课程中的家庭工作坊课程、理解玩具、理解儿童,促进全园幼儿整体发展;纪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本园课题组一致选定幼儿园家庭工作坊中自制玩具的开发与运用实践研究

10、为本园的子课题。(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家庭工作坊:是本集团原创课程,也是一种优势课程。它不再只是一种游戏,是对游戏的一种补充。“我们认为世界是有故事构成的,每个儿童都是故事的创造者,让他们通过故事去探索认知世界,开展有意义的学习书写自己快乐的故事。”正是崇信此理念,这一课程的核心理念是把儿童游戏与学习都视为儿童的工作,认定儿童的游戏与学习是儿童有目标满足自己需要与发展的过程。根据文学故事引发的问题式主题探究,以幼儿的兴趣与需求点为主题,根据幼儿原有知识经验,生成不同的相关工作坊(富有需求层次环境),这些工作坊以围绕主题进行生态链系统构建,教师运用叙事性的观点与方法,组织实施孩子的一日活动

11、,让孩子们在生活叙事、阅读叙事、游戏叙事、户外叙事自我建构“知识树”,开始快乐的学习,走进童话与科学、民主并存的世界。工作坊的设置也是满足儿童获得自主选择学习权益的最好方式。家庭工作坊还是儿童感知和体验学习的最好实习场。在家庭工作坊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有序的、开放温馨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需求层次环境。儿童通过自主选择满足自己兴趣与需要的游戏与学习可获得个性优势和多元智能的平衡发展。在那里,地面、墙面、桌面被充分利用,环境布置、材料、设备等蕴涵的教育因素充分发挥作用,使幼儿获得充分活动,和谐发展。自制玩具:是指一些非专门生产的玩具,因地制宜地废物利用,按材料的性能制作的玩具。

12、在本课题中更多的强调的是成人与孩子一起利用各种生活材料或自然材料来制作玩具。比如空饮料瓶,旧的棉布毛巾,报纸、泡沫板等都是幼儿自制玩具的好材料。通过一些简单的制作,可以让幼儿获得许多课程上的的知识。(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家庭工作坊课程本为马荣国际教育原创课程,所以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如下:下图:阴影部分面积越大意味着家庭式环境、工作坊、玩具(学习工具)三者的教育价值与功效,在叙事性整合课程下,发挥到了极致,幼儿自我建构“知识树”最有效。(四)理论依据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

13、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2、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新概念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将幼儿园区域活动视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内部各个要素(如各区域活动)之间、系统与外部各个系统(如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幼儿家庭、社区等)之间是一种互生、互补和互利的有机生态关系。正是在这种生态关系中,幼儿园区域活动这个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以及这个系统本身,才能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与完善。例如在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确定活动区的空间位置时要遵循“开放性和封闭性相结合”原则。在确定活动区的开放性和封闭性的程度时,活动区的特点和特殊需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如图书区需要安静,因此相对而言比较封闭,但这并非意味着

14、和其他活动区之间相互隔绝。事实上,图书区和其他活动区之间也可以有比较强的开放性。这里所说的开放性更多不是空间方面的,而是内容方面。如图书区幼儿可以和其他活动区的幼儿相互交流,和他们一起将探究成果绘制成图书或者根据需要查阅相关资料等等。正是在这种互生、互利和互补的生态关系中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各个区域活动充满了生机与活力。3、瑞吉欧的教育理念:1)走进儿童心灵的儿童观,2)强调“互动关系”和“合作参与”。“互动合作”是瑞吉欧教育取向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贯彻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一项原则。“互动合作”包括教师和学习者的互相沟通,关怀和控制的不断循环,以及教育活动相互引导的过程。瑞吉欧教育主张: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建构知识、情感和人格。在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又是贡献者。互动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于发展和学习之间;存在于环境和儿童之间;发生在不同符号语言之间;发生在思想和行为之间;发生在个人与人际之间(最重要)。这一种对家长、教师和儿童互动、合作关系的看法,不仅使儿童处于主动学习地位,同时还加强了儿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