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270117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凉州词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凉州词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凉州词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凉州词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凉州词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凉州词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凉州词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凉州词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诗歌并背诵; 2、理解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的意思; 3、能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运用古诗文三步教 学法,即:读通-读懂-读透。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并懂得当 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 难点: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并感知当今幸福生活来 之不易,要学会珍惜美好生活。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2、作者简介。 二、深入理解 读通诗歌 1、学生齐读课文 2、出示生字,学

2、生分析字形、组词并书写。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 rn qing 仞 羌 3、出示多音字:间 度 4、教师泛读课文,学生听范读、画出节奏。 5、齐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 积累字词,并能通顺的按节奏朗读课文。 读懂诗歌 1、指名读文,其他学生听,找出错误并纠正。 2、解释重点字词,学生批注理解。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时八尺或七尺叫做一仞。 何须:何必。 怨:埋怨。度:度过。 3、小组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话疏通文意。 4、归纳汇报。 5、分组读文。 理解课文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 读透诗歌 1、指名读文。 2、学生小组交流: “杨柳”有何含义?

3、 “何须怨” 是什么意思?谁不必怨谁?为何要“怨”? 3、小结:一个“何须怨”,道出了将士心声:保家为国,表达了他们豁达的胸怀。 4、齐读诗歌。 让学生了解古诗中蕴含的道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课堂小结 诗的首句由近及远眺望黄河,描绘出黄河汹涌澎湃的壮观画面;词句突出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第三句递转,引入羌笛所奏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最后一句道出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整首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消极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四、课外延伸: 1、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并懂得珍惜幸福生活。 2

4、、学生试背课文。 3、小练笔:用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五、作业 1、抄写生字;2、背诵并默写古诗。 六、板书设计 见: 河城 凉州词听: 羌笛对戍边士卒的同情 想: 不度 课后反思: 本次的教学设计与前一次相比,本人自己感觉发生了质的改变。第一次备课时,苦于古诗教学无从下手,我只从凉州词中感受到了边关将士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所 以着重引导学生感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所蕴含的豪放、阳刚之气,总感觉一个字:浅。经曾老师点拨之后,我回家静静地读,细细地品,我感觉一个个字符变成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自己怎么也豪放不起来,我读得泪流满面,我感受到了悲凉、痛苦因为我想到

5、了:边关将士身处不毛之地,气候恶劣、环境艰苦,与亲人“一别音容两渺茫”,而且当时战争频繁,战士们生命不保我读懂了: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别无它物,而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我明白了“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深层含义,战士们是借酒消愁,忘记自己的痛苦和烦恼。这一次我感觉自己走进了文本,我能够引导学生挖掘诗歌背后蕴含的情境了。课后,我感觉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从这件事,我明白要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是:老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读懂教材,真正走进文本。 凉州词教学设计 一、引入,解题,了解诗人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吗? 生:母亲河。 师:板书“母亲河”。前面两篇文章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的母亲

6、河长江,她无私地哺育了我们,但是我们同样知道,我们还有另外一条河? 师:在母亲河旁边板书“黄河”。不错,黄河也是我们的母亲河,千百年来,也一直是人们赞美歌咏的对象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黄河的古诗。板书课题凉州词、王之涣。 师:你们知道有关这首诗的背景资料吗? 生:交流预习时收集的关于“凉州词”“王之涣”“边塞诗”的知识。 师补充并板书:曲调名、边塞诗 二、以读为主,探究学习 师:我们学过很多古诗,大家说说怎样学习古诗? 出示方法: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 2、想象画面,了解意境,读好每一句; 3、走近诗人,体会情感,读出情感美。 生:自由读诗,用铅笔划节奏。 生甲读 ,评价。

7、生乙读,再评价,老师点评。 播放朗读,以作示范 全班齐读。 过渡语: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黄河远上白云间 1、读一读: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如果让你来读,你觉得该怎么读?为什么? 谁来读一下? 谁能读得气势更大一点。 师:谁能读出黄河汹涌咆哮,奔腾万里的气势来! 好!让我们像这位同学那样读! 2、看一看:想看看黄河吗? 播放黄河课件。 3、你有什么感受? 4、你知道其他描写黄河的诗句吗? 5、读一读: 师:为了读出这句诗的气势,我们最好能够站起来读,愿意的,请站起来!好,让我们鼓足气势,齐声朗读这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过渡

8、:放眼望去,黄河奔流着,远远地好像与白云相接。诗人将目光移动,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一片孤城万仞山”。 师:读读这句,你觉得本句中哪个字让你感受最深?为什么? 交流:“孤”、“仞”、“一片” 教师补充玉门关的资料 谁来有感情地朗读这句? 小结过渡:那奔腾的河水似乎从天际云空直泻而下,气势雄伟,意境开阔。在苍茫辽阔的西北高原上,崇山峻岭之中只有玉门关孤立其中,显得十分孤独而寂寞。齐读这两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两句诗理解较难。首先我们解决一些难理解的词语,哪些字词较难理解?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补充资料: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原来古人有个习惯,即是常用谐音来寓意。

9、“柳”与“留”同音,因此,借杨柳表示挽留的意思。汉代以来,人们送别亲朋好友,爱折柳相赠,到唐代已极为流行。“折柳”便成为赠别或送别的代称。 你能走近诗人的心里,猜猜他想说什么吗? 师:在这荒凉的玉门关外,在这寂寞的寒冬夜里,回忆起与亲人朋友的话别,无限愁思犹如大海波涛,汹涌而来。俗话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如今,只有把满腔的愁绪和相思,寄托在凄切的羌笛上,吹奏起令人伤感的折杨柳曲子。读 师:茫茫的戈壁,孤独的边塞,凄切的羌笛,无穷的痛苦。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诗人发出了震憾人心的呼喊读“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整体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

10、拓展阅读 师:板书“母亲河”。前面两篇文章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她无私地哺育了我们,但是我们同样知道,我们还有另外一条河? 师:在母亲河旁边板书“黄河”。不错,黄河也是我们的母亲河,千百年来,也一直是人们赞美歌咏的对象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黄河的古诗。板书课题凉州词、王之涣。 师:你们知道有关这首诗的背景资料吗? 生:交流预习时收集的关于“凉州词”“王之涣”“边塞诗”的知识。 师补充并板书:曲调名、边塞诗 二、以读为主,探究学习 师:我们学过很多古诗,大家说说怎样学习古诗? 出示方法: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 2、想象画面,了解意境,读好每一句; 3、走近诗人

11、,体会情感,读出情感美。 生:自由读诗,用铅笔划节奏。 生甲读 ,评价。生乙读,再评价,老师点评。 播放朗读,以作示范 全班齐读。 过渡语: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黄河远上白云间 1、读一读: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如果让你来读,你觉得该怎么读?为什么? 谁来读一下? 谁能读得气势更大一点。 师:谁能读出黄河汹涌咆哮,奔腾万里的气势来! 好!让我们像这位同学那样读! 2、看一看:想看看黄河吗? 播放黄河课件。 3、你有什么感受? 4、你知道其他描写黄河的诗句吗? 5、读一读: 师:为了读出这句诗的气势,我们最好能够站起来读,

12、愿意的,请站起来!好,让我们鼓足气势,齐声朗读这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过渡:放眼望去,黄河奔流着,远远地好像与白云相接。诗人将目光移动,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一片孤城万仞山”。 师:读读这句,你觉得本句中哪个字让你感受最深?为什么? 交流:“孤”、“仞”、“一片” 教师补充玉门关的资料 谁来有感情地朗读这句? 小结过渡:那奔腾的河水似乎从天际云空直泻而下,气势雄伟,意境开阔。在苍茫辽阔的西北高原上,崇山峻岭之中只有玉门关孤立其中,显得十分孤独而寂寞。齐读这两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两句诗理解较难。首先我们解决一些难理解的词语,哪些字词较难理解?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补充资料: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原来古人有个习惯,即是常用谐音来寓意。“柳”与“留”同音,因此,借杨柳表示挽留的意思。汉代以来,人们送别亲朋好友,爱折柳相赠,到唐代已极为流行。“折柳”便成为赠别或送别的代称。 你能走近诗人的心里,猜猜他想说什么吗? 师:在这荒凉的玉门关外,在这寂寞的寒冬夜里,回忆起与亲人朋友的话别,无限愁思犹如大海波涛,汹涌而来。俗话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如今,只有把满腔的愁绪和相思,寄托在凄切的羌笛上,吹奏起令人伤感的折杨柳曲子。读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